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鸸鹋油微乳处方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2018-03-07兰小群沈晓袁娴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乳处方稳定性

兰小群+沈晓+袁娴

[摘要] 目的 制备鸸鹋油微乳,并对制剂稳定性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加水法制备鸸鹋油微乳,并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以外观形状评分、离心稳定常数、粒径为指标,通过筛选鸸鹋油用量、Tween80/Span80的比例、甘油用量制备鸸鹋油微乳,并考察最优处方工艺所制得的制剂的稳定性。 结果 优化的处方为:鸸鹋油0.03 g,Tween80/Span80(4∶1)0.80 g,甘油0.20 g,加去离子水至20 mL,所制备的微乳为O/W型,澄清透明,平均粒径为100~200 nm,离心后未见分层和油滴。结论 正交试验设计能够客观地优化鸸鹋油微乳处方,所制备的样品性质稳定。

[关键词] 鸸鹋油;微乳;处方;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1(a)-003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Emu oil Microemulsion and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Emu oil Micro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adding water and the prescription process was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method and orthogonal test. The appearance shape score, the centrifugal stability constant and the particle size were selected as the index, the Emu oil Micro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screening the ratio of Tween 80/Span80 and the amount of glycerol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preparation prepared by the optimal form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optimal Microemulsion was composed of emu oil 0.03 g, Tween80/Span80 (4∶1) 0.80 g, glycerol 0.20 g and plused deionized water to 20 mL. The prepared Microemulsion was O/W type, which was clear and transparen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00-200 nm and there is no separation after the separation and oil droplets. Conclusion The Emu oil Microemulsion made by this optimum formulation and preparation procedure has excelle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Key words] Emu oil; Submicron emulsion; Prescription; Stability

鴯鹋油因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较强的渗透性、明显的美白祛斑作用、防止紫外线造成的皮肤细胞氧化反应等优点而被科学家认为是一种优质化妆品原料[1-2]。目前,鸸鹋油在商业上主要以精油形式存在,可用于乳霜、洗液、肥皂的保湿成分[3],而关于鸸鹋油微乳的报导比较少,若将它应用于化妆品中,必给化妆品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微乳(submicroemulsion)粒径一般在200 nm以下,当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组成,即可形成澄清透明的液体。微乳具有低黏度、稳定、靶向释药等特点,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对难溶性药物强大的增溶作用,其作为纳米级给药系统载体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4-8]。

因此本试验结合鸸鹋油的性质、资源稀缺的特点及微乳的优点,拟探讨鸸鹋油直接作为微乳油相的可行性,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微乳处方进行优化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从而保护鸸鹋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等有效成分,提高鸸鹋油的生物利用度,为鸸鹋油的合理性开发提供参考,推动鸸鹋油在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90-1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泸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万分之一天平(SHIMADZU);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Malvern Zetasizernano ZS90;UV-55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METASH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TGL-16A高速离心机(平凡仪器);TDS测试笔ST10T-A(OHAUS),恒温水浴锅B-220(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2 试药

鸸鹋油(纯油20160905,广东新基鸸鹋实业有限公司);Tween80(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Span80(分析纯,天津市天大化工实验厂);甘油(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微乳的处方和制备

鸸鹋油微乳是以鸸鹋油作为油相,Tween80和Span80作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将鸸鹋油、Tween80、Span80和甘油混匀,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边搅拌边滴加蒸馏水。随着蒸馏水的加入,体系由澄清变浑浊,再变得澄清,此时即形成鸸鹋油微乳。

2.2 鸸鹋油亚微乳质量评价指标endprint

2.2.1外观性状评分 一等微乳为澄清透明、淡蓝色乳剂,表面无油滴,静止时不分层;二等微乳为微澄清透明、淡蓝色乳剂,静止时略有分层,表面有少量油滴;三等微乳为浑浊、乳白色乳剂,静止时表面有明显油滴,有分层,甚至油水分层。其中,一等微乳M = 0,二等微乳M = 10,三等微乳M= 20。权重系数为1。

2.2.2 粒径 取制备好的微乳 5 mL于10 mL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并用粒径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和粒径分散系数PDI。其中,微乳平均粒径在100~200 nm且分布均匀,PDI为0.20以下为0分;微乳平均粒径在100~300 nm且分布均匀,PDI为0.20~0.30得分10分;粒径在100~500 nm且分布呈多重峰,PDI大于0.30得20分。权重系数为1。

2.2.3 離心稳定性 取制备好的微乳5 mL于10 mL离心试管中,以4000 r/min转速离心20 min,取离心后取样品上清液1 mL置10 mL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取离心前微乳1 mL置10 mL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分别于500 nm处测定吸光度(离心前样品为A0,离心后样品为A)。计算稳定性常数Ke=│A0-A│/A0,Ke值越小,表明乳剂越稳定。权重系数为100。

