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非:电竞可以更科学一点

2018-03-07杨直

电子竞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游戏

杨直

在被众多国内一流院校环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的五道口,笔者见到了王非。这位80后清华在职助理教授,用他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分享了一个不一样的电竞。

做科研的风暴英雄玩家

笔者与王非在约定的咖啡馆见面。他带着黑框眼镜梳着平头,夹杂着许多明显的白头发,穿着裤脚和兜边已经明显磨损的运动裤。笔者赶到时,他正摆弄着手机。与很多教师一样,王非身上有知识分子式的安静的气质。

由于父母都是北大教授,从北大附小到清华大学博士毕业,1986年出生的王非接受的一直是国内最顶尖的教育。王非目前任职于清华大学,是神经科学专业的一名助理教授。这是一门大脑神经和心理科学的交叉学科,用他自己的话说:假设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所有的心理过程一定是大脑的结果,那么他做的便是探究每种心理体验对应的大脑活动是什么,“相当于在心理和生理之间建立一个联系。”作为一名老游戏玩家,游戏和电竞是他目前的研究方向。

與电竞行业产生交集也源于此。在腾讯电竞的牵头下,王非的科研团队目前和七煌正在合作一项研究。借助七煌提供的两支英雄联盟职业战队和若干只英雄联盟青训队,王非和他的研究团队试图通过预先设定一些能够区分职业选手和普通人的心理学行为指标搭建起一个衡量电竞选手能力素质的模型。

王非在清华合作的同事同样是一名80后的教授。王非坦言,游戏和电竞这个研究方向只有他们这些年轻的教授会关注。一方面,这些人即便不是游戏的受众,也不会排斥游戏。比如王非本人就是一名风暴英雄玩家。另一方面,这尚且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相对容易出成绩。

学术界对于游戏或电子竞技的接受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社会对电子竞技的看法。由于之前宣传的问题,即便电子竞技近两年发展势头很猛,大多数年龄稍长的人仍然难以摆脱游戏“洪水猛兽”的固有看法,从事电竞等于不务正业的观念始终存在。就算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知识分子、比如王非身为大学教授的父母,也是在他做出研究成果之后,才肯定了他的做法,继而对游戏和电竞有了一点了解。

甚至在课堂上,王非也很少提及自己的研究项目。尽管王非提到,清华大学里有各式各样的学生:学习好不玩游戏的、学习好游戏也玩得好的,学习好沉迷游戏的和因为沉迷游戏被劝退的。他认为这完全看的是学生个人。但他还是担心与学生的这种交流会带来麻烦,“将来管学生会有麻烦,很多事确实会难做。”在他的科研团队中也是女生居多。尽管觉得游戏这个研究课题很有意思,但都很能客观地看待这个课题。

对于电竞市场的前景,王非认为,目前的电竞市场存在泡沫,这是很多新兴市场的共性。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泡沫。而是泡沫会不会破,破之后会留下什么?王非坦言,作为一名游戏爱好者,自己希望行业向好的方面发展。

在风暴英雄刚出来的时候,错过了DotA和LOL的王非以及他的朋友们觉得这款游戏会是MOBA项目的新模板,于是便迅速地投身这款游戏。时至今日,尽管风暴英雄在国内的玩家群体已经很小,但王非觉得,游戏的玩法没有问题。问题出现在暴雪过分强调团队协作的思路,这导致单人游戏体验会非常差。对于守望先锋转冷王非也是这个看法。

尽管作为心理学的教授,王非熟知输掉游戏甩锅这一行为背后的原理。但他也承认,自己在输掉游戏后会自然地变成一个“喷子”,“潜意识的,不由自主的”。更有趣的是,王非提到,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东方人是家族式的集体主义,和家人之间会抱的非常紧,但是家人之外的人际联系没有那么强。因此,与理论上应该团结相悖的是生活中实际不团结。然而,当前国内最火的游戏仍然是强调合作的MOBA游戏。这也是一个等待科学家解决的问题。

研究者的进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电竞的经验式发展上升为科学式发展。而王非在做的则是针对人本身。

从人出发,又回到人

王非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近期的研究成果,尽管这不是世界上第一篇以电子竞技为探讨对象的论文,但却是“全世界第一篇针对英雄联盟的研究论文,也是第一个针对大脑层面的(研究)”。

前面提到,王非与他的团队试图搭建起一个衡量电竞选手能力素质的模型。王非通过收集两支职业队和几只青训队诸如脑电波活动等神经指标并与大学生对比发现两个群体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也印证了模型存在的必要性。至于模型的完善,需要更大的样本支撑。腾讯电竞旗下能够提供大量职业、半职业选手的英雄联盟项目是王非关注的重点,这也是其与腾讯电竞合作出书的原因。

王非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出一些与常识相似的结论:电竞选手在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上显著强于大学生,但在心理成熟和抗压能力等指标上,却又显示出明显的弱势。王非提到,这说明这些选手急需心理上的帮助。与沉迷游戏的内部心理动机不同,电子竞技的心理动机一般被归结为外部动机,比如冠军和名利等。以S7为例,鸟巢带来了国家对抗的色彩,而一年一度的决赛又会对选手本身施加巨大的压力。这恰恰矛盾的地方。选手需要承担更大的外部压力,但是抗压能力却弱于常人。因此,大部分选手的心理已经都处在一个偏离的平衡点。王非认为,既然在传统体育中可以借由心理学的手段对其矫正,那么在电子竞技中一定也可以。这也是王非的研究未来商业化前景之一。

