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看说做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018-03-04广西梧州市大坡初级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6期
关键词:情操语文课程德育

广西梧州市大坡初级中学 陈 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思想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听、看、说、做,这样学生的情感才得到升华,品格才得到熏陶,才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一、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倾听课堂学会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倾听课堂,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听中入境,听中生情,听中明理。

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的道理、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对于这些课文,教师一定要在上课时借助课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用生动的语言来向学生渗透文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真正做到“以文载道”。

(二)倾听自然提升情趣

自然界中充满了语言,花有花言,鸟有鸟语。我们应把学生带入自然,引导他们听听四季之声、早夕之声、万物之声,让学生在自然声中感悟、辨析、理解、记忆、想象……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情趣。

(三)倾听社会感悟人生

倾听社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倾听身边周围的事情开始。家庭争论,邻里风波,集镇的喧闹等无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注意倾听,再通过记录、筛选、积累,学生才能在作文课上写出佳作,从而感受到生活的节奏,触摸到社会的脉博。

如我在教《愚公移山》时,先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让学生在听中了解愚公精神。在教《明月几时有》时,先播放蔡琴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听中体会中秋佳节思念亲人的感情。

二、看

(一)看教学图片

如在教《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时,我先让学生看有关的图片,在看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看影片或文艺节目

我经常会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能激励学生的影片或文艺节目给学生看。

课内的如:我让学生观看完电影《音乐之声》《威尼斯商人》后才教课文,这样学生更能容易理解课文。

课外的如:

1.看励志影片

观看影片《奋斗》《阿甘正传》等,让学生从影片中感受人生应树立奋斗目标,要坚强。

2.看法制教育片

影片《安全与我同行》《为了明天》等,让学生在看时能增强法制观念,培养学生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

3.看文艺节目

《3.15文艺晚会》让学生懂得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感动中国》更可以通过人物的事迹洗礼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

三、说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读写重要,听说也重要,不能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空前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担当起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重任,使之能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简意赅。

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课前5-10分钟时间开展口头作文训练,训练的内容不限,要求学生把听到的或看到的用口“说”出来即可。由于学生们认真听了,看了,所以许多学生都有话“说”。或复述课文,或讲故事,或谈感受,或分析人物形象等,这样学生们在得到口语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

四、做

(一)动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始终把笔拿在手中。阅读时,随着思考,要不时地圈点勾画。圈点勾画,批注的主要内容是文中的重点词或句子,感受深、受启发,受教育的地方,不理解、读不懂的地方等。长期以往使之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也得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想说的用笔把它们记下来,如:体验了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体验了先辈精神,叙崇敬之情。体验了国家富饶,倾自豪之情。体验了国家巨变,抒振奋之情。体验了乡情亲情,赞纯朴民风。体验了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这既为学生们解决了习作时“无米”之苦,寻着了习作的活水之源;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进而达到了教书与育人并举的目的。

(二)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每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这种自觉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砺,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自然提高。如:在开展《献给母亲的歌》时,我除了让学生收集有关母亲的歌曲、诗词、俗语外,还让学生找有关自己与母亲的照片,说一说照片的故事,回家后为母亲洗一次脚,对母亲说一声:“我爱你!”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纷纷表示以后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这样,情感教育油然而生。

(三)积极开展课外德育活动

1.到教育基地去参观学习

每年我都带学生到本地的教育基地去祭扫和参观学习,让先辈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与时事接轨

每年,我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读书活动,如《祖国发展我成长》《中国梦》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读书兴趣。

当然,德育工作必须深入持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日积月累地渗透其中,使德育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美的思想、情操、行为自然而然地“移”到学生心中、身上,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动、得到感化、达到净化。

猜你喜欢

情操语文课程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