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整理工艺对山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影响研究

2018-03-07盛,季

山东纺织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起毛山羊绒针织物

丁 盛,季 延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山羊绒是一种珍稀的特种动物毛,具有柔软的手感,丰满的绒面,优良的质地,较强的吸湿性,柔和的光泽等特点,穿着舒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由于山羊绒纤维表面鳞片的存在,致使山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问题严重,影响山羊绒织物的服用性能[1]。本文分别采用山羊绒纤维氧化防缩整理及山羊绒针织物氧化整理两种整理工艺,研究不同整理方法对山羊绒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的山羊绒纤维鳞片的表面形态、织物的胀破强度及毡化收缩进行了对比研究。

1 山羊绒纤维与针织物的选取

进行起毛起球性能对比研究的山羊绒针织物分别选取普通山羊绒针织物、山羊绒纤维氧化防缩整理后的针织物及织物氧化整理后的针织物。氧化防缩整理的山羊绒纤维从企业获取,纱线与织物均采用表1的织物规格进行试制。

表1实验织物的规格

纱线线密度(tex)捻度配置(T/m)单纱捻度股线捻度编织仪器机号(G)织物密度(根/5cm)纵向横向22.7/2460240手动横机124232

2 山羊绒纤维与针织物的整理

2.1 山羊绒纤维氧化防缩整理

防缩机理:纤维的防缩整理主要分加法和减法两种方法。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的加法防缩整理虽降低了纤维的定向摩擦效应,但纤维变得刚硬,可纺性降低较多。减法防缩整理基于纤维角质层部分蛋白质分子的氧化降解。某些肽键被氧化断裂,引入大量亲水基团,特别是外角质层二硫键氧化成磺酸基等亲水基团,而这些亲水基团连接的分子较大无法从外表皮层扩散出来,会在水中吸收大量水分子使得角质层软化与膨胀,同时由于部分鳞片剥落,使纤维逆鳞片方向摩擦系数减小,顺逆方向鳞片摩擦差减小。本实验采取减法防缩整理工艺[2]。

2.2 山羊绒针织物的氧化防起球整理

将未经氧化防缩整理的山羊绒纤维按照表1的规格进行织制,对织制好的山羊绒针织物进行氧化整理。

氧化整理工艺流程:浸润→氧化整理→清洗脱水→还原→漂洗脱水→烘干。[1]

对山羊绒织物进行氧化整理过程中,选取对试验结果影响比较显著的KMnO4浓度、整理时间、整理温度及pH值作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结果(起球个数)的分析,确定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实验结果(起球个数)影响的主次关系,找出了氧化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氧化剂浓度2%,整理温度40℃,整理时间35 min[3]。

3 整理结果分析

3.1 起毛起球性能比较

根据GB/T 4802.3—2008[4]采用起球箱法对三种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普通织物起毛起球等级为2.5级,纤维防缩织物起毛起球等级为4级,织物氧化整理的起毛起球等级为3.5级。

图1 三种织物的起毛起球照片

通过起毛起球等级及照片对比可知,纤维防缩整理织物的起毛起球等级最高,织物表面分布有密度不同的绒毛,毛球的数量相对较少;织物氧化整理后的织物起毛起球等级亦有明显的提高,表面各处覆有不同尺寸和分布密度的毛球。对比可知纤维防缩整理及织物氧化整理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纤维防缩整理效果更佳。

3.2 纤维表面形态对比

经过氧化整理后,山羊绒纤维表面形态均发生了变化,图2为用扫描电镜观察的普通山羊绒纤维、氧化防缩整理后的纤维及织物氧化整理后解捻出纤维的表面形态。

通过对山羊绒纤维表面形态观察可知:直接氧化整理山羊绒散纤维(见图2 b)虽会对纤维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使鳞片表面角质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软化变薄,但纤维鳞片的完整性得到保存。这种整理工艺副作用较少,降低了定向摩擦效应,在改善织物毡缩性的同时,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织物起毛起球等级。

