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抚育措施对闽60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2018-03-07刘斌

绿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结实率生长量油茶

刘斌

摘要: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处理1.锄草、松土、扩穴培土;处理2.锄草、松土、扩穴培土十施肥;处理3.锄草、松土、扩穴培土十施肥十整形修枝;处理4.锄草、松土、扩穴培土十施肥十整形修枝十滴灌)对闽60油茶幼林连续抚育5年(2 013~2017年)进行了生长效果及结实率试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幼树的生长及结实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处理4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结实率最高,分别达2.4 cm、180.9 cm、121.9 cm、24.6%,各项指标分别比处理1高出118.2%、77.2%、71.7%、52.1%,比处理2高出60.0%、38.9%、36.4%、32.6%;比处理3高出33.3%、23.3%、20.8%、17.0%。

关键词:油茶;抚育技术;生长量;结实率

中图分类号:S7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069-03

1 引言

油茶(Carnellia olei fera Abel.)又名茶子树、茶油树等,为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经济植物,是中国特有的高级食用油料树种,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T业用途等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1~8]。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除了与油茶的品种特性有关外,种植户的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油茶的产量及质量[9~18]。为探索不同抚育措施对闽60油茶幼林生长及结实的影响,提高油茶的经营效益,试验于2012~2017年期间,采用采用锄草、松土、扩穴培土、施肥、整形修枝、滴灌等抚育措施对闽60油茶幼林连续抚育6年进行效果比较,取得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白砂镇大金村大凹圩山场,地理坐标为北纬24°46'~25°28',东经116°16'~116°57',林业版图为48林班2大班5小班,49林班4大班2、5、6、7小班。坡向:东南,平均坡度20°,海拨438~503 m,土壤为黄红壤,立地质量等级Ⅲ。造林前地类为马尾松低产林分采伐迹地,造林时间为2012年.面积14.1hm2。

3 试验方法

3.1 试验设计

在试验地的不同坡位(上坡、中坡、下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共设计4个处理进行不同抚育措施的效果比较试验(见表1)。

于2012~2017年连续6年采用上述4种不同抚育措施对试验地的油茶幼林进行抚育。①锄草:每年进行2次锄草,上半年在5月中下旬进行全面铲除地面杂草和灌木一次,下半年在9月中下旬进行全面锄草一次。②松土、扩穴培土:结合锄草每年进行2次松土、扩穴培土,分别于5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在植株左右各扩穴50 cm,并进行浅锄、培兜。③施肥:结合扩穴培土时进行施肥二次,施复合肥或农家肥。5月份施复合肥每株每次施肥100~150 g,9月份施农家肥每株每次施1000~1500 g,采用沟施方法。④整形修枝:在枝条生长时采取摘心控制顶梢生长,促进侧枝萌芽和生长,剪除病枝、病叶、萌芽枝、徒长枝,保留结果母枝,逐步培养成伞形树冠。⑤滴灌:在油茶林土壤表层布设管道输送水分和养分,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

3.2 调查及分析方法

于2017年10月,在试验地的上坡、中坡、下坡设置25.82 m×25.82 m的样方,不同抚育措施各重复设置3个样方,调查油茶的地径、高度、冠幅、结实率指标。试验数据采用DPSv9.5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地径生长的影响

经调查,地径生长量以处理4最高,平均地径达2.4cm,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3提高118.2%、60.0%、33.3%;处理3的地径生长量次之,平均地径达1.8 cm,分别比处理1、处理2提高63.6%、20.0%;处理1、处理2地径生长量均较低,平均地径分别为1.1cm、1.5 cm(见表2)。不同抚育措施油茶的地径生长量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3)。

4.2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树高生长的影响

经调查,树高生长量以处理4最高,平均树高达180.9 cm,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3提高77.2%、38.9%、23.3%;处理3的树高生长量次之,平均树高达146.73,分别比处理1、处理2提高43.7%、12.7%;处理1、处理2树高生长量均较低,平均树高分别为102.1cm、130.2 cm(见表2)。不同抚育措施油茶的树高生长量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3)。

