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2018-03-07梁先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期
关键词:保护

梁先媚

摘 要:馆藏可移动文物是国家珍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影响馆藏可移动文物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线辐射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预防性保护就是抑制各种不利因素,创造最有益于文物保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文物得到长久保存。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

引言

馆藏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物,是国家珍贵的科学文化财富。保护、传承馆藏可移动文物,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科研价值,是博物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馆藏可移动文物在各类不利于其保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逐渐衰败、损坏。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就是研究及应用现代科学防范手段,控制各种不利因素,降低质变速度,对文物的劣化变质进行综合防治,达到长久保存的根本目的。预防性保护是当今国际文物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重点内容。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使文物保护工作从传统“抢救性”保护向现代“预防性”保护转变,摆脱文物保护长久以来的被动局面。做好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非凡。

1 影响馆藏可移动文物的因素

探讨影响馆藏可移动文物的因素实质上就是探讨不同成分材质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质变规律。影响馆藏可移动文物的因素主要包括文物库房、陈列展厅、展柜等文物存放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影响文物寿命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和人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破坏行为,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1 自然因素

1.1.1 温度及相对湿度

温度及相对湿度主要是指博物馆建筑物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各类影响馆藏可移动文物的自然因素中,温度及相对湿度是最基本并且最经常起作用的。

温度作为单一因素对文物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通常通过与其他因素联合作用促使文物质变。一般认为,低温有利于文物的保存(特殊材质文物除外,如锡)。温度过高,一方面能直接加快文物的变质反应速率,如纸质文物在高温下老化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温度过高,使有害气体扩散速度加快、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通过这些因素间接作用影响文物寿命。

相对湿度是极其重要的一项自然因素,对绝大部分文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金属质地文物(铜器、铁器等),还是非金属质地文物(竹器、木器、纺织品、书画等)都受其作用。相对湿度主要通过以下作用影响文物寿命及状态:①参与化学反应造成铁器生锈、铜器腐蚀等;②使文物产生物理形变,造成竹器、书画等吸湿性材质文物弯曲、纤维断裂等;③加速昆虫、微生物滋生,造成有机质文物虫蛀、霉变等损坏。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温濕度标准数值是: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在此范围内,气温日较差不得高于2~5℃,相对湿度的波动不得大于5%。

1.1.2 空气污染物

影响馆藏可移动文物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飘尘、总悬浮颗粒物、臭氧、甲醛、甲酸、苯、氨等。空气污染物以扩散的形式进入文物藏展环境,进而与文物发生相关反应,造成文物损坏。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藏展空间外部空气扩散、渗透;建筑材料、装修材料、保存设备等含有的挥发性有害物质在库内、柜内微环境中浓集。二氧化硫、甲酸等酸性物质可使纤维素材质文物(纸质、书画等)老化、金属文物(铜器、铁器等)锈蚀;氮氧化物、臭氧等氧化性物质能使书画褪色、纺织品纤维断裂;飘尘积落于文物上形成污垢层,甚至会造成机械性损伤;总悬浮颗粒物附着于金属文物、石质文物、有机质文物上,造成文物腐蚀、氧化坏。

1.1.3 光线辐射

光线辐射主要指紫外光、红外光对文物的破坏作用。紫外光波长短、能量高、穿透能力弱、易被物质吸收,紫外光通过光化学反应使有机材质文物的碳氢共价基团断裂,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致使文物损坏。红外光主要通过热辐射致使文物变质,红外光照射在文物表面,导致文物温度急剧上升,造成文物翘曲、龟裂等形变。不同材质文物的光辐射稳定性不同,可分为对光特别敏感的文物、对敏感的文物和对光不敏感的文物三类。对光特别敏感的文物有纺织品、书画、文献、书籍等有机材质文物及壁画、彩陶等;对光敏感的文物有象牙、竹木器、漆器等;对光不敏感的文物有铜器、铁器、玉石器、玻璃器等无机质文物。

