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

2018-03-10程静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
关键词:龙王重要作用西游记

程静

摘要:在《西游记》文本中,作者塑造了丰富的龙王形象。这些龙王不再是人们传统意识中的具有威严的龙,而是带有世俗化、充满了民间气息的特征。龙王的多种形象源于社会现实、文人创作等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龙王形象在《西游记》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西游记 龙王 形象特征 形象成因 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079-02

自从明代神魔小说的集大成者《西游记》问世以来,人们对它进行了种种揣摩与研究:文体解读、艺术特色、主要人物分析等等;但是对龙王形象的解读相对较少。当我们深入阅读《西游记》之后,会发现龙王出现的环节虽然不多,但是在百回文本中有三十回都提到了龙王,其中有十七回集中出現龙王形象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龙王的形象丰富、生动;在取经路上以及对孙悟空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龙王的形象特征、形象成因两个方面对《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进行分析。

一、龙王的形象特征

龙在神话传说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中国人一直崇拜龙图腾,相信龙凤呈祥。蛇身和龙身很像,因此在原始人所想象的神话中有许多人首蛇身的形象。但是龙王似乎并没有如此相像的地位,而恰好相反;虽然和龙有着相同的呼风唤雨、掌握水权的能力,却没有龙的神圣和威严,也没有任何权利,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笔下,甚至成了嘲笑、讽刺的对象,使龙王形象充满了世俗化和封建化的色彩。在《西游记》中,作者对龙王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全新的改造,使其带有浓厚的人情味,丰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胆小无能的仕宦形象。在第三回中,孙悟空前往东海龙宫索要武器,当东海龙王敖广听到是孙悟空来了,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任孙悟空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当孙悟空拿了“如意金箍棒”后,还想要披挂,东海龙王没有,但他通过擂鼓撞钟帮孙悟空向他的舍弟们索要了金冠、金甲、云履。孙悟空的出现,龙王从“心中恐惧”到“一发害怕”再到“胆战心惊”,以至于最后“大喜”其弟能为孙悟空提供金冠,把龙王胆怯的心理状态和懦弱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第八十七回中,师徒们路过天竺国,见久旱民苦,连年干旱,特地念动真言向龙王求助,东海龙王却道:“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让大圣到天宫奏准。可以看出,民情似乎与龙王没有任何关系,不管百姓哭嚎求雨、民间疾苦,龙王只是玉帝的官员,唯玉帝命令是从。然而在第四十三回中,泾河龙王的儿子鼍龙占了河神的宫殿,因为孙悟空与鼍龙的交战,河神得以向大圣告状:“我没奈何,径往海内告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告我的状子,叫我让与他住。”可以得知,河神的反抗在龙王面前丝毫没有效果,甚至因为自己与鼍龙的亲属关系,拒绝接收河神的状子,充耳不闻;但是当大圣问起时,在大圣的面前直接慌忙跪下,“魂飞魄散”。不难看出,龙王与许多身处官场的官绅简直一模一样,在权利权威面前低头求好,在平民百姓面前为虎作伥,欺上瞒下,完全世俗化。

传统道德的儒者形象。《西游记》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的作品,龙王也有被塑造成积极入世、有报恩思想、尊崇文人秀士的儒士形象。首先,泾河龙王在第九回摇身一变成了白衣秀士,作者这样设置肯定是有道理的。又如在第三十回中,在宝象国唐僧被妖怪变作了一只斑斓猛虎,白龙马暗想:“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于是化作了龙,又化作了嫦娥救了师父。白龙王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触犯了天条被判为死罪,被观音救下,点化他帮助唐僧西天取经将功补过。“我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他为救孙悟空险些丧命,之后劝八戒去请孙悟空。最后在白龙王的努力下,师徒几人继续西天取经,功德圆满。在第八回后面的附录中,陈光蕊曾救过龙王,而陈光蕊被刘洪所杀后,被龙王所救,龙王道:“先生,你前者所放金色鲤鱼,即我也。你是救我的恩人,你今有难,我岂有不救你之理?”文章中不少带有这种报恩色彩的片段,这同时表现了魏晋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自觉地变成了能为中国大众所接受的文化,符合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带有强烈的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以至于西游故事能在社会普遍讲述和流传。

保全自我的大众化身。在《西游记》中,龙王是没有权利和话语权的,他们明白自己在仙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因此,作品中许多细节描写,尤其是在与孙悟空的对话和行为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龙王在仙界,也就是古代平民大众所处的社会地位。在作品开始的第三回,孙悟空来到龙宫,龙王第一句话就问:“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这句话的背后,我们是可以得知龙王是知道孙悟空的来历以及之后孙悟空拿到了如意金箍棒,更加证实了孙悟空的背景殷实。百回作品中,龙王帮助孙悟空的情节有很多。可以得知,作者这样设置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凸显孙悟空的实力,使得很多人都惧怕他;更是通过龙王在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道出龙王在仙界中的地位其实就是古代社会中普通人民大众的化身,无依无靠,自身没有势力就只能依附在有背景的人之下,才能保全自我。通过形象的缩影,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

