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缸盖masking技术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

2018-03-06叶鹏赵帅彭镇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缸盖动力性节流

叶鹏,赵帅,彭镇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 合肥 230022)

前言

发动机燃烧室是发动机本体内燃料燃烧,并生成高温燃气的装置。该装置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狭义的燃烧室特指气缸盖顶面铸有形状各异的凹坑;而广义上的燃烧室,是指气缸顶面凹坑、缸体、活塞共同形成的一个密闭区域。压缩比、滚流比/滚流强度、流量系数等设计参数均对发动机燃烧有影响,本文将通过对应用了masking技术的缸盖进行发动机性能试验分析,探讨该技术对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影响,形成分析结论。

1 Masking技术的设计分析

1.1 Masking技术的结构设计

Masking技术是一种扰动发动机进、排气气流,改变发动机燃烧室内气流流动情况,从而改变发动机燃烧性能的一种缸盖设计技术。其在气道口的一侧设计一个180º环岸,以改变进气气流的滚流强度。 下图1和2给出了masking技术的结构设计和外观效果。

图1 不带和带masking技术的外观差别

图2 缸盖气道口结构设计(加masking技术)

注:a——气门座圈高度 b——气门座圈高度/2

s——masking缺口距离h——masking高度

1.2 Masking技术的应用原理

Masking 技术的应用,会对气体的流动产生导向作用,特别是进气口的 Masking,与进气道形成一定弧度,会加强滚流,与排气侧的Masking一起,增强缸内滚流强度,但是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流量系数。同时,排气侧的Masking会阻碍排气的顺畅程度,提升排气阻力。进排气的masking共同作用,使得缸内形成一个内部EGR循环,有利于燃油经济性的降低。

从不同的工况分析,masking缸盖主要具有以下两个优点:部分负荷(图3的左图),因为masking缸盖进气口和排气口的遮挡,对气体形成节流效果,增加燃烧室内部流动,即提高缸内滚流比,有利于低速动力性的提升;进、排气气门重叠开启时(图3的右图),masking对气流形成节流效果,气体从进气口溢出量降低,缸内形成EGR循环,有利于燃油消耗量的降低。

图3 带masking技术的燃烧室内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4 指示出了试验缸盖上masking技术所覆

盖的区域,同时,需要关注的是,masking技术可能会造成燃烧室内“死区”的形成。综上,Masking技术的效果需通过燃烧开发来验证,故策划如下试验进行性能影响分析。

2 试验方案策划

使用江淮自产 2.0T+汽油发动机,进行如下验证,分析Masking技术对发动机进气和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最终分析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带来的影响。试验采用带有Masking技术的缸盖和不带Masking技术的缸盖,匹配同一个发动机,进行对比分析,以下试验内容均为针对分别匹配两个缸盖的试验步骤。

2.1 前期准备

1)发动机的准备:调整发动机试制参数,将压缩比控制在发动机设计压缩比值(9.5±0.1);进行发动机气道、油道、水道的清洗,确保没有明显的金属碎屑;缸盖气道结合面无划痕,平整度良好;

2)发动机磨合

(1)磨合工况如图5。发动机进行总计20小时的磨合,磨合工况共分三个阶段,分别为低负荷、工况、中负荷工况和高负荷工况。磨合过程按照《磨合试验规范》执行。

图5 2.0T+发动机磨合工况图

(2)样机磨合完成后,进行“三漏”,确保发动机本体不漏水、漏气、漏油。

2.2 发动机基本测量

(1)发动机泄气量的测量,发动机各缸泄气量处于较低范围,且一致性偏差在 10%以内,方可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工作。

表1 发动机泄气量评价标准

(2)发动机摩擦功的测量

将发动机安装在试验台架上,并连接好进排气系统、水恒温系统、机油恒温系统。将发动机发动机机油温度稳定在100℃,用测功机反托发动机,从额转速 5000rpm一直到1000rpm,每个工况点节气门保持全开。

2.3 发动机工作边界的确认

(1)进气温度稳定在(25±5)℃之间,湿度恒定在50%~70%之间;

(2)汽油温度控制在(25±5)℃,进油压力控制在(400±10)℃;

(3)冷却液温度控制在(25±5)℃,中冷后进气温度控制在(20~60)℃;

(4)排气温度控制在≤930℃,催化器中心温度控制在≤950℃;

(5)增压器叶轮转速≤20W 转/min。

2.4 缸盖气道试验测试方案

1)缸盖装配上气门、火花塞,测试密封性能符合试验标准要求;

2)跟换气道试验台的板式流量计、模拟缸套、气阀送气方向,将气道试验台切换成滚流测试模式;

3)分别对缸盖的四个进气道进行滚流比、流量系数的测量;

4)分别对缸盖的四个排气道进行流量系数的测量。

图6 气道试验台布置

5)匹配发动机进气歧管,分别对缸盖的四个进气道进行滚流比、流量系数的测量。

2.5 发动机的燃烧性能试验方案

1)转速递增的外特性试验

调整ECU数据,使得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情况下,转速步长为 400 r/min,最大转速至少要比设计额定转速高10%。

在扭矩突变的工况附近,转速步长要适当减小;最大扭矩附近,转速步长要适当减小。

2)部分负荷工况(2000 r/min @ 2bar及客户需求的部分工况)性能试验:

