APP下载

藏传佛教陶瓷造像艺术的现状及未来

2018-03-11王辉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成型注浆

王辉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在经历了1300 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佛教造像艺术体系及文化特点。从其艺术表现形式可分为绘画类、雕塑类和雕刻类三大类,从其材质分可分为:石刻、金铜、木质、陶瓷等几大类,其中每个大类中还可进行类型分类,每个类型又可划分出其组成结构体系。本篇主要论述陶瓷造像艺术。这些造像艺术以印藏文化的源头和佛教显密经论的基本思想为依据,呈现出藏传佛教特色鲜明的文化风貌。

一、藏传佛教陶瓷造像艺术的历史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宗教一直是瓷器雕塑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宗教艺术的目的是用陶瓷艺术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宗教理念。佛教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体现,它与陶瓷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佛教因陶瓷艺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陶瓷文化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是生命的再现是文化的彰显。陶瓷是中国的独特发明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藏传佛教自元代传入到内地,便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藏传佛教陶瓷造像的艺术表现

藏传佛教十分注重色彩搭配,陶瓷是对藏佛最好的诠释。中国的艺术品从古到今,唯一被国际认可的就是陶瓷。目前越来越多的赝品和次品充斥着艺术品市场,这就会使收藏家、投资者的目光转向当代优秀文化艺术品。瓷制藏传佛造像色彩鲜艳、明亮,既符合藏传佛教教义,也处处显示佛理,其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宗教、艺术内涵等,瓷制藏传佛造像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给世人并将受到广大信仰者与需求者的青昧。

三、藏传佛教陶瓷造像制作工艺

陶瓷成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手工拉坯,适用于圆器成型,如瓶、炉类等,尔后在表面施行刻、划、堆、捏等装饰;一是模印成型,佛像、玩物等不规则形均用模作,先将泥土制成阴型模经煅烧成为陶模,将泥料纳于其中,用手工印压成形,制成粗坯,而精细部分则需施以手工雕刻与精修。民国24年(1935年),开始采用石膏模注浆成型后,陶模印坯成形逐渐被淘汰。石膏模注浆成型被广泛应用,沿至今日,成为各种艺术陶瓷成型的主要手段。注浆成型是一种适应性广、生产效率高的成型方法,凡是形状复杂或不规则、不能用其他方法成型以及薄胎制品都可用注浆成型来生产但是由于温、湿度对坯体成型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半成品的质量和成品率的高低,所以必须对环境温度、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季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成型时必须注意与原型厚薄均匀比例合理才能避免日后有开裂的问题。藏传佛造像中尤其密宗造型复杂,且各种密宗器具、兵器、神器以及各种替代物、供物和手持标识、礼仪供物等等无不需精心制作,在成型时对湿度、温度、和周围的环境要求相当严格,这直接影响到成型质量。

在造型、成型后需将装饰完毕的坯胎均匀上釉,在不同时期所用的油料不同,上釉的方法也不相同,例如涂油法,用笔或刷子蘸釉浆后涂于素胎之上;吹釉法,用管筒据需要一端蒙细沙,蘸釉浆后吹于胎体上,多次反复至均匀乃成;浸釉法,一般用于胎体外部施釉时,手持器坯浸入釉浆中轻轻上下拉动或左右转动,借坯体的吸水性让釉着附在胚胎上;荡釉法是指把釉浆浇入坯体内,用手(或专用器具)缓慢摇荡,以釉浆分布在坯体的内表面的施釉方法。轮釉法,将坯体放在旋轮上施釉,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釉浆散甩到器坯内壁上。在历代陶瓷佛像中都出现了不少施釉厚薄不均现象,釉料大多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如果使用前不加以搅拌,釉料易沉积在容器底部,上稀下稠,施釉时会造成厚薄不均的问题。釉浆的粘稠度对施釉速度和釉层厚度起着重要作用。浓度大的釉浆会使釉层加厚,而且容易出现堆釉等施釉不均匀现象;浓度小的釉浆在施釉时,会使釉层过薄在烧成时产生干釉现象。在历代陶瓷佛像中都有上釉不均匀的现象,尤其是一些造像复杂、衣纹繁缛、的佛造像较为明显。我们经过不断试验结合各种施釉技法,使釉薄厚均匀有度。

“结果”是用金色或各种颜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流行于清代。待烧造瓷器晾干后描于画面且在700—800℃下燒成。在描绘会时,不单单要注意线条疏密的对比使其不单板,从而突出主体部位。结果不同于在平面上描绘,难度也更甚,线条也要随着衣纹的褶皱和形体的变化而灵活运转,这就需要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清康熙朝,在彩瓷上大量施结果工艺,以后的雍正、乾隆朝施结果法更加广泛,直至道光朝除了白地粉彩器外,还在各种色地的开光粉彩上采用描金工艺。绿度母、粉彩弥勒、菩提等都运用到了这种工艺。

藏传佛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哲学,艺术创作也讲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人生的哲理、艺术的理论、佛家哲学,都必须要领会、参透。在造型方面使唐卡、金铜佛造像、泥塑等相融合,严格按照《造像量度经》度量,不仅能够塑造出面相慈和的寂静相,也塑造出了多首多臂的愤怒像。藏传佛教陶瓷造像分显宗和密宗造像。显宗造像更强调“慈”的表现,善像的诸佛菩萨为造像主流,教法上侧重欢喜、慈和正面心里的彰显。密宗造像强调“悲”的表现,金刚、护法为主流,教法上更强调降伏魔障,即负面心里的消除。以瓷塑为载体,使藏传佛教教义与陶瓷得到完美的融合。造像以绚丽缤纷色彩彰显着佛与艺的结合,它会散发出一种智慧的光辉,告诉人们不论喜衰乐苦都应保持心情的祥和与喜悦。人生无常,法相依旧。(节选)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成型注浆
大型缠绕成型玻璃钢容器的优化设计
型砂压力传递在复合材料成型中的应用研究
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拉铆销冷镦成型工艺研究
拉铆销冷镦成型工艺研究
Go with the Flow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
浅析元朝统治下的吐蕃地区佛教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