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六大突破

2018-03-09张合成

中国经济报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民绿色

张合成

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等取得新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按照中共中央部署,农业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展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我们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保证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位,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支持四川都江堰灌区、黑龙江三江平原等主产区率先划定。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整建制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动粮食生产在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自2013年首次突破1-2万亿斤大关之后,已连续4年稳定在这个台阶。2017年也会保持在1.2万亿斤水平。5年来,不仅粮食连年丰收,其他重要农产品也供应充足。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稳定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也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二,调优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品质结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推进“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建设、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布局优化等工作,扎实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籽粒玉米累计调减种植面积近5000万亩,生猪养殖进一步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区域转移,渔业减量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生产结构更顺了。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结构更优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深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6%以上,品质结构更放心了。

第三,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启动实施畜禽粪污治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农膜回收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绿色这个农业的本色正在变得更加鮮亮。农业资源利用的强度降下来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扩大1200万亩,退耕还草372万亩,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态农业新格局正在形成。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缓下来了,2016年全国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化肥使用量接近零增长,粮菜果茶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正在得到遏制。总之,农业正在变绿,农村正在变美,一大批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农民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休闲花园。

第四,聚焦强化物质技术装备条件,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我们着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打造了水稻绿色增产增效等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规划建设了一批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良种化、规模化和设施化。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科技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良种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超过290万家。设施化水平明显提高,建成5亿亩以上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设施农业超过5500万亩。农业靠天吃饭、手工劳作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

第五,不断激发发展内生活力,农村改革展开新布局。围绕土地制度、产权制度改革,中共中央印发了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垦改革、构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政策体系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来。“三权分置”办法,是中共中央作出的充满智慧的制度性安排,顺应了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理顺了“变”与“不变”的关系,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举措,目的是为了明晰产权归属、盘活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农村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全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二轮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80%。

第六,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我们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工作,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深入总结推广产业扶贫范例,指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农民收入增长快,年均增幅达到8%。2016年首次突破1.2万元,较2012年名义增长47.4%,平均每年增加近千元。2017年全年有望突破1.3万元。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民收入增速连年跑赢城镇居民,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72:1,比2012年下降0.16,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更快,年均增长超过10%。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8452元,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持续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中共十九大之后,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正在扎实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实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建国一百年时迈入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行列。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民绿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农产品争奇斗艳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