调整ECU数据,通过扫点和选点的方式,依据平均有效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率(后简称 IMEP_COV),选择最优的状态。

发动机需在该工况的最优状态下,至少稳定5min以上,测量次数不少于10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30s。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发动机压缩比

实测压缩比在设计范围内,样机满足试验测试要求。

表2 压缩比测量结果

3.2 发动机泄气量

四个缸的泄气量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在泄气量较低的水平内,表明发动机各缸泄气量正常,符合燃烧开发对样机的需求标准。

表3 泄气量测量结果

3.3 发动机摩擦功

2.0T+发动机在机油温度为100℃的条件下,额定转速摩擦功为24.64kW,对应的发动机功率为134.7kW,机械效率为84.54%。1000rpm~3600rpm的机械效率均在90%以上,发动机的性能良好。带全附件,各转速点摩擦功低于江淮自产2.0T(GD034)机型。

图7 100℃时,发动机全负载状态的反拖摩擦功

3.4 气道试验开发结果

3.4.1 进气道的测量

从试验结果看,masking缸盖的滚流比较不带 masking缸盖的滚流比有所提升,滚流比可以达到1.96的均值,对于油气的充分混合,和低端动力性的爆发有一定好处。Masking缸盖的流量系数略微降低,但对于增压机型来说,1%的降幅不会对动力性产生明显影响。

表4 缸盖气道测试结果

从气门升程变化曲线来看,气门开启较小的时候(L≤6mm),进气道滚流比增强明显,流量略有降低,对发动机低速动力性会有较明显的提升。

图8 进气道滚流比和流量均值对比(随气门升程的变化曲线)

3.4.2 排气道的测量

因排气侧masking的节流效应,造成带masking技术的缸盖的排气道流量系数要比无Masking缸盖的偏小,特别是低气门升程的工况,差别略大;随着气门升程的增大,差异逐渐减小。

图9 排气道流量系数对比

3.5 发动机台架试验开发结果

(1)总体评价

发动机使用masking缸盖后的中高速动力性略有下降,但低速动力性得到大幅度提升;masking缸盖燃油经济性上与无masking缸盖的差异微弱,部分负荷的燃油消耗率略有降低;masking缸盖的燃烧速率变快,有利于充分燃烧。

表5 匹配masking缸盖和无masking缸盖的性能对比

(2)动力性

由于masking缸盖的节流作用,低速动力性有大幅度的提升,低端动力性提升了约6.7%,这对于整车低速、加速动力性上的表现都是非常有益的;

但也恰是节流作用,造成中高速的动力性偏差,使用masking缸盖,为了确保中高速的动力性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提升增压压力(如图3.4),但受排温和爆震系数的限制,额定功率和最大净功率都较无 masking缸盖的性能有略有下降;

(3)经济性

使用masking缸盖的燃烧速率变快(图3.5),理论上对经济性有益,但外特性油耗率的差异不明显,特别是外特性低速油耗率变差,这是因为低速动力性大幅提升,油耗量有所增加;额定点的燃油消耗率有所降低,这与masking技术在中高速的节流效果有关,节流效果可以理解为增加了内部EGR率,对于降低油耗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部分负荷油耗率(2bar@2000rpm)降低约 1%,这与masking缸盖在低负荷时对气体形成节流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因为masking技术增加了燃烧室内部流动,提高缸内滚流比,燃烧速率更快。

图10 外特性区域燃油经济性对比

(4)燃烧状态

两个缸盖的爆震系数尽量保持一致,masking缸盖的A_I05差异很小,但A_I50和A_I90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了,这说明使用masking缸盖的燃烧速率变快,从而使得放热速率提升;且 masking缸盖的燃烧稳定性(IMEPC)也要较无masking的缸盖优异。如图3.5,在爆震倾向(KP_PK)基本一致的状态下,使用带masking缸盖的燃烧速率(A_I50)要快,且使用Masking缸盖的燃烧稳定性相对较好。

图11 燃烧性能对比结果

4 结论

(1)masking缸盖的进气道滚流比较无masking缸盖的有所提升,表现在发动机的低速动力性(@1000rpm)有6.7%的提升;

(2)masking缸盖的燃烧稳定性相对较好,masking技术形成的缸内EGR对排放的影响没有明显表征,排放无明显恶化;

(3)Masking缸盖在部分负荷油耗率有1%的降低,对外特性工况的燃油经济性无明显影响;

(4)排气气道的masking设计增加了排气阻力,加大泵气损失,建议去除或部分去除排气气道的masking。

[1] 王望予.汽车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p174-190.

[2] 刘惟信.汽车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p431-482.

[3] 孙建新.内燃机构造与原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P35-P112.

猜你喜欢

缸盖动力性节流
天然气发动机水套结构的优化分析
乘用车DCT车型的动力性提升分析与实施
745-5节流器故障原因与解决方案
热力学排气系统中节流效应及其冷量利用分析
柴油机气缸盖多场耦合分析及冷却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井下节流工艺原理和作用
铝合金缸盖表面损伤控制方法探究
模拟缸盖工艺在现代发动机制造业中的应用
具有家庭干预的HTV/AIDS模型动力性研究
某小型电动清扫车动力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