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框架构建下的美术课程体系核心改革探索研究

2018-03-05刘小霞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8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改革

刘小霞

【摘要】近些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关注。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校有责任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的幼师团队。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也是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课程体系 改革

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9月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指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要求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构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能力强的教师培养体系,从而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保教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基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教学特点分析

学前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应用性为一体的专业,旨在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新课程的很多教学理念都渗透到了学前教育当中,这些符合时代发展、新型的教学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育是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主要方面,艺术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多门艺术课程(音乐、美

术),还需要具备示范教学的功能。由此可见,教学水平与自身的艺术素养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而美术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前教育专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教学现状

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就是美术教育技能,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也是美术教育技能。但是近些年,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本科毕业生美术教育技能较低、美术综合实践能力不强。尤其是2013年以后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取消了艺术类生源招生后,大部分的本科生都是靠文化课考上大学,学生的文理科专业知识虽然很强,但其美术教育技能没有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课程内容专业性较强,学习难度大。由于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其美术知识基础薄弱,在美术教育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应用的过程中受年龄、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美术阅历、艺术情感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缺乏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也就无法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美。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体系是比较专业的,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美术就更加困难了。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注重给学生传授比较系统的美术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其在教学内容上也偏重于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如素描、构图、造型、色彩等基础知识。这是美术课程中最基础的知识,要求学生在3个星期左右完全掌握并能实际应用,这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美术技能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一步一步去学习的,它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没有大量的学习和训练,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如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很多学生花了一个学期学习色彩,可最后还是没能掌握其要领。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大学教师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教学模式单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示范,给出一个固定的模型或话题,让学生来临摹写生,最终学生对统一规定作品的完成度就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标准。这类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没有任何互动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例如学生画静物色彩时,按照临摹写生的方式一般需要5到7个小时左右,这么长的时間画一幅静物,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3.美术课程体系与学前教育脱节,实用性不强。高校美术教学是面向全专业学生的素质修养及教育,为的是通过美术知识的熏陶,让学生懂得鉴赏艺术,具备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以美术学科为主进行教学,忽略了将其与学前教育专业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高校美术教学中,非艺术化一词不符合美术审美的规律。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艺术范畴,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在课堂的授课,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者,应该充分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师资方面,本科院校的大部分美术教师都是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人士,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技巧、过程、以及评价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美术知识,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教师的综合技能,却没有分清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育。学生在学习素描、透视、色彩搭配、手工等技能时,为了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本节内容,教师选用的一般都是较为复杂的案例和题材。因为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而且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中,针对的学生都是学龄期的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平面造型。因此学生学习的深层知识并不实用。学生在掌握了美术知识后,不能将基本的美术教育技能和基础知识转化为学前教育课堂上的知识,而是以理论的形式存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导致学生毕业从事幼教工作后,不能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到实践教育中去。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着重提升师范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培养优秀教师不仅需要学校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还要学生本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

1.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

(1)合理安排时间。学校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一般来说,高一的学生刚从高中毕业,学生对自身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在学习上主动性强、学习兴趣浓、而且大一不用上选修课,闲暇时间也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合理的安排美术课程,根据学生的时间尽早让学生接触美术知识,对美术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endprint

(2)优化课程名称。美术课程体系中基础综合类名称分别为“I II III”,这类课题名称没有很强的代表性,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应将其改为带有浓厚的、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典型名称,如儿童画、色彩、幼儿园手工等名称。这类具有代表性的名称能明确的将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课程的特色展现出来,还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基础上将学前教育中环境创设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丰富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2.灵活开展美术课程教学。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绘画主体和绘画形式。如在学习“色彩搭配”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但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同一色相至少有6个梯度的明度变化,其他的均有学生自己去设计,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美术思维,创造丰富多样的美术作品。

(2)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大学生在心理生理各方面都趋于成人化,因此在考核方面教师可以给定作品的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相关的主题,这样的考核方式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优点。而且学生自己选主题时不但要考虑作品的表选方法,还要思考从怎样的角度出发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这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了解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课程体系是其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艺术教育的范畴,美术教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体系课程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解决策略,最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些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赵晶,张雨龙.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0,(20).

[2]楊晓岚.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4).

【课题】1.江西省省级教改课题,课题名称:教师专业标准视野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课程提议重构研究,课题编号JXJG--14-9-18;2.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构建地方美术原本课程的研究(课题编号YG2016235)。

通讯作者:白素英,井冈山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