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2018-03-07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应用型技能

袁 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图书馆,重庆 400065)

据人口专家预测,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实以来,预计2016年到2020年,将存在高达1100万幼儿的新增需求,2016-2020年在园人数将从4180万增长至5244万[1]。随着幼儿人口的快速增长,学前教育必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培养具备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素养,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评价的系统总和,是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载体。尽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但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设置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高等职业院校或与重点高校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设置定位不准确。一方面,有的完全参照职业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对专业基础理论课不够重视,过分强调专业实践技能课,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深度不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有的沿袭重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专业理论课偏多而专业技能课偏少的问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进来的高中毕业生,专业技能课偏少必然影响专业技能,难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2.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课程结构是探讨每门课程之间如何有机地组织与配合的问题,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课程比重不合理。在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及文化基础课三大类课程中,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较多,专业技能课较少的问题。二是有的课程设置重复。既有“中国教育史”与“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与“外国学前教育史”“比较教育学”与“学前比较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重复,也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和“学前儿童体育”等专业理论课程的重复。重复课程的开设不但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三是课程阶段性安排不合理。通常在一年级集中安排“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必修课,以及中外教育史等专业基础课,由于这些课程占用课时较多,导致学生不能很快进入专业学习的氛围,错失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最佳时机。到大二和大三年级,专业课程猛然增多,使学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学习和消化专业课。到大四年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就是实习,还有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由于毕业论文关系着能否顺利毕业,所以学生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论文写作上面,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专心实习或者放弃实习,实习效果不理想。

3. 课程安排实践性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是要求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技能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将专业技能应用到幼儿园的实践。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还是未从传统的“知识取向”转变为“能力取向”,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而对专业实践技能强调不够。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较少,由于扩招之后学生人数的增加,安排见习实习费时费力,使本应进行的幼儿园见习实习受到限制。二是时间安排不合理。从大一到大三年级本应每学期都应安排一定时间的见实习,实际上往往只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从而错过了学生详细观察了解幼儿、保教实践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等过程性实训。三是没有构建“全程实践”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没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设置课程时既要不同于重点高校也应不同于职业院校。本着理论“够用、管用、实用”的原则,参阅《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紧密围绕教学核心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基础课、师范教育课和学科专业课等三大课程板块体系,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语言文学[2]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模块课程;师范教育课主要培养学生作为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与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 学前卫生学、 学前心理学、学前音乐基础(乐理、视唱)、学前舞蹈基础、学前美术基础(素描、色彩)、家庭教育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分为学科理论类课程和学科技能实践类课程;学科理论课主要包括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幼儿园游戏理论、学前经典绘本导读以及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学科技能课主要包括学前儿童画、学前儿童教具制作、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钢琴、声乐、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幼儿护理知识以及实验、实训、集中性见实习等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调整课程结构,合并删减重复课程

首先,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性,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应安排必要的课时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师德修养”“幼师礼仪”“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这些课程也是必须的,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幼教职业的追求动力。其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的实际,紧密围绕幼教职业岗位的需求,适当调整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三大类课程所占的比重。笔者认为,三大类课程的比例最好为50:35:15。再次,调整或适当删减重复交叉的课程。例如,把原来开设的“中国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合并为包含学前教育的“中国教育史”,把“外国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合并为包含学前教育的“外国教育史”,把“比较教育”“学前比较教育学”合并为包含学前的“比较教育”。再如,儿童卫生学、幼儿营养学、幼儿健康教育、幼儿生活护理、幼儿心理咨询等在幼儿健康教育类的课程也有部分内容重复,应该适当整合删减,减少重复多余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补充自己欠缺的知识,奠定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

3. 增加专业课程比重,突显专业特色课程

按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合格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等领域的62 项专业标准要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严格按照该标准,重新审视专业技能课的内涵,认真研究和把握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一方面,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毕竟不同于职业院校学生,不能因为现实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丰富与积累,何况还有部分学生要考研究生,所以不能忽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绝不能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技能的潜在指导作用,是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职业院校学生由于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在刚刚工作时往往比本科生动手能力强,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本科生往往比职业院校学生各方面表现更好,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有关。当然专业理论课程也要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例如,还可以开设“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成长与评价”“幼儿行为观察与训练”“家园合作与沟通”等课程[3]59。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课程应注重幼儿教育实际。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重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竟未来考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只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还是从事幼儿教师职业。所以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必须注重技能训练。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除了前面提到的专业技能课以外,还应增加幼儿感兴趣的、与幼儿园活动相关的技能课程,如“幼儿歌曲弹唱与即兴伴奏”“儿童歌曲欣赏”“幼儿舞蹈训练与创编”“幼儿体操”等[3]61,这些都是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应该在课程设置时安排一定的课时。

4. 合理安排课程顺序,人才培养循序渐进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其人才培养当然特别强调其应用性,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课三大类课程,尤其是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应交替进行。在学习专业课程前,可以安排适当的课程带学生到幼儿园见习观摩,以激发学生对幼儿教育的兴趣。在课程安排上,应考虑先学习基础理论再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强化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这一过程也是让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交替进行、循序渐进。建议如大一年级主要安排专业理论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到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应同时安排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践相结合,让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达到该阶段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做到有阶段、有步骤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同时,技能实践课主要是到幼儿园见习和实习,从大一开始应该贯穿大学三年的学习过程,通过见实习让学生不断熟悉和了解到幼儿教育,再反思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技能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到大四上学期,安排学生定岗实习半年,让学生进入幼儿教师角色。

5. 增加教学实践课程,突出课程实践导向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所以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类课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学实践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音乐、舞蹈、器乐、儿童简笔画、手工等课程,此外,还应开设如“婴儿教养”“营养配餐”等应用性强的基础课程。另一类是教学实践技能课程,主要是安排学生见习和实习。第一,适当压缩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增加教学实践课程。在安排实践教学活动课程时,应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课程与整个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第二,丰富教学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分散见实习、集中见实习、模拟实习、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具体地说,大一上学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举办幼儿知识讲座、参与幼儿园活动等形式,体验幼儿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大一下学期应安排两周时间集中进行保育见习活动,着重观察儿童的活动情况;大二每学期都应安排一周见习,结合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课程,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到大三应适当增加学生到园见习时间,要求学生按照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标准,对幼儿教育和管理进行较深入的见习。到大四上学期,学生到幼儿园顶岗实习一学期,学生在观察了解幼儿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为完成毕业论文做准备。第三,要适当增加和相对稳定幼儿教育实习基地,便于集中组织学生的见实习,也更便于提高见实习的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按照教育部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要求标准,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增加专业课程比重、突出专业特色、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强化实践课程等措施,力争培养出拥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能力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管理者。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应用型技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