2.3 鸸鹋油微乳处方优化

2.3.1 单因素试验 本实验以挂壁及乳液表面油滴情况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考察鸸鹋油用量、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种类及比例对鸸鹋油亚微乳形成的影响。通过预实验得出鸸鹋油用量0.02~0.04 g,Tween80∶Span80比例在2∶1~4∶1、(Tween80+Span80)∶甘油比例在3∶1~5∶1时所形成的微乳比较稳定,淡蓝色乳光、表面无油滴且相对粒径较小,因此可以对其进一步分析,筛选最优处方。① 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种类及比例的考察 在微乳制备时,混合乳化剂可以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复合凝聚膜,从而增加乳剂的稳定性[9]。本试验根据混合乳化剂的HLB值选择合适的乳化剂进行试验,其中(乳化剂+助乳化剂)/鸸鹋油为9∶1,筛选出能够形成稳定的微乳,结果见表1。

通过预实验发现当以鸸鹋油为油相时,只有以Tween80和Span80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时所形成的微乳才是较稳定的,而以RH40为乳化剂,PEG400为助乳化剂时其乳化能力最高,但是不稳定,久置易分层;且在以Tween80和Span80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时其乳化能力要高于1,2-丙二醇、无水乙醇作为助乳化剂,因此选择Tween80、Span80作为乳化剂,甘油作为助乳化剂来制备鸸鹋油微乳。②鸸鹋油用量的考察 通过文献查阅及预试验可知,微乳形成及其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油、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Km)等。由于本试验鸸鹋油是直接作为油相来制备鸸鹋油微乳,且在预实验已知Tween80、Span80作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时所形成的微乳稳定的情况下需对鸸鹋油用量进行考察,见表2。

通过试验发现随着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的增加,鸸鹋油质量分数是先升后降,因此从提高微乳中鸸鹋油含量的角度出发,选择(乳化剂+助乳化剂)∶鸸鹋油比例为50∶1,其鸸鹋油用量为0.02 g。进而在以(乳化剂+助乳化剂):鸸鹋油比例为50∶1,进行鸸鹋油用量的筛选,发现随着鸸鹋油用量的增加,鸸鹋油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因此鸸鹋油用量选择在0.02~0.04 g间进行优化。

2.3.2处方优化 根据单因素初步筛选的的结果,以鸸鹋油用量、Tween80/Span80、(Tween80+Span80)/甘油,采用L9(33)正交试验,以外观得分M、粒径得分N、离心稳定性常数Ke 为评价指标,按综合评分方法进行评价,按公式计算综合得分作为综合指标筛选处方,综合得分= M+N+Ke×100,对鸸鹋油用量、Tween80/Span80、(Tween80+Span80)/甘油比例进行筛选。见表3、4。

因素的极差大小顺序为B>C>A,即“Tween80/Span80”对鸸鹋油外观得分、粒径得分及离心稳定常数的综合影响最大,其次是“(Tween80+Span80)/甘油”,因素“鸸鹋油的用量”对综合得分的影响最小。根据各水平的结果比较,从综合得分最低的试验得到鸸鹋油的最佳配方为A2B1C1,即鸸鹋油的用量为0.03 g,Tween80/Span80为4∶1,(Tween80+Span80)/甘油为5∶1。见表5。

由表5可知“鸸鹋油用量(A)”、“Tween80/Span80(B)”、“(Tween80+Span80)/甘油(C)”对鸸鹋油微乳外观得分、粒径得分及离心稳定常数的综合影响P值分别为0.598、0.032、0.276,由此可得Tween80/Span80(B)对鸸鹋油微乳的成型有极显著影响,其中最佳比例为4∶1;A、C因素均无显著影响,根据极差结果,鸸鹋油用量为0.03 g,(Tween80+Span80)/甘油为5∶1,得到鸸鹋油的最佳配方为A2B1C1。

2.4 鸸鹋油微乳稳定性的初步考察

2.4.1 鸸鹋油微乳的制备及粒径测定 按照处方优化的结果,即鸸鹋油用量为0.03 g,Tween80/Span80为4∶1,(Tween80+Span80)/甘油为5∶1,再按照2.1项下鸸鹋油制备方法制备。平行制备3批,见图1、表6。

2.4.2 离心加速试验 取所制得的三批微乳液各5 mL于10 mL试管中,密封,置于高速离心机中,在室温条件下离心,速度为10 000 r/min,离心15 min,取出观察变化。结果微乳未见分层现象,表面均无油滴。

2.4.3 温度对鸸鹋油微乳稳定性的影响 取所制得的三批微乳液5 mL,各2份,于10 mL试管中,密封,分别在为37℃、60℃水浴锅中观察变化,水浴时间为1 d。微乳澄清透明,淡蓝色光,没有分层现象。endprint

