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2018-03-04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实验幼儿园王艳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6期
关键词:娃娃行为习惯经验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实验幼儿园 王艳丽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为3-6岁,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幼儿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可见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自控能力弱,因此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只能以游戏为主要途径,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的学习各种行为规范,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近几年在幼教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我认为应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抓起: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3~6岁的孩子正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是非观念模糊,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明显。3~6岁也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黄金时期,而游戏一般都制定了游戏规则,幼儿可从中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道德的最初启蒙。

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的“娃娃家”每次都是孩子们的抢手游戏。每到区域活动时,大家都争着要去“娃娃家”,由于空间角色的限制,娃娃家区域只能去4个小朋友。于是我制定了了一个规则:早上来的时候就请小朋友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上插上游戏卡,先来的先插。而后来的小朋友看见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名额已满只好另选它处了。为了让孩子懂得礼貌待人,互相帮助,我会利用游戏时间让特别想去娃娃家而没有去成的小朋友去娃娃家作客,并让孩子们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作客、待客之道。

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表现,在角色游戏中常会发生争抢角色等现象,而他们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当孩子由于经验缺乏,无法满足游戏意愿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到游戏中,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给予引导和帮助,引导孩子想办法满足自己和同伴的游戏意愿,在产生好办法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游戏规则。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是四五个人守着一个孩子,这就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了很多自私自利的潜在因素,因此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融入社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之间的交往是频繁的。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同伴的反馈往往非常直接而坦率。你发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的作为,同伴便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而如果你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的消极行为,则会被同伴厌恶和拒绝。所以,帮助幼儿增强合作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需要合作的机会很多,特别是大型的结构活动,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可以很好的利用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自控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社会化教育中幼儿充其量只能做到模仿和预演,由此感知社会角色和社会规则,体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社会情感,最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区域游戏模拟小社会游戏“儿童医院”“娃娃家”“美发屋”“爱心超市”“餐厅”等,就起到了如上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轮流扮演他们所喜欢的角色,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幼儿没有压力,因为他们总能找到适合的角色去扮演。在这些模拟的小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和主动的地位,幼儿也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与别人的交往和沟通,并通过了解别人的想法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着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着把社会要求纳入自我概念,初步体验各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对社会成员的约束。通过小游戏,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做人习惯。为孩子成长播下健康的种子,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敢于创新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创造是浅显的、简单的和初级的,他们的任何创新都是在相应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幼儿的创新不可能脱离知识经验而单独存在。如在自选游戏中多数幼儿对“娃娃家”“儿童医院”等游戏非常感兴趣,这些都是孩子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增长孩子的见识,让孩子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创新。教师的积极诱导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创造,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孩子活动时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发现孩子的潜能,设法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其潜能发展的活动材料,场地等等,引导幼儿从问题出发,自己主动发现知识,不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在平常中找到异常,在熟悉中找到陌生,使幼儿不易形成游戏中“熟视无睹”的心态。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它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而有时老师对游戏的观察、适时引导与积极参与能有效地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会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些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产生快乐情感的催化剂,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经验,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所产生的良好教育效应,正是我们幼儿教育所期盼的。

猜你喜欢

娃娃行为习惯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