织物氧化整理过程中,通过加剧整理条件和加快水流速度来促进氧化剂的渗透,但仍不能保证鳞片被均匀整理(见图2 c),造成纱线内外整理结果出现差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在限定时间内,氧化剂不能完全渗透到纱线内层和线圈交结部位;二是处于纱线外层或织物表面的纤维与氧化剂反应较为剧烈,出现过度反应,鳞片被损伤破坏,而纱线内部纤维因缺少反应条件,几乎没有变化。

可见防缩纤维表面的鳞片均匀完整,边缘钝化,织物毡缩性得到较好改善;织物氧化整理过程中,氧化剂渗透不均匀,纱线内外鳞片降解不同步,织物毡缩性虽得到一定改善,但起毛起球等级较纤维防缩织物偏低。

3.3 织物的顶破强度和毡化收缩

消费者对粗纺羊绒针织品的要求是:产品要柔软,质量要过硬。除起毛起球外,织物的顶破强度和毡化收缩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起毛起球和顶破强度反映了羊绒针织品的服用性能,而毡化收缩则反映了织物洗涤后的尺寸稳定性。

3.3.1织物的顶破强度

参照GB/T 7742.1—2005《纺织品 织物胀破性能 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 液压法》[5]测试织物顶胀破强度 (FZ/T 73009—2009[6]规定的顶破强度试验方法),结果见图3。

测试结果表明,纤维防缩和织物氧化整理后织物强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前者下降较大,但均满足FZ/T 73009—2009规定粗梳羊绒针织品顶破强度不得低于196 kPa的要求,能够保证服用时胀破与耐用需求。

图2 纤维表面形态

图3 不同整理工艺下羊绒织物的顶破强度注:A-纤维防缩织物;B-织物氧化整理;C-普通羊绒织物

3.3.2织物的毡化收缩率

参照GB/T 11051—1989《毛针织物经机洗后的松弛及毡化收缩实验方法》[7]测试织物毡化收缩率,织物洗涤后,毡化收缩测试结果见图4。

测试结果表明,纤维防缩和织物氧化整理后,两者织物毡化妆缩率相差不大,但防毡缩性能都明显优于未整理的羊绒针织物。纤维防缩整理中的纤维表面整理相对完整均匀,其织物尺寸稳定性较好。

图4 不同整理工艺下织物的毡化收缩注:A-纤维防缩织物;B-织物氧化整理;C-普通羊绒织物

4 结语

山羊绒纤维氧化防缩整理和山羊绒针织物氧化整理工艺,都会导致织物的强度有所降低,但能够满足服用要求;毡缩率得到较好改善,保证了织物的尺寸稳定性;抗起毛起球性能均有了较大改善,但后者氧化剂渗透不均匀,纱线内外鳞片降解不同步,起毛起球等级较纤维防缩织物偏低。

[1] 季延,丁盛.山羊绒针织物氧化处理工艺研究及对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7,46(3):13—17.

[2] 杨丹.山羊绒纱线防缩工艺及纱线性能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1.

[3] 杨丹,李龙,王卫.山羊绒纱线中性KMnO4防缩工艺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1,(10):36—39.

[4] GB/T 4802.3—2008 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采用起球箱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 GB/T 7742.1—2005 纺织品 织物胀破性能 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 液压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6] FZ/T 73009—2009 羊绒针织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7] GB/T 11051—1989毛针织物经机洗后的松弛及毡化收缩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起毛山羊绒针织物
尼龙刷有效高度对圆轨迹法织物起毛起球测试结果的影响
起毛起球评级用参照织物的可行性分析
《山羊绒针织品》新旧标准对比
2020年度河北省分梳山羊绒质量分析报告
吸湿速干针织物研究进展
涂层针织物的外观设计及应用分析
纺织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标准浅析
生产工艺对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捻度对涤纶针织物服用舒适性能影响的研究
中纤局举办2015年山羊绒检验技术交流比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