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斯福新政》教学案例

2018-03-04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中心校徐旭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6期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本课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中心校 徐旭亮

【案例实施背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了国家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推进新课改不断深化的精神。面对新时期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理念,立足学科素养培养;研读教材,构建核心知识体系;注重能力,提升学科思维品质。

【案例主题设计】

主要通过对有关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提问、讨论、辩难、解疑并联系相关事件,引导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探索。启发学生感知历史、理解历史,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积极合作从而促进探究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经济大危机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效果以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通过讨论的方式,谈谈罗斯福新政的效果.

3.学会评价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使学生认识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作用.

2.了解市场与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并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案例描述】

(一)设置情景,问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出示第一张PPT,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

生:罗斯福新政

师:这是什么(NEW DEAL)?

生:读并翻译新政

(二)导入

师:首先要明确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中的位置,进而联系和本课相关的事件(前接后续)

生:齐声朗读问题,师:请大家思考。

生:讨论、参阅教材。

师:教师提示学生问题是什么。

生:回答一部分(不完善)

师:学生回忆,师生共同完成。出示答案,并请大家思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

生:1924_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一时。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大危机。

师:由此可见本节课所学的罗斯福新政前接?后续?

生: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出示课标,明确任务

师:接下来,大家请看,我们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生:齐声朗读。

(四)学习知识,落实课标

师:出示任务

生:学生读题并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师:指导方法,请大家根据时间、地点、特点等来阐述经济大危机这一历史事件。

生一:经济大危机的时间是1929—1933年。

生二:地点由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迅速蔓延到全美国,继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生三: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师:这体现了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哪一个?

生:历史解释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讲述罗斯福新政这一重大事件。大家知道怎么解释吗?

生: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合作。

师:好的,请同学回答。

生一: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于1933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生二:时间是1933年。

生三:目的是为摆脱经济危机,走出困境。

(五)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师:接下来请大家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方法引导。出示知识体系。

师:新政的成效怎样?

生一:失业率下降。

生二:生产逐渐增长。罗斯福新政收到巨大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六)熟悉知识,极速抢答(巩固知识,调动积极性)

师:大家知道极速吧。

生:积极迅速回答四道单项选择题。

师:引导学生读懂材料题。

生:迅速回答四道材料解析题。

(七)拓展延伸,实践探究(思考)

生:读题并思考。

生:回答。

生:劳资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师:劳资关系仅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而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才能理解新政的实质,同学们仍需努力培养思维能力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准。

师:这道题实际就是通过中国的改革,对比罗斯福新政,进而用唯物史观理解新政的实质。

师:选做环节。

师:如何认识?

生: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为国分忧,为民解愁。

生:能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怀。

(八)纵横对比观历史,前后联系建时空。

师:读题并思考。经济大危机时,世界主要国家如苏联、德国、意大利、日本的社会发展状况,各自如何应对?(时空观念)

生: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生: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师: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

生: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师生共同: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对你有何启示?

师:所以,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同的社会制度要相互学习,更完善的规则的制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师:谢谢大家!

【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第一节内容,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的展开以经济危机为背景,解释了美国没有在二战中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也为美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做了铺垫。

1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仅记住零星的历史知识,不叫掌握历史。首先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形成体系。这样更能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而也使思维更加严密。

2.揭示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历史教学中仅仅追求知识结构的系统与完整是不够的,不仅要求全求细,而且要求深求透,全方位分析,如评价罗斯福新政要客观全面,这样才能使学生吃透,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3.课堂教学中注意设疑启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的设疑启智是关键的一环。不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配备哪些教学设施,最终都应释疑,才有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本课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新政”爆款第一车?
新政不是“半夜鸡叫”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新政
关于新政的思考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