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费用构成研究

2018-03-06景邀颖王承武周潇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生态补偿

景邀颖+王承武+周潇

摘 要:依据准东矿区煤炭资源开采的利益相关者、煤炭开采产生的外部效应以及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目标,确立准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费用指标体系,并初步讨论不同费用指标的计算方法,以期为准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标准确立打下基础。

关键词: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费用构成;准东矿区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53-02

准东煤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煤炭预测储量3 900亿吨,探明储量2 136亿吨。近年来,以神华新疆能源公司、潞安新疆公司等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为主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聚集准东从事煤炭开发和煤电煤化工的生产,为新疆煤炭大规模有序开发打下了基础[1]。然而,由于新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准东地区本身的生态环境脆弱且环境承载能力低,使得准东在迎来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

一、生态补偿费用构成确立依据

(一)依据煤炭资源开发的利益相关者

生态补偿的主体按照性质可划分为三类:一是指国家。国家代表人民利益,有义务运用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为受到损害的矿区进行补偿[2]。二是指矿区企业。作为煤炭资源开采直接的、主要的受益主体,也是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最主要主体。三是指社会补偿机构。补偿的客体具体也分为三类,即自然资源本身、生态环境系统以及在矿区生活的居民。

(二)依据煤炭资源开发的外部效应

1.煤炭资源开发的正外部性。首先,生态保护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在政策引导下或者自发地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机会成本,做出了直接或间接的牺牲,这部分费用应纳入补偿费用中。其次,在煤炭开采中获得生态利益的个人或企业,都是在享受他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却并未因此向生态保护者付费,这使得生态保护者的行为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2.煤炭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首先,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形、降水等自然因素和人为井下开采活动的影响,易造成地面沉降和塌陷,引发滑坡和泥石流,诱发水土流失。其次,煤炭资源的开采需要占用土地,易造成矿区附近煤矸石堆积如山的现象。再次,煤炭开采中产生的废水,随地表径流进入土壤后都会使土壤环境发生改变。(2)对水文植被的影响。准东矿区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指对地表及地下水系的破坏。尤其是采用立井开采的方式对地下水系统的破坏较大,目前,准东地区高强度的开采活动对地下水径流造成严重破坏,水位年均降幅1m左右[3]。(3)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煤炭开采中矿井的抽排水、选矿废水中悬浮物、硫化物等有害物质排入山沟、河流后会带来严重的水体污染,煤矸石堆放遇到雨天形成的酸性水也有可能流入地表水系或渗入地下水系。其次,煤炭开采会对大气排放二氧化硫、飘尘等有害气体。(4)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随着煤炭开采对植被的破坏,矿区原有草场的气候调节、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下降,土地的土壤保持和维持释氧量的能力也在退化。除此之外,动植物群的生存环境改变,生物的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5)对居民的影响。一方面,煤炭开采导致居民的房屋损坏或倒塌,部分居民被迫进行房屋搬迁,放弃了原本从事生产活动和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另一方面,开采活动增加了矿区居民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使居民健康严重受损。

(三)依据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目标

完整的费用构成除了考虑煤炭开采中和煤炭開采后造成的损失外,还应补足在煤炭开采前所做的防护性支出,如用于人员的培养和清洁生产设备的更新等生态环境维护成本[4],同时包括由于煤炭开采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这是矿区生态恢复的长远目标。

二、生态补偿费用计算方法

第一,成本分析法。成本分析法的核心是以治理生态环境所需承担的成本为依据判定受益人应当对环境保护区支付的补偿额度。

第二,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的核心是将环境当作一种生产要素,利用生态系统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计算出生态补偿的费用。

第三,成果参照法。成果参照法作为一种间接的经济评价方法,其核心是对已有的相似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结合被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修正后应用到评价项目中。

三、生态补偿费用经济指标确立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中所确立的煤炭资源开发费用构成体系以煤炭开采活动中的主客体为出发点,以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外部效应为依据确立各项指标,并以矿区需要达到的生态环境恢复目标为目标进行完善。此外,由于各项指标的含义、性质不同,在后期计算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各有差异。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需要在特定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下进行,因此在补偿费用的具体计算和标准的确立中,除了要完善客观指标外,更需要结合准东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具体承受能力,以矿区实际环境为背景才能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隽秋.新疆煤炭工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展望[J].中国煤炭,2011,(4):20-24.

[2] 周建伟,宇文会娟,马静.河北省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248.

[3] 胡隽秋.新疆煤炭开发与煤化工发展应充分考虑生态和水资源条件[J].中国煤炭,2012,(10):5-9.

[4] 谢兴钦.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5,(3):97-98.[责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补偿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研究
从生态转移支付角度谈完善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
借鉴美国经验,破解中国生态补偿难题
生态补偿研究瓶颈问题分析
北京市延庆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