4.3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冠幅生长的影响

经调查,冠幅生长量以处理4最高,平均冠幅达121.9 cm,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3提高71.7%、36.4%,20.8%;处理3的冠幅生长量次之,平均冠幅达100.9 cm,分别比处理1、处理2提高42.1%、12.9%;处理1、处理2冠幅生长量均较低,平均冠幅分别为71.Ocm、89.4 cm(见表2)。不同抚育措施油茶的冠幅生长量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3)。

4.4 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结实率的影响

经调查,结实率以处理4最高,平均结实率达24.8%,分别比处理1、处理2、处理3提高52.1%、32. 6%、17.0%;处理3的结实率次之,平均结实率达21.2%,分别比处理1、处理2提高30.1%、13.4%;处理1、处理2结实率均较低,平均结实率分别为16.3%、18.7%(见表2)。不同抚育措施油茶的结实率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见表3)。

5 结论与讨论

(1)不同抚育措施对闽60油茶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锄草是去除影响油茶生长的植被,减少杂草、杂灌对油茶幼树养分的竞争,主要作用中增加油茶的透光条件,创造有利于油茶幼树生长的环境条件;松土、扩穴培土是对油茶林地的土壤进行垦复,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良土壤透水、透气等理化性状.创造有利于油茶幼树生长的土壤条件;施肥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土壤养分的不足,增强油茶幼树生长后劲;整形修枝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油茶树体空间结構,增加树体的透光、通风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以集中养分促进油茶幼树的生长;滴灌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和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特别是土壤较干旱、坡度较大的山场地段,滴灌对促进油茶幼树生长的效果尤为明显。

(2)在生产中,4种抚育措施综合运用的效果最好,试验地(处理4)的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平均结实率最高,分别达2.4 cm、180.9 cm、121.9 cm、24. 6%,各项指标分别比处理1高出118.2%、77.2%、71.7%、52.1%,比处理2高出60. 0%、38.9%、36.4%、32.6%;比处理3高出33.3%、23.3%、20.8%、17.0%。但考虑到滴灌成本较高,维护较困难,如果不是土壤较干旱、坡度较大的山场地段,一般只采用锄草、松土、扩穴培土十施肥十整形修枝等抚育措施,对促进油茶幼树生长的效果也较好。

参考文献:

[1]戴柯炜.福建省油茶产业化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2]李远发,胡灵,王凌晖.油茶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广西农业科学,2009(4):450~454.

[3]陈永忠,罗健,王瑞,等.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 (1):10~12.

[4]李海琳.“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种仁主要化学成分比较[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5]韩宁林.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0 (1):10~13.

[6]林玉武.永安市油茶栽培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3(2):187~191.

[7]李君玲,王大伟.油茶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宜春学院学报,2011(4):125~127.

[8]徐田,张林涛,陈福,等.试论我国油茶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9):80~83.

[9]吴建波,邓荫伟,邓益德,等.油茶早结丰产技术探讨[J].同艺与种苗,2013(7):56~60.

[10]刘援非.低产油茶林综合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 24):108,117.

[11]彭云金,鲍克辉,周伟国,等.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10(2):33~35,47.

[12]乔迺妮,陈益元.油茶引种研究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4~26.

[13]付金贤,周紫球,赖根伟,等.施肥对盛产后期油茶林产果量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4(11):17~19.

[14]彭云金,鲍克辉,周伟国,等.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10(2):33~35,47.

[15]商继东,毛达民,吴英俊,傅金贤,李大标.施肥对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效果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4(2):32~34.

[16]杨江文.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的技术研究与实施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3(10):63,109.

[17]雷小林,何小三,黄建建,郑育桃,李江,油茶低产林改造关键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11(5):38~40.

[18]邱苏华.不同施肥方法對湘林69油茶生长量和产量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6(2):181~182.

猜你喜欢

结实率生长量油茶
包扎方式对核桃枝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辐照育种杂交水稻Ⅱ优838的耐热性鉴定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白栎次生幼龄林除萌留壮后一年间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