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丽乡村文化的内涵

2018-03-11李夏柯黄梦颖庄媛秋孙蓉王震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内涵文化

李夏柯 黄梦颖 庄媛秋 孙蓉 王震

摘要:美丽乡村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土文明不断遭到破坏。本文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乡愁”思想基础上,对美丽乡村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文化;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乡村文化始终发挥着感染、教化、支撑等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多方面功能,是体现乡村社会质量的主要内容”。[1]实现美丽乡村升级版目标,必须将文化建设纳入其建设全过程,紧紧抓住“文化”这个深层次因素。

一、美丽乡村文化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村落数量大量减少,“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大量古村落走向消失[2]。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乡村古建筑遭到拆除毁损,农村日益“空心化”,传统文化不断凋零,广大乡村地区逐渐沦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另一方面,大量污染型企业从城市向乡村迁移,再加上农村地区分布广泛的禽类养殖、手工业作坊等污染源的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城乡生态系统的一体性,也使得本已遭受污染困扰的城市面临着更大的生态危机。农村生态问题逐步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二、美丽乡村文化的提出过程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安吉考察时,针对安吉为保护生态环境关闭污染企业,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做法,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2008年,安吉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并被农业部冠以“安吉模式”向全国推广。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城镇化要成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新农村建设中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美丽乡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做出指示,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两山”理论逐渐形成,其实质就是农村应坚持“绿色”发展。“两山”理论为美丽乡村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发展的高度,饱含情感、极富诗意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新时期农村城镇化文化内涵建设的经典论述:“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于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文明建设看作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三、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没有文化的内在支撑,单纯的物质投入和建设只会造就一个没有精气神的物质形态的乡村,自然美、环境美、发展美、人文美、生活美、制度美将会陷入无休止“建设——没落——建设”的恶性循环,不仅建设成本高,也难以持续和持久,也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正如梁漱溟在其《乡村建设理论》中所提出的那樣,“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3]。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是文明的再生产,即乡村社会成员通过认知性体验形成集体性身份认同、情感归属、价值取向,并最终形成美丽乡村文化。中国的文化优势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乡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在文化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中国乡村文化的价值,在长远来看是保证中国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并重获世界尊重和认同的必需条件。因此,以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为契机,通过恢复和构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魅力的田园风光、村落景致、民俗民风,向世界展示一个不同于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的美丽乡村文化。

因此,我们认为,美丽乡村文化是以乡村自然生态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基于乡村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的总和。作为文化形态的一种,美丽乡村文化具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规律,同时又有着自身明显的文化特质,是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文化反思的产物。美丽乡村文化具有传统性、开放性和地域性,它既是“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自然观和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地域性,又合理吸收和融合城市文化、工业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等文化形态,共同构成一个复合型文化体系,具有开放性。

参考文献:

[1]赵建军、胡春立.美丽中国视野下的乡村文化重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6(6).

[2]建设美丽乡村,别让民众迷失精神家园。引自光明日报,2013年4月.

[3]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1卷[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612-613.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内涵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谁远谁近?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木木相册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