二、龙王的形象成因

龙和龙王的形象有着明显的不同,龙王在《西游记》中又有着多样而又复杂的形象,但我们可以从这复杂的形象中寻找到其形成原因。本文就龙王形象成因作以下几点解读。

(1)民间信仰的因素。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拜和信仰一直没有变过。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崇拜自然,处于原始思维,所有的自然灾害无法避免更无法清晰认识其成因,只能通过想象和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神话。为了避免和神圣信仰的冲突,人们创造出了与龙有相同的降雨能力、但地位完全不同的龙王形象。人们的民间信仰并不是单纯的,往往是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利己主义。风调雨顺时,龙王会受到民众的欢迎;遭遇洪灾时,会埋怨龙王;遭遇旱灾时,就会痛骂龙王为什么不体恤百姓。由此人们对龙王只有无尽的讽刺、抱怨与仇恨,把天灾原因都归于龙王身上。endprint

(2)现实不满的表现。明中叶之后出现了三个昏君:武宗的荒淫、世宗的昏庸、神宗的怠荒;他们轻信小人,荒淫过度,对民生问题毫不在意,使得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人民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现实的不满、对执政者的打击,作者都通过作品中的龙王形象展现出来。用龙王无能的降雨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映射当政者无能;又把龙王塑造成胆小的懦弱形象来充分说明皇帝的软弱昏庸,由此通过对龙王的怨恨来表达对统治者的痛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3)文人创作的影响。龙王形象不断被儒化,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思想、理想以及愿望等。化身后的文人秀士、知恩图报的行为、龙王身上的懦弱性格都体现了传统文人儒士自身的色彩,是中国儒者的另一种塑造方式。龙王的贪生怕死,来源于自身地位无法受到权威的保护。作者塑造的龙王形象不仅是平民大众的化身,同时也是表达许多知识分子苦苦寻找不到希望,通过龙王懦弱形象批判封建社会统治者。除此之外,社会佛教思想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相结合,才有了《西游记》中的龙王形象。

三、龙王的重要作用

在孙悟空师徒取经路上,龙王这一角色不可或缺,不仅仅是四海龙王,还有泾河龙王、井龙王等。他们作为一河之王,具有神圣的降雨职能;但是由于地位的限制,又必须听从于玉皇大帝,不能私自降雨或改变雨数。尽管如此,在全书中,就有七回出现龙王直接帮助孙悟空降雨降妖等内容,他们在《西游记》中,使得故事情节继续发展,在大圣之所以为大圣的过程中可谓是点睛之笔。龙王除了帮助孙悟空解决问题以外,还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首先,西天取经就源自于泾河龙王。在第九回中,泾河水府的巡水夜叉告诉龙王有个卖卦先生袁守城算得很准;龙王非常生气也非常害怕,于是化作白衣秀士去袁守城的卦摊,结果因犯了天条,误了自己的性命。宋俭的《奇书四评》中记载,李卓吾在《西游记》第九回旁批:“老龙也管闲事,寻闲气,惹闲祸。今人都是如此。”于是有了后面龙王向唐太宗寻求帮助,太宗未能阻止魏征在梦中诛杀龙王,反而在梦中受到龙王的惊吓,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一出,唐太宗还生后遵守了在地府里的承诺,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最终选得有德行的高僧,也就是唐僧。观音后来确定唐僧为取经人。一开始就是因为泾河龙王的多管闲事,才有唐僧来到唐朝被观音选为取经人,取经故事由此开始。

其次,大圣在东海龙宫拿的金箍棒威力无穷。孙悟空的厉害不仅仅在于他有七十二变,还有金箍棒这一为他量身定做的宝物。在第五十回中,孙悟空因为那魔王“把金箍棒收作一条,套将去了。弄得孙悟空赤手空拳,翻筋斗逃了性命”。没了金箍棒,孙悟空就不能叫作大圣。可想而知,孙悟空从龙王那里拿走的金箍棒在对孙悟空本人的塑造、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在师徒取经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龙王的存在其实是作者身为读书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所处平民阶层的精神食粮。在《西游记》中,龙王为了保全自身而听命于孙悟空,多次帮助大圣。龙王有降雨的职能,但却要遵守玉帝的旨意,自己是没有任何私动降雨职能的权利。这就类似于明代的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特别是八股取士对文人的影响:文人想做官拥有权力,但文章格式的严格,严重束缚文人自我思想意识的发挥,即使一身才气,也不敢肆意创作。因此,用龙王的无权批判封建统治者的集权措施,讽刺社会黑暗势力。同时也是平民百姓通过抱怨龙王无能以及用和所信仰的龙图腾完全不同的态度来间接宣泄对当时统治者昏庸的不满。

四、结语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虽然是唐僧师徒四人,但是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还要关注在他们的取经路上扮演其他角色的人物。龙王虽然出现次数不多,但是在取经故事得以开始、大圣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龙王这一形象的塑造,使《西游记》贴近了生活,在我们用以研究社会时代背景和民众思想方面以及在成为大众读物、民众喜闻乐见的社会影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宋俭.奇书四评[M].武汉:崇文书局,2004.

[3]周晓薇.古代典籍中的龙王及其文化寓意[J].陜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责任编辑:韩 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龙王重要作用西游记
龙王爷爷发怒了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格子龙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河里没有鱼王
动物QQ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