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雨入水 相融无痕
——谈绘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适时浸润

2018-03-04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陈东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5期
关键词:拖拉重阳节绘本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陈东云

【审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从饱足童心的举动反思低效教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将绘本图画书《我爸爸》引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课上,笔者深情讲述:“……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歌手。他踢球的技术棒呆了,还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我爱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吗?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 没曾想过,这个小小的举动竟然引起了小小的波澜,学生们眼神专注,神情投入。课末,孩子还意犹未尽地追问着什么时候还给他们看绘本,读绘本。

看到班里孩子瞪大眼睛专注的目光,这不得不引发我的思考:从事低年级道法教学多年来,总是感觉孩子们很喜欢上道法课,但是课堂的有效性不高。纵观我们的教科书,里面也有一幅幅充满儿童气息的亲切画面,虽然也能引起孩子的感触,可是只要合上书,孩子心灵的德育门也随之关闭呢.而像《我爸爸》等这样的绘本故事却能以更鲜亮的色彩、更有趣的语言、更生动的情节吸引孩子们,更能触动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如果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也能开发运用一些绘本资源,静静的课堂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探索与实践】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探索绘本与教学适时浸润的策略

孩子喜欢绘本,绘本又具有育人功能,如果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能把握恰当的时机适度引入,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熏陶品德,同时也能触动心灵。

1.未成曲调先有情——于“导入新课”时引入,激发兴趣

绘本是深受儿童喜欢的图文结合的叙事文体。采用绘本故事进行课堂导入,无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我不拖拉》一课为例,这一课是让学生了解拖拉的害处,体验做事不拖拉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和抓紧时间做事的态度。一年级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拖拉行为,但是对拖拉概念还是很含糊,如果课的一开始直接让说说自己身上发生的拖拉的现象,估计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会造成课堂的冷场。因而,笔者精选绘本故事《多纳的生日》,课的一开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看完绘本故事后,学生自然而然明白马上要做的事情没去做,做事情三心二意是拖拉,也初步认识到拖拉的害处,同时也引起学生的共鸣,争着说出自己身上拖拉的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上课组织学生观看绘本故事,分析多纳朋友迟迟未收到生日请柬的原因,发表自己的看法……借借助绘本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予学生启发,使其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随风潜入夜——于“活动体验”时引入,熏陶品德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要想使品德教育具有针对性,需采取活动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学生的生活场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这将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悄悄“潜入”孩子的心中。

以《登高赏菊话重阳》这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感受重阳节传统文化的魅力。可是一年级孩子对于重阳节传统习俗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的,只有个别孩子通过诵读古诗知道重阳节要插茱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孩子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那么这些习俗对孩子而言是冰冷的。于是,执教老师精选了绘本故事《重阳节》,课前让孩子阅读。课堂上组织学生讲述重阳节传说故事,绘本故事情节的发展紧扣心弦,孩子们对桓景这一英雄人物的崇拜,对瘟魔的憎恨,同时也了解了与重阳节习俗相关联的美丽传说。当教师再一次提及那些传统习俗时,孩子脑海中便会自然浮现出一幅幅桓景除瘟魔的动人场景,这是一丝丝美丽的节日记忆。此刻,孩子心中涌动的是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中国传统节日注重礼仪与民俗,这对于低年的孩子并不那么容易理解。而绘本画面鲜活,能赋予这些传统元素直观的视觉表达,提高孩子对节日氛围的感知,让传统文化和传统精髓“潜入”孩子心中。

3.此时无声胜有声——于“生发感情”时引入,触动心灵

情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纽带。尤为记得,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曾说过“:我发现很多理工科学生没有情感,连孝敬父母的情感都没有,这是很恐怖的,教育要回归常态,就是要让人回归人样。”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咀嚼绘本中的文字,实现图文与生活的对接,让绘本中的故事去触动学生,进而牵引学生心动、情动,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引起学生共鸣。

以《家人的爱》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体会他们对自己的爱。笔者在教学之初组织开展《爱心树》的阅读,《爱心树》向我们展示了一颗树对于孩子的爱,树为孩子奉献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求任何回报,就如同我们的父母。学生看着简单的画面,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老师适时向学生抛出问题:为什么树对小男孩无悔地付出,而且感到很快乐?并由此及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小男孩不断地向树要求东西,想象自己是否也曾经有向家人要求过东西的经历?你的家人是否也像树一样为你无悔地付出着?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与故事中的小男孩进行对比,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深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感受到伟大的父母之爱,为后面的”我们要如何回报家人给予的爱”这一活动打下基础,在这无声的浸润中播下感恩的种子。

松居直说:“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我们要不断地开发和完善绘本资源,让德育内涵丰富的绘本资源如细雨入水,悄无声息地真正融入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孩子在“无厌苦之息,而有自得之美”的无痕过程中逐渐内化并形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

猜你喜欢

拖拉重阳节绘本
绘本
绘本
拒绝拖拉
绘本
你是“拖拉王”吗
重阳节
怎样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让拖拉变高效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