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2018-03-05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春华小学陈进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4期
关键词:反例平行线高斯

广东省开平市三埠街道办事处春华小学 陈进荣

一、发掘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1.师生地位对等

2.正确评价学生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二、巧妙引入竞赛,激活数学课堂

小学生的天性告诉我们,将数学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

1.组织竞赛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合作题等,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胜利的队伍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讲授典型事例,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比如,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生活艰苦的环境下,凭借一盏煤油灯、一支笔和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又如德国数学家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时,有一次,数学老师给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他如何算出来的,他说道: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1+10)×10÷2=55。高斯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通过结合讲故事的方法,目的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困难面前,不要放弃。

3.幽默进入课堂,让学生“嗨”起来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倘若能将幽默引进小学数学课堂,则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拟人法。抓住数学与人的特征、思维、语言、活动等方面的联系,巧妙地将死板的数学当作鲜活的人来描述,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而且从中领悟知识。例如教学小数认识,我根据小数点的特征及移动规律,用拟人法编成这样的谜语进行教学:“圆圆身子个儿小,爱在数字脚边跑,跑到右边数变大,跑到左边数变小。”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让学生记住了小数点书写位置,知道了小数点移动规律。

(2)比喻法。根据某些事物与数学之间相类似的特点,用形象、恰当、有趣的比喻来说明,增强生动鲜明的表达效果。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记忆0在四则运算中的作用,我这样打比方:0遇加、减号,就像碰上水泡,鱼儿不会有变化。0遇乘号,就像碰上炸弹,原来一切都完整了。用“水泡”“炸弹”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0在不同运算中的计算结果,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深刻理解,牢固记忆。

(3)夸张法。抓住数学某些特点、性质、作用等,采用言过其实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等描述和说明,启发学生想象,进而深刻理解。例如教学射线,我在黑板上将线段一端延长画的时候,故意用夸张的方法,一边手不停地做画的动作,一边说:“如果让我画一辈子也画不完。”学生在老师滑稽可笑的夸张言行之中,开启了想象之门,真切地体会到射线的无限之长,远比仅用“无限”这一空洞词语来叙述,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4)情境法。根据数学与其依存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巧妙地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典型的现实生活情境,具体、形象、生动地揭示数学内涵,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真切地感知数学,感悟数理。例如教学平行线,我通过表演交警指挥的情境,利用两手不同位置的几个典型动作,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现实情境中,认识相交、不相交、平行,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同时再通过两手不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只有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是平行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直观具体的动作,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十分有利于正确地建立平行线的概念。

(5)故事法。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编生动有趣、富有智慧的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获得顿悟。

(6)反例法。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故意模拟举出一个类似的错例,鲜明地暴露出其错误甚至荒唐的一面,让学生从这个反例中醒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自行纠正。例如,我教学分数的认识,教材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一盘桃有4个,猴妈妈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4,但当问到分数1/4中的“4”表示什么时,不少学生认为“4”表示4个桃子。面对学生的错误,我急中生智,将错就错,“如果这盘桃有8个,那么这4只猴就分得这盘桃的1/8啦。”这个鲜明的反例一出,不少同学马上发现了自己原来的错误,有的站起来说:“这个‘4’不是表示桃子的个数,而是表示分的份数。”通过这个反例,学生摆脱了具体实物的“个数”对平均分的“份数”的干扰,比较深刻地掌握了“份数”与“个数”的区别,正确地理解了分数的含义。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入手,通过多种途径,使学习活动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

猜你喜欢

反例平行线高斯
几个存在反例的数学猜想
平行线
数学王子高斯
天才数学家——高斯
活用反例扩大教学成果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