1.1.4 生物与微生物危害

生物与微生物危害主要指害虫对文物的蛀蚀和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对文物造成的腐败变质。文物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毛衣鱼、烟草虫、蠹虫、白蚁等,它们能在高温、高湿、阴暗、食物匮乏等恶劣环境下生存,且繁殖能力强。文物害虫通过咬食木器、纸张、纺织品、皮革等有机质文物,造成文物材质结构的改变,同时其排泄物不仅影响文物外观,还是微生物侵蚀文物的源泉。文物害虫对文物的损坏通常是隐蔽的、渐进的,在初始阶段不易被肉眼发现,而一旦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微生物以含碳、氮等元素的文物为培养基,对含纤维素的文物(木器、纸张、织绣等)、含蛋白质文物(皮革、毛等)、金属文物(铁器、铜器、银器等)均有破坏作用,造成文物材料结构破坏、形成霉斑、增加材料酸度、加速老化等。霉菌等微生物的传播速度极快,文物一旦发现被感染,往往是整柜、整库已受损,危害极大。

1.2 人为因素

馆藏可移动文物不仅受外部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因素影响,还受社会环境中的人为因素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指接触文物的工作人员及观众对文物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损坏行为。直接接触文物的工作人员能否严格执行文物入库、上架、出库、外展、运输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是否具有扎实的文物保护基础知识,是否严格按照科学的工作流程办事都关系着文物的安全。观众在参观期间发生的意外状况、各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人为损坏行为等都会对文物造成影响。各类社会安全事故,如火灾事故、盗窃事故、恐怖暴力事件等,均危及文物安全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秩序。endprint

2 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

馆藏可移动文物的劣化损坏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本质上就是通过创造适宜文物保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同时降低和防止负面因素对文物的损害,保护文物的构成材质。

2.1 创造良好的文物保存环境

2.1.1 创造良好的库房环境

文物库房是馆藏可移动文物长期集中存放的场所,是博物馆的核心建筑,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文物的寿命。做好库内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改善库房环境,使其有益于文物保护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①库房建筑、文物保管设备应符合《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等国家文件的要求,遵循基础夯实、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原则。

②根据质地对文物进行分类管理。复合质地文物根据其主要组成材质归类,同时其保存环境应不影响其他材质的保存。珍贵文物应设置专柜或者专库管理。文物存放柜应使用铝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作的密集柜架或者优质木材制作的柜架等,库内文物上架摆放应遵循保管妥善、提用方便的原则,同时定期检查柜架内文物存放情况。

③根据不同类别文物对各类自然因素的要求不同以及本馆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设置本馆馆藏可移动文物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照水平等环境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标准将不同类别的文物保存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内。

④保持库内24小时稳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资金允许条件下,合理添置中央空调、恒温恒湿机组、除湿机、加湿器、除湿剂(如硅胶、壳聚糖机基高分子材料等)等现代先进调控设备。

⑤控制库内空气污染物。使用新风系统、专用空气净化器、专用吸附剂(如可聚糖基甲醛吸附剂)等空气净化设备;直接接触文物的材料应确保不含硫、氯等酸性物质;库房建筑材料、装修材料使用安全无污染的环保材料;库房入口安装风淋除尘消毒设备,避免室外污染物进入库内;库内门窗严密,保持整洁,定期打扫;为库房工作人员配备防护服装、手套、一次性鞋套、口罩、防尘帽等工作用品,防护其带入的外来污染物损坏文物本体。

⑥控制库内光线辐射。库房环境应避光,如有窗户需用深色加厚窗帘遮盖;字画、文献等对光特别敏感文物的保存库房应使用无紫外线灯;为不同文物量身定做独立的囊匣保护装置,避光密闭存放,内部填充软质缓冲材料。

⑦控制库内生物和微生物危害。文物在入藏前应严格检查,发现有质变情况应及时聘请有资质机构进行除虫、除霉、消毒、清洁处理;直接接触文物的器具应进行消毒处理;库房应定期进行空仓消毒;有机质文物应定期投放防虫害药物。

2.1.2 創造良好的展览环境

陈列展厅处于一个开放环境中,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文物受损的几率更高,因此对展厅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展览环境,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展厅建筑及展陈设施必须结构坚固、布局科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陈列文物的稳定安全。文物展柜应加设固定设施,布展时选用具有缓冲功能的辅助材料,对易碎文物使用丝线固定。

