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热带:中国独特的森林美景

2018-03-04陈建伟

森林与人类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亚热带阔叶林海拔

陈建伟

江西的亚热带森林终年常绿,但仍随着季节嬗递呈现不同的面貌。森林里多样的树种、植被组合贡献了丰富的美感。森林与地质、地貌、物种的和谐相融则构成更多的美景。

打开江西地图可以发现,江西就像一个四周高围、中间低平、一处开口的聚宝盆,是一个独立、特殊、完整的生态系统,其基本地貌可简略为“山-江-湖”。

首先是山,从北面长江边的庐山(汉阳峰为主峰,海拔1474米)起,逆时针依次为幕连九山脉(九宫山海拔1543米,幕阜山海拔1595米,主峰老崖尖1656米),到西面的罗霄山脉(武功山海拔1918米,井冈山海拔995米,最高峰笠麻顶海拔2120米),到南岭山脉的黄牛石(海拔1430米)、顶山甑(海拔1529米),再到东面的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米)、怀玉山脉(主峰玉京峰海拔1820米),再到北面五股尖(海拔1618米)直到长江边的桃红岭(最高峰猫鹰窝海拔537米)。这个大包围圈的起点庐山和终点桃红岭之间就是长江边的湖口,即鄱阳湖通往长江的唯一出口,庐山俯瞰此处的地名叫含鄱口。这就是“山-江-湖”中的山,而江就是长江,湖就是鄱阳湖。

由四面山脉围成的江西,就像藏在富庶江南的一个聚宝盆,风水极好。有意思的是,整个江西降水的绝大部分(95%以上)由四围山脉和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汇集,从东、南、西三面流入鄱阳湖,并集中于湖口注入长江,构成了一个绝妙的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山系和水系。这个独立完整的生态系统刚好就是一个省的行政范围,这种情况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常绿阔叶林是江西的地带性顶级植被

这个由四围山脉、五大水系构成的聚宝盆,无论是从积聚养分、滋润大地、养育人民的角度,还是从汇集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都离不开占江西国土面积约63%的森林。

江西省位于中国中亚热带的东部,处在长江中游南岸鄱阳湖流域至南岭山地间。南北长约620公里,东西宽约490公里,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森林植被类型比较复杂、森林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的省份。这里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四季明显,春、秋季略短而夏、冬季稍长。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壤。江西除北部有鄱阳湖平原和湖盆濒临长江地势较低外,西北、西、南、东至东北均有山地丘陵蜿蜒盘亘。由于水热资源丰沛、地貌复杂,孕育的森林植物格外丰富,森林类型多样,自古以来就有“江南木竹之乡”的美誉。江西的森林由北至南均以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林是江西省的地带性顶级植被类型。其次为亚热带低山丘陵针叶林,还有亚热带竹林以及亚热带灌木草丛,共4个主要类型。

江西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000米的地域,高大乔木大约100种,隶属壳斗科、山茶科、杜鹃花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杜英科和冬青科等,其中以壳斗科、山茶科、杜鹃花科树种所占比例最大。从北往南樟科植物逐渐增多,并因靠近南亚热带出现许多热带科属。乔木树种的叶片多数呈椭圆、长椭圆状,属中型叶,质地稍硬而带革质, 叶片表面光滑、反光,叶面常常与光线照射方向相垂直。

江西北部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以苦槠、青冈、栲树及甜槠为主。樟科除有樟树、红楠、豺皮樟、紫楠之外,其他种类较少。山茶科以木荷为主,木兰科有木莲、观光木、含笑等。常绿阔叶林边有瓜馥木、薯芡等,而番荔枝科、梧桐科以及裸子植物少, 附生植物也较少。

