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与智的化身

2018-03-07陈志锋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气愤九色鹿小人

陈志锋

《九色鹿》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是一篇公认的“浅文”。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文章,感受九色鹿的形象特点时,往往有美丽、善良、勇敢、智慧一说,这都不难掌握。由“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自然感受到九色鹿的漂亮;看到调达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时,它“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可见九色鹿在救人面前,并没有考虑自身安危,尽显英雄本色;在调达千恩万谢,发誓一辈子为九色鹿做牛做马时,九色鹿只是让他不要说出自己的住处,助人为本,为人之善,在九色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课文中的最精彩处,倒是九色鹿面对浩浩荡荡的军队,面对刀枪箭斧的包围,内心气愤万千,但能冷静地与国王说理,尽显大气风范。

文中是这样描述九色鹿的:

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如果仅仅是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勇敢是远远不够的。短短数语,竟然能说服国王,收回成命,严惩调达,自然是因为九色鹿的言语智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里,我们值得与学生一起去关注“表达”,解开九色鹿言语智慧的密码。

一、心中有人

九色鹿身处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常人可能是义愤填膺,可能是怒发冲冠,可能是声色俱厉,因为被自己救过的人陷害,是可忍孰不可忍。九色鹿亦是“非常气愤”,然而,他清楚地知道,在他的面前是国王,自己当然不能与国王据理力争。他清醒与冷静地说:“陛下,您知道吗?”一个“陛下”,指出自己说话的对象,一个“您”,表达了说话者对对方的尊重。这让国王感受到九色鹿的虔诚与修养,对九色鹿的第一印象当然非常好了。

另外,在指责调达的不耻行为时,用了感叹句式,抒发了心中强烈的不满,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在对国王的话语中,采用了反问的句式,“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加重了语气,让国王更好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起到一种警醒的作用。

二、言之有序

与人言语,主要是让对方听清自己所要讲述的意思。这段话里,九色鹿先是和国王亲切地打了一声招呼,继而言“您知道吗?”让国王关注自己的言语。陈述往事,用很简洁的语言叙述了整个事件。试想,如果叙述事情很详尽,国王有耐心听吗?不可能。因为当时国王一心只为抓住九色鹿,怎么有心听它叙述细致的情节?语言不能冗长,但又必须说清事件,这就要求语言必须凝练精确,需要极强的概括能力。

而后,用“竟然”痛斥调达,表达内心的愤懑。“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为古代基本的道德范畴。“见利忘义”,实乃最大的道德背叛。实是对调达最大的控诉。

再以商议和提醒的语气,站在为国王着想的角度,善意地告知国王,不可与此人为伍,同流合污,从而遭世人唾弃。整段话可谓条理分明,让听的人清楚明白,易于接受。

三、善用“比”法

为了强化表达的意思,让人更好地接受自己的观点,九色鹿的两句话中,都巧妙运用了“比”的手法。一是九色鹿的奋不顾身与调达的见利忘义的比。调达身处危难,命悬一线,是九色鹿不顾个人安危,将调达救上岸来,这一比,凸显了九色鹿的高尚品质;二是调达的前后不同行为的对比。获救时,信誓旦旦,做牛做马,肝脑涂地。利益面前早已将誓言抛之脑后,违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一比,让众人对调达不满、痛恨,使他孤立无援;三是把至高无上的国王与灵魂肮脏的调达对比。“您”,一国之君,“敬事而信”,率先垂范是本,令众人信服是根。而调达是小人,是灵魂肮脏的小人,怎可與之一起残害无辜?一旦如此,何人信服?又如何治理国家?这一比,令国王顿时醒悟,甚至有不寒而栗之感:差点毁在这个小人身上,我当严惩此人。

由此观之,九色鹿不但美丽善良,更有深邃的言语智慧。通过研讨,相信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对九色鹿这一形象的深刻认识,还有对言语的思考——怎样“说”话。当如此,也就进一步发挥了文本的功效。

设置具体的语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学生有法可学,有章可循,把握说话的密码,短短数语,就可以说服对方,体现语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目标。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气愤九色鹿小人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指印小人来了
木勺小人
完美的解释
星星树
快乐的聚会
现在几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