②展厅环境应保持稳定的温湿度。主要依靠中央空调、高效调湿机组调控,但由于观众人流、外界气候的影响,往往难以精准控制。可采取加强展柜密封性、在对温湿度敏感的文物展柜内放置加湿器、除湿剂等小型设备等措施改善柜内微环境的温湿度条件。

③控制展厅内的空气污染物。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减少有害气体的损害;展厅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展柜材料应选用不含挥发性污染物的环保材料;展柜必须密封性良好,防止外界有害气体从缝隙透入;展厅入口处安装除尘设备清除观众带入的尘土;地面、墙面选用有益于除尘、防尘的材料。

④控制展厅内的光线辐射。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进行展厅照明设计和施工,创造适于文物保存的光环境,兼顾好陈列与保护的矛盾。展厅内人工光源应选用不含紫外线辐射的灯光,放置对光敏感文物的展柜应喷涂紫外线吸收剂,同时采取安装红外感应照明设备、定期更换展品等措施降低光的累积效应对文物的损害。

⑤控制生物与微生物危害。直接接触文物的展陈材料需提前消毒处理;定期检查展厅内文物情况;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清洁展柜内文物;定期在展柜内投放防虫、防霉药物。

展览文物除在本馆展厅长期展览外,还时常出现到外地展览的情况。外展文物面临的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更复杂,做好外展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非常有必要。外展文物的包装、搬运、运输、清点、交接、布展以及展览现场的环境管控等涉及文物安全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通盘考虑,制定详细周全的一体化方案,消除和避免各类不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性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2.2 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及调控系统

对馆藏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是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采用现代先进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文物库房、展厅、展柜以及博物馆内外部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污染物、紫外线等多种环境参数远程实时在线采集、传输和记录,同时直接连接并控制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联动设备及时调控环境参数至安全限值内,实现了保存环境的全方位智能化管控。一方面,该系统性能优异、运行效率高,能连续采集并分析比对大量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迅速作出报警和应对,确保文物长期处于最佳保存环境内。另一方面,监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项目提供大量可靠的数据支持,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实验探索内部规律,揭示导致文物劣化变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手段。

2.3 完善馆藏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数据体系

馆藏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数据体系包括与文物相关的电子账册资料、图像资料、视频资料以及文物数据库。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数据体系通过对文物基础资料的全方位采集、存储,实现了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解决了文物保存与利用的矛盾,是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首先,通过对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数据体系内数字资料的不断更新、补充、备份,使文物各项相关信息代代相传、永不丢失。其次,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数据体系可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统计服务,文物保管人员不必频繁提取文物,大大减少了对文物的直接接触,提高了文物的安全性。再次,有些珍贵文物由于自身材质原因,对温度、相对湿度、紫外线等外界环境因素要求极为苛刻,不适于在库外公开展出。我们可以通过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数据体系将文物相关的全方位信息以互联网为媒介向社会大众提供共享,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2.4 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及使用先进的安全防范设施

为对抗保存环境中各类人为因素对文物的负面影响,应制定相关制度及采用严密的防范设备加强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一方面,制定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接触文物的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工作,这是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具体措施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明确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文物出入库操作规范、明确文物分类规范、明确文物上架规范、明确文物登记编目规范等一系列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从细节抓起,以科学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式为指导,减少文物风险,同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使用先进的防火、防盗、防震等技术防范设备,实行24小时对库房、展厅及博物馆内外部环境立体化全天候监控防卫,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保卫系统,提高安全系数,确保文物绝对安全。同时,制定火灾、盗窃、暴力等一系列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起反应快速、措施有力、职责明确、临事不乱的应急机制,并定期进行演练,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迅速有序应对,减少负面影响。

3 结语

所有馆藏可移动文物都有一个自然老化并最终走向衰败损毁的过程,预防性保护虽不能使文物永久脱离风险,但能大大降低文物劣化质变的速度,最大限度保护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切围绕文物展开的活动都需考虑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就是针对影响文物现状的各类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保存、监测、制度等预防性措施,阻止延缓文物损毁,使文物得到长久保存。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的狠抓落实,创造适合文物保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文物得到科学的保护,更好地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使人类文明成果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戴子佳.甘肃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现状调查与保护技术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3]赵国兴,刘建忠.浅析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J].文物世界,2015,(2):70—73.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