江西南部由于水热条件较为丰富, 常绿阔叶林中涌进较多的南亚热带及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一些低山丘陵和沟谷常绿阔叶林中常形成亚热带沟谷雨林,甚至北延至北纬27°的赣中地区。雨林立木层较为复杂,其中部分树种具有显著的板状根,立木成分主要有壳斗科的南岭栲、罗浮栲、米槠、钩栲、细叶青冈、曼青冈等。在沟谷雨林中还有附生的兰科植物等,这是江西中部及南部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低山丘陵针叶林在江西分布较广,以马尾松林系为主,而南部与北部的马尾松林植物区系组成也有显著区别。在北部以马尾松林为主,其次为芒箕、映山红等,而中南部还有盐肤木、岗松以及其他桃金娘科植物等。

江西木本植物已知有119科389属2000种以上,其中许多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成分,如琼楠、厚壳桂、黄檀、柞木、臭牡丹等。有许多树木种类是与中国热带地区所共有的,如观光木、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木莲以及樟树、闽楠等。这是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赋予江西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殊因素。

南部低山有亚热带沟谷常绿阔叶林

江西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主要表现在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而形成的不同水热条件差异,分布在山地丘陵上的森林植被也相应出现有规律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江西北部典型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600-800米,以上则逐渐过渡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针叶与阔叶混交林、山地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以至山地夏绿矮林。

江西南部山地丘陵森林植坡的垂直分布, 在海拔1500米以下基本上均为典型常绿阔叶林。一般在海拔500-700米以下的沟谷及低山丘陵多为亚热带沟谷常绿阔叶林,如南岭栲林、青冈林、鹿角栲林、木荷及甜槠林等,以南岭栲林最为典型。在人为干扰较少的情况下, 南岭栲的板状根极为显著, 树干耸直、分枝较高,树皮显得薄,灰白色,不开裂。林中伴生树种的热带性成分较多,如琼楠、厚壳桂、观光木、大叶含笑、半枫荷、杜英、猴歡喜、石梓等。林下以茜草科、杜鹃花科、紫金牛科和樟科灌木为主,山茶科、野牡丹科为辅,多有附生、寄生植物。随着海拔渐高至500-700米以上,逐渐有栲树林、红楠林、细叶青冈林分布,也常有一些落叶阔叶树如湖南椴、鹅耳栎及槭树渗入,往往还出现小块状半常绿阔叶林。其次为一些阳性先锋树种如光皮桦、香桦及拟赤杨等侵入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林窗或林缘中。

再往山顶,海拔不超出2000米的地方也常出现常绿阔叶树或少数落叶阔叶树组成的山顶矮曲林,特别是云雾线以上的孤峰或暴露的山脊,如黄岗山、井冈山、武功山等。由于山风强烈、气温低、日照少、气温日变化大、雾多湿度大、岩石碎块多、土层浅薄及成土过程差等原因,林木生长稠密、分枝低矮,叶小型或中型,小枝和叶片多具鳞片等旱生特征,枝干和叶片上有附生的苔藓植物,常被称为“山顶常绿阔叶苔藓林”“山顶矮曲林” 等。实际上,这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在山顶和山脊的环境条件下长期发育的一种特殊的森林植被类型。

江西南部的针叶林,除去伴生在常綠阔叶林中的扁平叶型针叶树之外,以马尾松纯林分布最广。中部以北的一些山地自海拔1000米以上,马尾松林便开始让位给台湾松林。江西北部山地丘陵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仍是典型常绿阔叶林,主要的基带林系为苦槠林和青冈林。其中苦槠林水平分布可南达江西中部,至南部则让位给南岭栲林及鹿角栲林,所以江西南北垂直分布的基带是比较明显的。森林中有一些珍贵树种如三尖杉、资源冷杉、金钱松、穗花杉、华东黄杉、柳杉等。穗花杉仅见于西部九岭山脉和井冈山,华东黄杉仅见于怀玉山玉京峰海拔600-16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南方铁杉、长苞铁杉分布于玉京峰、武夷山和武功山等处。柳杉在武夷山分布较广,位于海拔800-1800米之间,但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均已遭到破坏,仅残存一些大树。在1300米以上尚有大片柳杉、铁杉与阔叶树组成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现已建立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钱松是中国亚热带比较罕见的珍贵孑遗树种和名贵观赏树,在江西已不多见,仅庐山尚在小面积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有分布。

