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艺课程在提升家庭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中的实践研究
——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为例

2018-03-07刘茜

中国茶叶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艺家政茶文化

刘茜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274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受茶融入自己的家庭生活。茶已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为媒,喝茶更是一种家庭成员情感沟通的方式。在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中,对茶文化素养和茶艺技能的培养正适应了这一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高职家庭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置茶艺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一、家庭服务类专业茶艺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知识体系的丰富和课程设置的创新

家庭服务类专业是在家庭和社区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建构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等多层面、多领域的边缘交叉学科,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家政学科的不断成长。茶文化课程的融入将进一步使家政学科体系得以丰富和完善。学习茶艺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茶文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展他们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另一方面,在高职家庭服务类专业开设茶艺课程,把茶艺融入到家庭服务技能项目中,开设《家庭茶艺》等特色课程,是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不断创新。

2.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深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承载了儒、释、道的精神哲学。人们通过饮茶,修身养性,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近年来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侧重点,众多高校把茶文化课程设置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茶艺课程的融入可以发挥茶文化特有的传统文化认同价值、行为规范价值,以及对理性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价值。另一方面,开设茶艺课程可以让学生熟悉掌握家庭茶艺技能,服务于家庭文化生活,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3.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就业竞争的需求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是种茶制茶最早的国家,饮茶之风自古盛行。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茶已经成为国饮,走进千家万户,融入普通家庭生活。因此,家庭服务行业的发展必然需要熟知茶文化知识、掌握茶艺技能的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学生在掌握基础家务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增加茶艺技能,是家庭服务类专业培养的特色和亮点,将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是适应未来社会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竞争需求的有效举措。

二、家庭服务类专业茶艺课程设置的实例分析

2007年,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开设了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这两类家庭服务专业中,家庭茶艺是以一门专业技能课程的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知识,掌握基本的家庭茶艺技能,服务于家庭生活。在对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调查中发现,93.6%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茶艺产生了较高的兴趣,89.8%的学生对茶艺技能实践接受度好,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均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同时,有20.7%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愿意继续参加更深入的知识技能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目标定位合理

家庭服务类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家庭服务与管理的人才,而不是在茶室里从事茶事服务的茶艺师,而中国茶文化、茶学知识博大精深,因此对于家庭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说,此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掌握初级茶艺技能,提升自身修养水平,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与茶艺或茶学专业定位重合。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是以国家级规划教材《茶艺》为实训指导和理论主线,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家庭茶事生活服务的项目任务而展开,同时又结合了茶文化和部分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利用实训项目和情景设计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家庭茶艺服务的一般性知识及家庭成员茶事服务的技能,形成了由教引导、由学知会、由做掌握、以做为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3.教学内容设计富有特色

茶艺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处处体现为家庭服务类专业服务的特点。对于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偏重能服务于家庭生活的基本茶艺技能,包括能识茶、会泡茶、懂礼仪,尤其是熟知客来奉茶、以茶待客之道,另外涵盖茶文化之源、茶生活空间之美、茶与家庭健康养生等理论知识以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服务对象正是喜欢品茶习茶的一个重要群体,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偏重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茶与老年人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总之,依据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求同存异,力求使课程设置的特色创新和服务技能的专业化完美结合。例如,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茶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以教材为参考,创新和实践了《家庭茶艺》的特色教学内容(表1)。

4.教学实施过程体现实用性和趣味性

从人才素质培养角度来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专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学生在实践实训的同时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情操,是一门实践素养课。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这是教学实施的指导原则和目标要求。

从具体实践来分析,对于家庭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茶艺课程内容精简,可操作性强。课程采用模块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分为理论和实践共8个模块16个项目(表1)。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工作项目驱动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在以茶待客礼仪工作项目中,学生首先要熟知礼仪基本知识,掌握以茶待客之道,然后以情景教学的方式,通过设计家庭接待环境的模拟情景,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情景中实践练习奉茶礼仪,从而有效地完成此项工作任务。

表1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家庭茶艺》特色教学内容

总之,家庭服务类专业的茶艺教学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对茶艺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家庭服务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手段上,以趣味性、实用性为原则,通过教师课堂形象化教学,结合言传与身教,以自身娴熟优雅的动作进行示范,增加代入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愿意展示和表现自我,有良好的融入感。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高职家庭服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茶艺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引导大学生认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一项专业技能,提高了职业综合竞争力。茶艺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坚持以“茶艺为职业和生活服务”为核心,以提高家庭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素养为目的,对于当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2.建议

首先,在现有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第二课堂,不仅扩展学生在茶艺方面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使茶艺课程成为带动家庭服务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新增长点;其次,要开拓视野,丰富实践内容,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由行业和政府举办的家政服务技能大赛、茶艺技能比赛等,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最后,依托学院家政培训中心,在其组织的社会培训项目中拓展茶艺技能培训,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变化对家政从业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1]牛亚莉.高职院校家政专业设置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2]尹红莲,梁秋生,张本昌.基于AHP的高职实践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6):55-57.

[3]曾子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与评估[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22-123.

[4]邢红宇.基于AHP法和Delphi法的网络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06(9):78-81.

[5]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6]徐剑华,胡忠伟.中国特色家政学理论体系与学科构架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5):58-61

[7]谭晓玉.当代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3(6):35-36.

[8]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S].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茶艺家政茶文化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校园茶艺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