2.4.4 pH对鸸鹋油微乳稳定性的影响 取所制得的三批微乳液10 mL,各2份置于容器中,用pH酸度计测得微乳液的pH为6.1。一份缓慢滴加1 mol/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变化,当pH = 12.20时,微乳液开始出现油水分层。另一份缓慢滴加1 mol/mL的盐酸溶液后,观察变化,当pH=1.30时,微乳液开始出现油水分层。微乳液在pH 1.30~12.20时能保持稳定。

3 讨论

鸸鹋油是从鸸鹋背部脂肪囊中提炼出,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维生素A等多种天然成分[10-1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地渗透到各个皮层,去死皮、减缓皮肤老化[3],研究发现面部强脉冲光治疗后使用鸸鹋油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5]。

乳化劑HLB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油相的乳化[16-17]。在制备O/W型微乳中,通常HLB为8~18、毒性较小非离子型乳化剂[18]。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如 Tween 20/40/60/80 均是食品中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 值在 15 左右,适宜形成O/W型微乳[19];司盘80亲油性较强,其HLB值在4.3~8.6,故一般做W/O型乳剂的乳化剂或O/W型乳剂的辅助乳化剂,因此可用Tween80与Span80进行复配制备鸸鹋油微乳。

本实验前期制备空白微乳,发现当以油酸乙酯或IPM为油相,EL40复配OP作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时能够形成澄清透明,淡蓝色的微乳,而当油相为鸸鹋油时则不能形成微乳,说明油相的种类对微乳的形成也是影响较大的。预实验考察鸸鹋油用量、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及比例,发现鸸鹋油在乳化剂为Tween80和Span80、助乳化剂为甘油时能够形成澄清透明、淡蓝色、不分层及表面无油滴的微乳;经过正交实验设计[20]对鸸鹋油微乳进行处方优化,通过考察“鸸鹋油用量”“Tween80/Span80”“(Tween80+Span80)/甘油三个因素对鸸鹋油微乳外观得分、粒径得分及离心稳定常数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鸸鹋油用量为0.03 g,Tween80/Span80比例为4∶1,(Tween80+Span80)/甘油为5∶1时所形成的微乳综合得分最高,即为鸸鹋油微乳的最佳配方,所制备的微乳经考察性质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亚楠,赵宇,刘玉璇. 鸸鹋油研究概述[J].药学研究,2013,32(11):657.

[2] 陈亚亮,张晓松, 景朋,等.鸸鹋油的成分及药用价值的分析研究[J].医药与保健,2008,16(12):1.

[3] 李娟,李小瑞. 鸸鹋油的综合开发利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24):14-15.

[4] 潘国梁,贾晓斌,魏惠华,等.药用微乳伪三元相图的几种制备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药房,2006,17(1):21.

[5] 刘根新,张继瑜,吴培星,等.O/W 型药用微乳的制备及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9):3328-3333.

[6] 石宗丰,王利胜.微乳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5):414.

[7] 胡宏伟,李剑勇,吴培星,等.纳米乳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3): 747-748.

[8] 易封萍,姚友,张丽荣. 柠檬油微乳体系的制备和性质研究[J].化学世界,2016,57(12):771-778.

[9] 张晶,刘志宏,王慧娟,等.环孢素A眼用亚微乳的制备[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8):1558-1559.

[10] 曹国英,肖嵘,陈天文,等.鸸鹋油对面部强脉冲光治疗后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 16(5):301.

[11] 郝艳丽,王兰,马茗舒,等.鸸鹋油纳米乳剂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1):94 -97.

[12] 李志清,王甲汉,任加良,等.鸸鹋油对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4,25(10):1123-1124.

[13] 邱学文,王甲汉,方小文,等.鸸鹋油对烫伤大鼠创面的抗炎及促愈合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4):407-410.

[14] 陈亚亮,张晓松,景朋,等.鸸鹋油的成分及药用价值的分析研究[J].医药与保健,2008,16(12):1-2.

[15] 曹国英,肖嵘,陈天文.鸸鹋油对面部强脉冲光治疗后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 16(5):301.

[16] Cho YH,Kim S,Bae EK,et al. Formulation of acosur?factant-free O/W microemulsion using nonionic surfac?tant mixtures[J].J Food Sci,2008,73(3):E115-E121.

[17] 邵建芳,孙占国.微乳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89-291.

[18] 卢秀霞,潘婷婷,洪于琦,等.茶树油微乳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中草药,2015,46(13):1892.

[19] 付婷婷.番茄红素微乳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12:14.

[20] 巴文强,王利胜,王玎,等.正交试验优选雷公藤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16.

(收稿日期:2017-09-20 本文编辑:董 雪)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乳处方稳定性
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人间处方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翻白草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肉桂油纳米微乳的制备
熊果酸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模糊微分方程的一致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