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关系“新转变”背后的逻辑是务实主义

2018-03-09巴沙里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尼克松中美关系

巴沙里

特朗普对中国崛起的务实态度是导致中美关系出现实质性转变的根本原因

不久前的特朗普访华,意义非比寻常,因为这是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接待的首次国事访问,而且促成了高达2530亿美元的商业订单。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与两国国内政治以及外交政策都有联系。

在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刚被写入党章。中美两国都需要认真从战略角度讨论新时代的实际内容。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在哪里交汇?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强合作、减少竞争?两国之间的利益分歧在哪里?如何才能让分歧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这些问题可以从实用主义的视角来回答和理解。事实上,特朗普对中国崛起的务实态度是导致中美关系出现实质性转变的根本原因。他最近采取的行动是放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TPP正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重返亚洲”战略在经济领域的体现。特朗普作为一名贸易保护主义的支持者,认为TPP将损害美国的就业。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国认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会阻碍中国历史性的崛起。最近特朗普访华和中美关系的新变化让我们回想起了尼克松时代和他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尼克松理论的平行线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开启了历史性的破冰之旅,此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风向一直以合作为主,这与1947-1972年冷战时期的敌对遏制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看来,中国是一个能对国际游戏规则的改变产生积极作用的国家,能够帮助美国走出越南战争的泥潭和打破对苏联冷战的僵局。因此,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是美国对苏冷战战略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使得美国能够在1972-1989年间与对手实现战略制衡。但美国政府的政策波动时不时会让中国以及美国在亚洲的盟友感到失望。

随着特朗普对中国的访问,两国似乎基于实用主义建立了新的友好合作关系。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经济依存度的加深被认为是阻止两国霸权对抗的重要原因,特朗普完全承认并理解这一点。在这种背景下,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已成为一种工具,能够不断证明这种合作范式既能服务于国家经济利益又能服务于安全利益。

外部因素是更实际的驱动因素

实用主义通常是以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为主,但特朗普此次访华还有其他原因。第一,特朗普访华与他在美国的境况密不可分,新的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很低,甚至有弹劾他的声音出现。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对特朗普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他需要为中美关系释放足够的积极信号。举例而言,尽管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期间和在推特中宣称将对中国采取各类行动,但他最终还是表示不会因为贸易赤字而“指责中国”。

第二,让中国对朝鲜采取更多行动。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特朗普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想要实现,因为这次会谈在外交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讨论。特朗普并没有真正试图说服中国在朝鲜问题上改变立场。作为一个坚定的“商人”,特朗普想要的是中国对于订单的保证并以此作为一项政绩,而竭尽全力劝导中国改变对朝鲜的态度则会让他在经济问题的谈判上失去太多筹码。

分享和转让秘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中美两国”。这并非空洞的承诺。两国领导人签署了超过25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协议,涵盖石油、大数据、钢铁、汽车和航空等领域。

与中国做生意是特朗普的首要任务。他与一个由近40位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来到中国,他的随行人员向他保证,这些订单将为美国创造1.2万个就业机会,并每年减少1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是其中很多合同已经经过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只是等待这个时机正式生效。

这些大订单包括了一份金额高达430亿美元的中国对阿拉斯加天然气开发公司的投资:这份联合协议以开发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为目的,涉及主体包括阿拉斯加州政府、中石化、中投公司和中国银行有限公司。此外,中国国际能源投资集团与西弗吉尼亚州政府签署了一份理解备忘录,旨在对西弗吉尼亚州的页岩气开发和化学制造项目进行超过20年的投资。这类订单展示了中国降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意愿。特朗普也在他离开美国之前为中国准备了一个重要的礼物:美国航空管理局授予中国C919大型客机运营许可证。该协议有助于中国成为全球商用客机供应商,打破了目前由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主导的市场格局。

特朗普此次访华无疑标志着两国关系的转变和新时代的到来:从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转变为一种合作模式(类似于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的首次合作),同时更注重经济领域的合作。这种政策转变主要基于特朗普的实用主义倾向。在他看来,美国有機会和中国建立更为平等的贸易模式,这将使两国互惠互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尼克松中美关系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现实与虚拟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1976:尼克松为何给江青“差评”
经典实用主义的要义
尼克松曾担心来华要磕头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