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7李廷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梁惠王孟子文言文

李廷峰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是一类比较独特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需要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繁体字、各种语言表达结构等内容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对文言文的字词、语句、段落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在新时期,教师要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就必须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欲望。

一、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主题

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情境,然后再让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与之前的提问式教学有一定的区别。首先这种教学方法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都是通过创设一连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联想,然后再带着这种联想去阅读课文,并寻求自我思考的过程。

比如在讲授课文《寡人之于国也》(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时,教师在讲课前向学生这样说道:“孟子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说到思想家,他确实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学者,他天生善于与人争辩,且能陈述很多事实,让人心服口服。他与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一边讲学一边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一次他与梁惠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两人探讨了一个大问题,孟子通过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梁惠王,让梁惠王懂得了民本的重要作用。大家想知道孟子是采用什么方式与梁惠王进行探讨的吗?”学生纷纷表示想知道。

随后教师给学生提出三个问题:①梁惠王给孟子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是孟子,你会如何回答?②孟子是采用何种方式回答梁惠王的。③从这篇文章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请从“说服”的角度出发对全文进行分析和探讨。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学生纷纷开始阅读课文。由于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启发性,因此学生都能比较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应该随时留意学习过程,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攻克难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后,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于是有学生说道:“梁惠王认为自己是非常爱护自己国家的人,但他对人民的关心是通过来回调动的方式实现的。而孟子想要表达的是‘亲民‘养民的重要性。”有学生说道:“孟子从以下几个角度与梁惠王进行交流,首先孟子先举了一个例子让梁惠王自己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期更好地接受孟子的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随后开始从正面的例子入手给梁惠王举出很多切合实际的话题,逐步让梁惠王明白孟子所讲的道理。”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讲授,由于教师之前已经给学生提出对应的问题,学生再去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方向感,学习效率自然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创视频情境,让学生体会背景

对于文言文来说,学生不仅要了解基本的课文内容,更应对课文背后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心理感受有一定的认识。然而这些都是学生平时所不大关注的问题。为此教师应该通过视频创设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创作背景产生兴趣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比如在讲授《虞美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作者的意图,在上课前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教师用PPT给大家播放春花、秋月的风景,然后问学生:“大家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学生看到如此漂亮的花朵,纷纷表示好看。教师借此机会说道:“既然是非常好看,为什么作者却用‘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语句开头呢?这样写前后是不是有些矛盾呢?”大家纷纷进行思考,有的说道:“可能李煜内心不喜欢春花、秋月吧。”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呢?”学生:“个人爱好,他自己不喜欢这些东西,因此将这两个东西当作消愁的物品。”教师觉得学生的答案过于牵强,于是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位30岁的女孩坐在高楼上要跳楼,嘴里喊着:“我不想活了,我买彩票赔了50万元。”教师询问道:“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但视频中的女孩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学生:“因为他赔钱了。”教师:“非常好,也就是说人们在什么时候才会憎恨原本很好的东西呢?”学生:“遇到挫折、困难,或者绝望的时候。”教师:“非常好,那么李煜遇到什么事情了呢?请大家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李煜的身世吧。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原本对作者没有太大的兴趣,但由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对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具体情况有了更大的欲望。

三、创矛盾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

对于课文来说,肯定有一些值得反思或质疑的地方,然而由于灌输式教学的缺陷,导致学生不愿意去发现问题,有时即使存在质疑,也不敢当面提出。为此教师应该主动创设一个矛盾情境,引导学生生成对课文的质疑,从而更好地通过质疑课文全面地提升对课文的认识程度。

比如在讲授课文《雨霖铃》时,教师故意创设了这样一个矛盾的情境:“这篇词与之前的两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篇更多的是在描述景观,而前两篇则是借景抒情。”教师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观点,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教师产生疑惑。随后教师继续引导:“不知大家怎么看待,我们可以仔细观看全文,长亭、烟波、晓风、残月都是非常好的描述景色的词语。下面请大家阅读全文,把全文中如何描绘场景,表现什么样的场景这一问题搞清楚,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说到这,班级就已经有几名学生开始有疑问:首先,前几篇词中都有写风景的词语,都是借景抒情,这一篇有什么不同呢?其次,作者为什么单独描述风景,其目的是什么。带着这种疑惑,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当有学生读到最后“更与何人说”这一句时,对教师的说法产生更大的疑惑,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向教师提出质疑,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了。随后教师可以将后人总结柳永的“点染”特点引出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

文言文对高中生而言是比较难学的内容。首先,由于语言相差时间较长,学生很难用现代人的表达方式去理解古文;其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繁体字过多,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一时难以掌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就必须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并激励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情境教学法正是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非常值得教師采用。而要想更加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创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创视频情境,让学生体会创作背景;创矛盾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课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梁寨中学(221741)endprint

猜你喜欢

梁惠王孟子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磨刀不误砍柴工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