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农村孩子走出作文困境

2018-03-04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相公镇胡家河完全小学胡小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6期
关键词:家乡习作作文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相公镇胡家河完全小学 胡小博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多数学生提到写作文,就表现的“抓耳挠腮”,“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加之,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学生的见闻也是有限,手头课外读物少,所以农村孩子更是觉得无话可写。在教学中,尽管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构思到开头,结尾,语言装满大小箩筐,但学生还依旧是假话连篇,感情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单调,知道的少,学生手中“无米”,自然难做“巧妇之炊”。其实不然,我们农村有着美丽的大自然、田园风光;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为农村的孩子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作文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领悟生活,充分发挥农村优势,为学生开辟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习作通道。

一、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行为举动大多为兴趣所致。如果在作文方面也能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作“引路人”,让学生毫无惧怕,轻装上阵,走进习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着生活。因此,紧跟学生生活,创设习作情景,让学生处处留心身边的的事物,便是学生产生观察兴趣,有了观察的欲望,何愁没有习作的“源泉”呢?

二、发挥农村优势

1.热爱农村环境

新课标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能源。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青翠的群山、清新的空气、见底的河水、憨厚的人……慢慢的喜欢自己的家乡,体味农村,从而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一来,学生在“我爱家乡的泾河”“家乡的早晨”等习作中就能写出特色,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文不再干巴巴了。

2.细观农村生活

对农村学生来说,乡村的美景,浓厚乡土气

息,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优势,引导学生细观,使他们一“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入小学作文教学当中,会收到“游刃有余”的效果。如写一写《我家乡的大棚菜》、《家乡的油菜花》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蔬菜的生长、管理、采摘等;油菜花的特点。帮助他们梳理要观察的内容,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写时就话可说,而且还能写出城市孩子体会不到的东西。

3.体味农活苦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

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劳动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种体验,学生就会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这种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巴巴,而是鼓鼓的,润润的。如,在假期,可让学生帮助家里干活儿,时间为半个月,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日记。这样。既能丰富写作材料,又能提高学生的是思想认识。

三、大胆创新,写出特色

创新是时代需要,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小学作文教学也要围绕这一特征,不可忽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充满激情与童趣的师生平等空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时机,引导他们不断求新、求活、求真,在发展中塑造个性的自己,发展自身的特长。我们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往往讲一些“条条框框”,把学生的思维无形限制在了狭小的空间里。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思维被压抑,个性发展被扼杀,创造力的培养被“架空”。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诱导课堂上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心中想法。在参与中张扬个性,畅开思维空间,,使创新思维火花时时闪现,并鼓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发现,写出自己的特色。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勤于开拓,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做生活的有心人,定能帮助学生找到习作的“水源”,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家乡习作作文
习作展示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