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士退休难在哪

2018-03-05谭畅阚纯裕

华声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国工程院中科院院士

谭畅++阚纯裕

两院院士在各自单位“暂缓离退休”被执行成了“一直不退休”。

2013年11月,伴随着新闻媒体对“中国唯一获准退休院士”秦伯益的轮番报道,人们猛然发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没有退休机制,即便自己想退,所在单位也难批准。

事关一千六百多名两院院士的退休政策究竟如何落实?2018年1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回复记者说,已了解到相关情况,关于院士退休的政策,正在做相关研究。专家指出,院士退休制度需待相关配套政策确定后实施。

“暂缓离退休”

中科院现有八百多名院士,其中四百多人年过70岁,除了工作关系在中科院的两百多人,还有约半数工作关系在高校、部队或其他科研机构。

与中科院不同,中国工程院不设实体研究机构,所有院士的工作关系都保留在原单位。“退不退休全看院士们所在单位怎么把握,我们只起一个协调作用。”中国工程院办公厅政策研究处处长黎青山说。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催着院士们退休。“院士做的都是研究性工作,带教学、做实验,这些对体力要求不是很高,对经验要求高。”

院士作为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一项终身荣誉,正式出现于1994年。当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国务院批准其成员的称谓是“院士”,同时中科院的学部委员也改称“院士”。

198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副教授、教授级别高级专家的退休年龄可分别延长到65周岁和70周岁,对于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杰出高级专家,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暂缓离休退休,继续从事研究或著述工作”。

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文,表示为了简化审批程序,此后对杰出高级专家暂缓离退休的审批授权人事部办理,不再报国务院批准。之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国家对于“杰出高级专家暂缓离退休”再无规定。于是,两院院士在各自单位“暂缓离退休”被执行成了“一直不退休”。

“影响力还是在的”

2010年以后,人们对于“院士”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评上院士获巨额奖励,地方高薪招揽院士,院士数量直接影响课题资源……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

“浮躁情绪翻来覆去上升,最后因为一篇(院士评选黑幕)报道引发轩然大波。社会上人们就问,院士为什么可以不退休啊?”何庆说。

秦伯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退休前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2005年,在他一再坚持下,时年73岁的他由中央军委特批退休。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句话是决定性的。”秦伯益说。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明确,将院士退休的执行期限定在2017年12月31日。

有了政策后,愿意退休的院士不在少数。“都70岁了还不退啊,该退就退嘛。”7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说。之前国家没规定,他也没有主动向单位提出退休的要求。但国家规定出来后,他感觉自己应该退休了:“一代人的任务完成了,就让下一代人来吧。”

今年80岁的王占国院士,倒不担心没有在职院士会耽误所在单位的发展。“影响还是有的,可以坐在旁边帮帮年轻人。你老占着位置,人家老上不去,顾忌这顾忌那。”王占国支持让院士退休,认为这对培养年轻人有好处。

这一点,秦伯益也很认同。

坚持要退休的那一年,秦伯益第一步先向单位打报告,卸下了兼任的16个社会职务,建议统统由年轻人担任。“年轻人都高兴得不得了。”退休后的12年里,军事医学领域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年轻人还是会去请教他。

退休的障碍

“退休就伟大?我不退休更伟大,因为我还在工作呢,我认为我没工作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任享今年84岁,他是解放军某部测绘研究所的研究员。2014年“折腾退休那阵”,他就要求延长。单位一开始说不行。“不行我也不管了,后来就没事了,拖到现在。”这两年,王任享每天工作照样做。

“两院”院士当中,工程院院士于润沧的情况比较特殊,他1991年从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离休,然后被单位返聘,并在1999年评选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而造成院士退休制度迟迟不能落实的种种障碍中,退休以后待遇不明也算一个。

2017年8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请医药卫生学部多位院士开了个座谈会,会上形成的看法是,“院士退休后的待遇应由单位和社会定,總体上应充分照顾和考虑老同志的贡献,不应低于之前在职时的待遇。”

未满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呼吁,对于最早那批院士,国家应参照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健在人群一样给予特殊安排,“使这批国宝级的专家感觉到国家的温暖。”

怎样发挥好老院士的潜力

除了待遇,退休以后怎么发挥余热,是院士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

工程院院士胡思得所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已经开会讨论这件事。院里有二十多位院士达到退休年龄,82岁的胡思得听到的意见是“都觉得要办(退休),关键是办完以后的返聘。身体差劲的都在家里休息了,有的人还觉得自己精力比较旺盛,身体也不错,那肯定单位会返聘。”

但给中国工程院原领导当助手的何庆,对单位返聘院士却没有那么乐观:“这跟普通员工60岁退休再返聘不一样,(返聘院士)这么重大的问题,国家没有明确说法的话,每个单位都是从严掌握。”

现在,何庆倒替他所服务的那位院士担心,如果真的要退休,不知道单位会否继续给他配助手、保障用车、保留办公室。“请他们参加工作,用车不保障,让老人打一个出租车来?没有工作助手的话,让他们写报告再往电脑上敲,那要敲到什么时候去?”

“真一刀切让他们都回家养老,那也就算了。但(不太可能),有些项目是人在项目才在,他们有智慧,活着就是个宝贝。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群体。”何庆说。

“院士退休制度从使院士队伍年轻化来看有必要,我拥护中央决定。问题是这些人中大多数仍在紧张工作,出成果带学生,他们不会退休后什么都不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在了解采访意图后给记者发来了长信息。

马洪琪言辞恳切:“14亿人口中院士太少了,中国高端人才稀缺,怎样发挥好70-80岁院士的潜力,继续为国效力,是人才管理部门应该研究的问题。”

摘编自2018年1月4日《南方周末》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工程院中科院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院士速递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