关于模型的未来,王非想的很清楚。一方面,能够量化电竞选手能力素质就意味着可以帮助选拔培新选手,解决俱乐部对选手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电子竞技而言,将游戏画面单纯地呈现似乎很难达到和传统体育类似的效果,也许在这些经过验证的指标中选取几个容易理解的用于内容端,可以加速主流人群特别是年龄大的人理解电子竞技激烈对抗的过程。endprint

除了研究课题,王非也谈及了游戏和电竞作为一种潮流出现的现象。他认为,游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一直是基本需求。电子游戏也好,电子竞技也好,都是游戏借助新的载体出现,甚至电子游戏中特有的奖惩机制在棋牌类游戏中早已存在,“老树结新枝。”因此从这个角度,王非看好游戏市场以及电竞市场的未来。同时他提到,欧美市场中购买游戏的人群里有20%到30%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这说明对于中老年人,玩游戏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国内来说,可能这种生活方式还太过新潮。尤其早期主流认为游戏是洪水猛兽,现在又要把游戏看成新兴文化,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是缓慢的。但他也承认,随着资本和政策的推动,一些共识在缓慢地形成,欧美的数据意味着至少我们能够做到那个层面,“大家认为游戏是一个正常人生活一部分,不一定要把它赋予那么多额外的东西在里面,至少我觉得那个部分可以做到,之后不好说,因为将来虚拟世界完全不一样的。”

低着头、拼命地奔向主流

2016年11月,王非参加了腾讯电竞举办的电竞教育研讨会。相比于其他由选手和从业者构成的同类研讨会,此次出席研讨会的大部分是国内高等院校的教授。这些人探讨的即是电竞教育未来两三年发展的方向,王非有一个合作试验和一本等待编写的教材。

在王非看来,电竞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很急。这一点在电竞教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大家都在抢着编写教材,可是并没有成体系的东西,大家的思维都停留在谁能率先做出一套教材,谁就能抢占高地的思路上。

教育机构也是一样,谁能做讲师,讲师讲什么,哪些经验是靠得住的,哪些又是转瞬即逝的,这些都不知道。“只是大家意识到这个行业需要规范,所以强行地做一些东西做出一种规范化的假象,是为了规范而规范。”

他进一步讲到,电竞行业尽管存在很多热钱,但整个行业的盈利可能还不足以支撑行业走得这么快,仍然存在着人力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直播内容低俗混乱、游戏审美不高等现象。就像他前面提到的,一旦市场上的泡沫破了,那么究竟会留下什么其实决定了电竞行业的未来。就目前而言,王非认为主要的工作还是在市场宣传上。主流的電竞选手与主流人群的审美严重不符。他提到,厦门理工大学毕业的KPL选手辰鬼或许是更符合主流人群标准的选手,这样的选手在电竞行业还很少,即是行业现在宣传的重点,也是下一步培养的重点。

前面提到,很多选手因为心理不成熟,抗压能力较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不止选手,从业者们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当前电竞行业的从业者,要么是老一批电竞人,他们熬了10多年才获得了今年的地位和成就,要么是受人尊敬的冒险家,这些来自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专业技能在电竞行业获得了一席之地。对于这两个群体而言,当电子竞技呈现出新行业共有的特点——不确定的未来时,这些人便会失去对工作的控制感,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王非开玩笑说,这其实就容易得抑郁症,是我们的一个商机。

但另一方面,对于新兴行业而言,往往伴随着巨大风险的是巨大的机遇。这是资本市场对于新兴行业持续注入热钱的原因。然而,市场日异月新的变化容易让从业者失去控制感,产生焦虑,继而变得短视,急功近利。“你先把眼前能套的都套到,你签一个大合同反正你先签了呗,主播就是这样的问题。”但对于王非而言,电竞行业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研究样本,因为不是谋生的手段,所以他会显得冷静一些。

当然,也并不是说电竞行业的从业者存在心里缺陷,王非坦言:这是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王非提到,在电竞拼命奔向主流文化时,主流文化其实正在一点点被拆解,社会在变得更多元。这是很多电竞行业的从业者没有意识到的。进一步讲,对于社会更加多元的欧美来说,很多小众文化信封自己的价值观,尽管不被其他群体理解,但仍有生存的空间。对于电子竞技而言,可能奔向主流的原因更多是基于商业原因。但这也意味着这条路走的更艰难。他提及,从历史上看,任何自上而下推动的文化改革都注定要失败。

关于教材,虽然腾讯电竞很急,但王非的想法是写的慢一些。尽量多借鉴其他领域成熟的理论,“争取多写点干货。毕竟我不指着这行吃饭,而且也得对得起清华大学的招牌。”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游戏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爆笑游戏
电子竞技成长之路
电子竞技系列赛的成功给体育众筹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