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原道”深度复习

2018-03-09陈光林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统计图图表人口

【摘 要】基于“原道”思想的深度复习课堂具有本源性、开放性、生命性等特征。它紧跟地理高考的最新趋向:基础、综合、应用、探究和开放。追寻基于“原道”的深度复习,即站在命题原点,衍生地理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原道”;地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深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3-0051-03

【作者简介】陈光林,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7)教师,高级教师,江阴市教学能手。

高三二轮复习重点在突破关键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内在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引导学生达成知识的深刻理解、原理的辩证批判、方法的灵活运用、规律的高效迁移和真实问题的有效解决,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黄金期”。但不少学校出于高考实际,二轮复习课时被严重压缩,这就导致了“二轮复习”如果按常规复习思路展开往往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学生的能力没上去,基础却渐行渐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保温”、克难、提能,基于“原道”思想对课堂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重构一个个深度教学模型,并在模型的构建与变换中巩固双基、突破难点、提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一个可行的策略。笔者以二轮复习中“人口图的判读”这一专题的教学为例,就深度复习策略谈点感悟。

一、“原道”的深度复习内涵

“原,水泉本也”(《说文解字》),由此引申出“推究、探究”之意,即古人称之为“寻其本也”。“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虽有不同,但将“道”归为“行而上”的精神哲学层面却基本相同,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易经》)。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原道”就是探究思想、规律或事物的根本。

基于“原道”的深度复习的首要特征就是理解课堂教学的本源性,即立足课堂教学的原点,追寻数据、信息、技巧等外显信息背后的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价值和学科本源性内容,寻找二轮复习专题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整个专题起统摄作用的问题,构建模型,联结专题内外一系列子问题构成问题群。以浓缩简化的形式,揭示出教学过程中具有根本意义的内部转换过程及心理机制,立体渗透问题背后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探究过程、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等,这是学科的根本。

基于“原道”的教学,能够实现课堂内部各个要素、各种关系和各个环节的交融,具有足够的探究纵深,满足课堂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知能发展序列不断推进实现阶梯式教学的要求,能够在课后继续充实、拓展和完善,从而实现二轮复习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所以追寻“原道”的深度复习还具有第二个特征——阶梯性和开放性,这是学习的根本。

第三个特征是生命性,即在复习中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还原课堂的自然生态,借助地理教育的社会环境提升学生的积极人格和济世情怀,培养学生对人类命运的认同以及强烈的道德感,培养学生正直、诚信以及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奋发学习,将来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这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根本,更是追寻“原道”二轮复习的真正深度。

二、追寻“原道”的深度复习策略

1.追寻、整合、建模。

正在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涵盖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實践力四个方面,它与提取信息、整合构建、解决真实问题的关键能力要求是一致的,是在大纲之上、教材之上更高的高考“考纲”。这就要求在二轮复习中既要全面把握每一专题具体考试内容及要求,准确诊断和分析出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在确保复习系统性和针对性基础上探寻专题“原道”,整合建模,化繁为简,直达本源。

地理高考历来有“无图不成题”之说,“人口图的判读”是地图专题的核心模块之一,对图表判读能力的考查是不变的主题。在命题形式上,有线状图、柱状图、坐标图、金字塔图、表格图等及其变式图,在考查内容上多围绕人口变化及影响、人口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用一课时把握人口图,实现图文、图图的互换、变换、推换、迁移等确有难度。按照“原道”思想,人口图的本源是人口数,最权威的人口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基于此,笔者整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另辟蹊径地重构了人口图的图源模型,课伊始便设计了如下导入:

当今是大数据时代,我们往往用数图结合来反映、研究地理问题——地理表格是地理数据的主要呈现形式。(导入一组数据)

承转:对于表中信息,要是用图来呈现,你们能想到哪些方式?

学生:金字塔图、坐标图等。

教师:很好,所有这些我们都称为人口图。

教师: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呈现的图表形式越来越多,但总体可归为统计表、分布图、结构图和坐标图4大类。

借助导入直击学科的本质、学习的本质和学生发展的本质,成功构建了模型。

在此基础上,整节课的复习核心只要从图的生成角度,围绕“数图—图图—图数”抽丝剥茧、有序推进,将与之相关的地理问题有机串联起来,便可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大大地缩减了复习头绪,提升了复习深度。

2.交融、探源、开放。

在学生印象中,地理二轮复习就是要“背”、要“练”、要“整”,令人感到枯燥、无趣,其实地理专题复习也可以很好玩。“人口图的判读”就是以我国最近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起点,通过“建构—探源—开放”三个环节:变“听”为“画”,变“看”为“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在图表探源环节,为了深刻揭示图表的前世今生,从表格统计图切入,通过学生读出教师做的投影,强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投影:横向比较)、不同年份(投影:纵向比较)数据不同。得出直观呈现数据是表格统计图的突出特征,也是判读的核心方向。以表图、图图变换,实现表格统计图向分布图再向结构统计图,结构统计图之间,结构统计图向坐标统计图等的转换(图1、图2、图3、图4)。简易过程如下:endprint

通过表图、图图变换,让学生从本源认识图表形成及判读,明确图表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掌握一幅可以变换出一系列图表,根据要求可以呈现一个乃至多个地理信息。从而引入更多类型的人口图并将人口图建立的读图能力转化成工、农、交等领域的常见图表的判读素养,让学生领悟地理的一切问题都可以源于图,获取和分析地图成为学习地理的钥匙,这是当今高考无图不地理的“原道”,更是图表深度复习的价值追求。

3.启趣、创智、树人。

人生来就拥有好奇心、求知欲、自主性、创造性等完美本性和内在强大的生命力。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从学生的逻辑出发设计问题、自主绘图、表图变换、阶梯探究,整个过程如近景魔术般与学生面对面,带有极大的魔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乐于坐在教室里,在主动追求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相信自己,超越自己。创新的课堂探究形式必将极大地启迪学生智慧,将学生引入创新的无限时空。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人口学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学科支点,人口年龄图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问题的演变,人口政策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理解社会,增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投身祖国“第一个百年目标”。

追寻“原道”的二轮复习课堂强调思维的辩证、联系与知识的构建,注重体验、创新过程,着力培养和强化学习力的“三维要素”:(1)学习动力:兴趣、梦想、理想、志向;(2)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策略;(3)学习毅力:情感调试和学会坚持自制能力等。这样的二轮复习课把握了地理高考的最新趋向:基础、综合、应用、探究和开放,站在命题的原点,衍生地理关键能力,能较好地体现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文成,李淑春.指向地理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深度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9).

[2]刘丽平,张军.学校原道文化的继承与创新[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6.

[3]张增田,靳玉乐.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4(3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统计图图表人口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