综上所述,江西森林植被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规律与江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基本上相一致,体现了垂直地带与水平地带性影响的一致性。

低海拔地区的常绿阔叶林易被忽略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常绿阔叶林这个地带性植被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往往人口稠密、森林干扰严重,而目前建立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又往往设在人口稀少的高海拔山区,保护的往往是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矮林等,这就使真正有代表性的地带性植被——原始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更为珍贵。

科学研究成果说明,江西的常绿阔叶林在遭受砍伐、火烧、垦殖的情况下,若迹地仍有原来乔木的残存或留有一定的母树,人为干扰又较少,一般5-10年内通过较杂乱的丛林阶段就会得到一定恢复,再过10-20年就能恢复到较好的林分水平。如果原有林木及可用于更新种源已经被破坏殆尽,林地基本上只能被各种类型的草丛占领,在不受人为干扰的条件下灌木会接着大量入侵,3-5年后会形成灌丛。之后可能会通过杂乱的丛林、针叶林(特别是喜光的马尾松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如光皮桦、响叶杨、栎木等)的演替阶段,逐渐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化恢复,大约需要20-30年。若要恢复到典型常绿阔叶林的顶级群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保护区和保护小区:江西保育常绿阔叶林的好经验

建立禁伐区、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是保育和扩大江西省地带性顶级植被的唯一途径。保护好典型常绿阔叶林,不仅因为它是江西的地带性顶级植被,更是保育和发展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唯一途径。

1975年,江西省抢救性地划建了九连山、武夷山、官山3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83处,保护区总面积106.3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2%。其中森林类型144处、野生动物类型16处、野生植物类型11处。江西的森林庇护了云豹、金钱豹、金猫等猫科动物,梅花鹿、中华鬣羚、黑麂等有蹄类,藏酋猴、猕猴等灵长类,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蓝冠噪鹛、白肩雕、金雕、黄喉噪鹛等森林鸟类,崇安地蜥、井冈山脊蛇、王锦蛇、眼镜王蛇、黄山角蟾、戴云湍蛙等两爬类以及黑熊等珍贵动物。构建了以武夷山脉、南岭山脉、罗霄山脉、九岭山脉等为重点区域,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保护网络。保护了全省约50%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再加上保护了约30%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基本涵盖了全省赣、抚、信、饶、修五大河及东江干支流水源区和鄱阳湖近25%的天然湿地,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应该有意识地在海拔较低、最适合常绿阔叶林生长的地方多划建自然保护区。

另外,江西自然保护小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自然保护小区往往是由乡规民约管理、在村庄前后零星分布的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保护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其基础是很多地区的老百姓有封禁保护天然林的民俗传统,历史上往往是风水山、宗祠地等等。

江西婺源是中国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发源地,主要方式是“自筹、自建、自管、自受益”。婺源县许多村级或组级的保护小区往往订有一些结合实际情况与传统风俗的村民保护公约。婺源县政府还正式发文建立了300余个自然保护小区,总面积达4.3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4.5%。江西宜丰县则将自然保护小区与公益林并列,制订了《宜丰县自然保护小区(公益林)管理暂行办法》等。自然保护小区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小块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促进了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也使民众尤其是下一代更加自然地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这个经验得到原国家林业部的大力支持,把婺源县建设自然保护小区的做法誉为“婺源模式”而在全国推广。

中国的自然保护小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和贵州等南方省区,数量达到4.84万个,面积为1384万公顷。自然保护小区是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和补充,尤其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自然保护小区的作用非常重要。把村庄周围的天然林建成自然保护小区,使这些小块状天然林的管理与自然保护区接轨,发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和衔接作用,形成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单个的保护小区面积虽小,但总体数量大。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全省的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加起来接近江西全省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这对保育好江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亚热带阔叶林海拔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年征稿简则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海拔4000米的父爱
阔叶林培育及保护对策
户撒刀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两种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氧化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山脉
台风干扰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