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木文化课程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8-03-07吴志刚张乔艳彭婷余丽萍韦小丽

绿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吴志刚 张乔艳 彭婷 余丽萍 韦小丽

摘要:指出了《中国木文化》课程是林学大类、园林、城乡及旅游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剖析了该课程在教学中的特点和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实例引入PBL教学模式在该课程进行了应用及探讨。结果表明:可提高学生对课程兴趣及授课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木文化;PBL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287-02

1 引言

人类对林木的加工利用及其他与木相关的文化活动都属于中国木文化范畴,包括有形的文化如木建筑、家具、工艺品等,而无形文化则为与木相关的传统、理念及方式等[1]。《中国木文化》课程是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看木材,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美”和“用”两个因子评价建筑、生活等方面的木制品及文化。该课程不仅是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基础教材,还可作为旅游、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教材或参考书,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该课程包括木与生活、木与建筑、木与家具、木雕、竹文化、竹木的科技创新等内容。《中国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集我国木材资源加工利用现状及传统文化为一体,通过讲授中国木文化的特点及其内涵,旨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优秀文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木材新文化,因此,该课程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木文化》涵盖了《木材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学习存在枯燥乏味、兴趣不高等现象,因此,在授课方法和技巧上应合理设计。

PBL( problem- 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大学教育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遵循五个原则:自主学习、能力指向、有效协作、情境适应和形成性评价,已在医学等领域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针对学生兴趣不足、课堂师生间缺少互动、学生主动性差等问题。PBL将教师是中心或知识的源头转变为获取知识的指导者[3],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PBL教学环节灵活生动,目的明确。因此,《中国木文化》的授课环节可借鉴PBL进行合理设计。

2 《中国木文化》课程特点

《中国木文化》学是一门多学科交融,外延形成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有《木材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基本知识作为基础。需要了解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木材与不同时期人类衣食住行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人从古至今对木情有独钟的原因。作为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必修课程及城乡规划、旅游规划专业的个性选修课程。《中国木文化》不仅是引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更是在造林规划中将美学的思维与传统的中国文化及木文化相结合,达到传播与弘扬的目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创新创造能力的综合训练课程。但由于该课程涉及大量的木材宏观和微观结构,加工利用,概念等专业术语。内容庞杂难记。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晦涩难懂,出现上课无人举手回答问题,学习兴趣低下,迷茫且不思考的现象。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PBL教学模式及特点

PBL( problem- 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由问题、学生、教师三大主要因素组成[4]。也称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5]。相较于传统的LBL( lecture - based - learn-ing)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致使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的教學模式,PBL( problem - based- learning)是通过建构理论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亦是学习的终点。学生是成为知识的获取者,教师对课程的规划,即问题的选择、如何引导在PBL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决定该模式成功施行的关键[2~6]。结合相关文献[4,7~10],笔者总结PBL教学模式及特点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①将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元,组员带着问题进行资料的查询,文献的阅读,以及现有资料的合理利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其指导作用,即对将要讲授的章节进行合理分工,促进小组各成员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从而发现问题。并学会协作,讨论与分析与总结。增强小组成员间的情感。②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中,教师是关键,问题太难,导致学生受挫,问题太简单,亦会降低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因此,教师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并能概括所讲章节的重点是关键。③理解问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与讨论分析的关键。④课间讨论、协作分析:小组成员通过分工收集资料。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讨论并分析问题,进而发现存在的其他问题。在小组讨论后再继续与其他组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⑤评价问题:对于问题的评价,教师在进行教学总结的同时,应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体的客观评价。对于出色的小组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太出色的小组应鼓励。增强小组的荣誉感,以提高对知识探索的兴趣。教师在评价与总结问题时,回到提出的问题,由问题回到问题,促进学生对授课章节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新思维。

4 《中国木文化》课程引入PBL模式举例

以《中国木文化》第一章木与生活为例,借鉴PBL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

第一步,教师明确分布任务,每组以PPT的形式对第一章中食器、玩具、兵器及其他生产工具等的制作、生产、使用进行介绍,并以中国文化为线索,总体上了解食器、玩具、兵器以及其他的生产工具由木质到如今的各种材质与我国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联系。任务的分布可按每组选取不同的章节(如一组兵器,二组石器,三组兵器等)为专题进行PPT的制作。

第二步,学生明确任务,课前对资料收集,文献阅渎,图片整理进行分工并汇总于PPT制作人。PPT的制作人在组员间轮流进行。以关于玩具的PPT专题汇报为例,学生若觉得联系中国历史过于繁杂,可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小时候玩的玩具到如今的玩具变化[木陀螺(木质)一奥特曼(塑料)一玩具车(铁与塑料)],并结合当时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以时间顺序进行阐述。这既能引起其他组员的情境适应,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的汇报,并将章节的重点及难点以各组间白行举手回答,汇报完毕由各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并点评以及对于缺少的内容进行补充。

最后,在各组均进行完PPT的汇报后,先有学生各组间对所汇报的章节进行总结并参与讨论,明确教师该章节的重点及难点,在教师的总结下,理解木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木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联系。最后,教师以问答或疑问的方式进行学生重点的掌握情况。如食器的种类,制作,生活中使用木器的种类等等。以木与生活中的小物件的关系,引出下一章木与生活中的大物件,即气势恢宏的木建筑。

5 结语

传统的LBL将教师作为核心,学生“填鸭式”接收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作为教师,1学时难以完成一章节的教学任务且形式单调;作为学生,没有情境适应,难以提起兴趣,对于教师所授内容难记忆难理解。不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及学生均缺乏对该课程的创新与提高。实践证明,将PBL教学模式引入《中国木文化》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工协作完成并汇报讨论,教师总结并完善不足,不仅量化了学习目标,更是促使了教师对该课程设计的不断提升及创新。同时,学生为主体参与其中,不仅更能理解授课重点,更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发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了《中国木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光妍.感受非物质体悟木文化——非物质木文化之漫说[EB/0L].[2014 -06 - 25]. http: /,/woodculture- cn. woodlab. org

[2]黄育妆,陈利国,董军,等.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应用[J].中國高等医学教育,2012(02):11~12.

[3]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1):73~77.

[4]俞颖,李晓,黄丽丽,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件[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 (1):116~118,126.

[5]张翔清,张倩.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2):39~40.

[6]谢彩侠,祝侠丽,白雁,等.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44~146.

[7]张丹哗,崔雷.PBL教学模式的研究热点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053~1057.

[8]欣萍.PBL教学法在国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05~107.

[9]乔玉玲,郭莉萍.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30):58~60.

[10]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猜你喜欢

PBL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