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员工安全心理探析

2018-03-08太原理工大学栗继祖于跃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1期
关键词:煤矿事故心理

太原理工大学 栗继祖 于跃|文

人的行为取决于其心理状态,煤矿员工由于始终在高压力、高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从事高强度工作,心理状态如果出现问题,会对其行为的选择产生消极影响,增大行为的不稳定性,令不安全行为频繁发生,从而造成事故隐患,不利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因此,研究煤矿员工的安全心理,分析其构成要素,寻找提升的管理方法,对于防止与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和提升员工行为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行走中的矿工们

矿工安全心理研究的重要性

1.由人的安全需求决定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5类,其层次依上述顺序由低到高排列。只有当人从低层次需求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层次的需求,而层次越高的需求,拥有的人越少。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各种因素导致煤矿员工对安全需求更迫切。

2.有利于提高煤矿员工安全意识

据相关研究,人类日常活动的90%来源于习惯,而行为习惯来自于意识。因此,降低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率,需要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一方面,在生产作业现场,员工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及时纠正,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违章事件频发,发生事故的概率增大。另一方面,重视安全心理建设,有助于员工养成关注安全的习惯,从而更加有效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3.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各种主观和客观的致因,从而提出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保证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企业管理层可以运用安全心理学知识管理员工生产行为,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和行为安全性,在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事故发生率。

矿工不安全心理种类

1.归属缺失心理

由于高强度的工作性质,没有相对固定的工作面,且长期面临安全和职业病的威胁,大多数煤矿员工认为煤矿只是一个临时单位,总想着多挣钱后另谋出路,没有相应的归属感,责任意识缺失。这种归属缺失的心理会影响煤矿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其在工作上容易敷衍了事,不注意操作规范,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作为生产企业,一些煤矿更重视生产指标的完成,缺乏对煤矿员工操作过程中的具体参与。如此一来,一些例行安全检查与抽查,也会让煤矿员工认为是管理层在“例行公事”,甚至是变相“惩罚手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关心,这加剧了煤矿员工的归属缺失心理。

绿水洞煤矿举行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活动

2.孤独被迫心理

煤矿员工往往是由于其家庭负担较重且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被迫选择煤炭开采行业,因此会认为关键是必须把活干完,只有这样才能养家,在安全风险与养家糊口之间会被迫选择后者。此外,煤矿周边常人烟稀少,矿工居住条件恶劣,其工作特点也导致其交际圈子较小,夫妻两地分居现象较为普遍,从而易使其感到孤单和烦闷,工作时心灰意冷、漫不经心,不注意自身的行为安全。另一方面,煤矿员工因自身条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尤其是在付出劳动甚至牺牲健康后,仍得不到社会相应的评价,易产生较重的消极情绪,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这种孤独被迫心理导致许多煤矿员工认为事故是小概率事件,对事故往往采取“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

3.抵触逆反心理

煤矿员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较低,而开采操作繁琐复杂,因此煤矿往往采取较为严苛的准军事化管理方式,但又缺少相应补偿或激励,导致客观环境要求与煤矿员工主体需求出现不相符合的现象,煤矿员工会因此产生一种强烈的逆反心态进而冒险蛮干。同时煤矿的安全监督考核方式方法往往是仅通过单一的“惩罚”来片面追求安全水平的提升,缺乏人性化管理手段,规章措施的制定又常忽视煤矿员工的感受和意见,致使其因不安全行为影响自身经济收入时会更加抵触,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不利于安全章程的有效贯彻。另外,如果生产绩效激励与不安全行为挂钩缺失,会使煤矿员工认为只要达成任务目标即可,行为是否安全又不会使自身收入增长,更会让煤矿员工对行为的选择缺乏正确判断。

4.麻痹侥幸心理

煤矿工作条件恶劣且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煤矿员工长时间承受较大压力,会造成心理失衡。此时,麻痹侥幸心理就成为了煤矿员工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形成了一种自身急需的可以支撑精神的不确定“乐观”情绪,从而防止自己心理不平衡的无限扩展,起到暂时稳定精神的作用。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基于煤矿员工对事故偶然性和不安全行为必然性之间关系的模糊认识。一般是煤矿员工通过某种偶然省时省力的不安全行为,获得相同甚至更好的工作结果,并躲过所对应的事故出现,从而形成了一种与安全规定相违背的心理预期。另外,一些煤矿企业常以生产指标为优先任务,使其在管理上更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从而在一定层面上纵容这种安全麻痹、心存侥幸的心理。随着这种侥幸心理的膨胀以及不安全行为管理的缺失,导致煤矿员工的操作与规范章程越来越脱节,甚至把不安全行为作为操作习惯,放松了对事故的警惕性,对安全制度也产生越来越重的麻痹心理。

提升矿工安全心理5举措

1.安全心理培训

安全心理培训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通过运用心理学相关手段,建立煤矿员工的安全心理模型,形成思维定势,同时提高员工的心理容量,使其能够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运用培训知识进行自我调节,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安全心理培训在内容上要根据工种、岗位不同做相对调整;在形式上,应具有一定灵活性,采取问卷调查、心理咨询、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增加趣味性,以保证培训的普及性和有效性。

2.加强安全宣教

煤矿管理者应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管理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宣传和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员工的安全操作、严守纪律的工作习惯,牢固树立员工“心存侥幸、万祸之源”的思想。例如,开展“零事故活动” “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内容”“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举办安全论坛或展览;开展事故追忆讨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公开曝光;将贴近员工日常生产生活的安全小知识通过安全宣传贴画、安全教育讲座等方式传递给员工;通过先进员工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强化员工生产安全心理。

3.构建安全氛围

煤矿企业利用安全广播、安全文化走廊、现身说法、安全晚会、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员工置身于一个“安全第一”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员工的参与度,改变亡羊补牢的落后管理办法,防患于未然。积极开展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用制度推动企业内部的安全文化建设,编制员工行为规范文件,以多种方式督促员工学习并理解安全行为规范,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和维护,提升员工自我保护的能力。

4.有效的安全监管

之所以企业需要管理,一部分原因在于人都是有惰性的。离开了监督,员工的自觉性就无法持续。管理的对象是人,因此要以人为本,充分运用监督机制,作为指挥棒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生产过程中,如发现员工有违章违纪的行为,管理人员应及时制止并沟通,指出其行为的不安全性并给出正确行为方法,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不能因未造成事故而忽视。

5.有效的安全奖惩制度

煤矿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于员工正确的安全行为,用奖励进行强化;对不安全行为,用处罚进行约束,即正刺激和负刺激。通过不同刺激的作用,正确规范和引导员工的安全心理和行为朝企业设定的管理方向发展,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煤矿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经济指标和安全文化指标上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年度表彰大会上对生产表现较好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这些有意义的称号不仅给员工带来了经济收益,更能提升其个人荣誉感,从而引导员工心理和行为做到“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境界。

猜你喜欢

煤矿事故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学中文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