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模型解题法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8-03-04王晓红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解题学科核心

王晓红

(杭州市紫金港中学,浙江 杭州)

复习课,是总结阶段性学习成果,巩固已掌握知识,梳理知识间联系,提升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对学科成绩的片面理解、课时安排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复习课存在重应试、轻能力的现象。复习课中往往操练多、提炼少,记忆多、应用少,被动多、主动少,导致学生认知水平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层面,没有达到应有的综合运用能力。地理复习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大数据为依托,找准“误区”精准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学生日常检测的数字化处理,并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发现学生存在的高频错误,进而分析其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对复习课的备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师可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以最少的时间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以大数据为依托,有利于精准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以提高复习课效率。

二、以中考题为载体,构建解题“模型”提升素养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要落实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空间感知”,高中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地理复习课要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与知识,综合运用核心方法,构建解题“模型”,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寻找零星知识背后的联系,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网络架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笔者研究,近几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的非选择题的问题设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且难度按照从A到E逐步递增。这几种类型的问题是对学生空间感知、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地理复习课解决的主要问题的递进关系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D类问题恰恰是对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经过调查研究,学生对D类问题的分析总是不得法,对此,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思维模式,以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下面以2017年湖州中考题第22题为例分析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模型,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例:【2017湖州中考】22.甲县绿芦笋是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县把绿芦笋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张特色牌。

(2)据图2图3,描述甲县种植绿芦笋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

此题综合性比较强,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等方面能力,此类命题对课堂教学转向以能力为核心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复习课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而初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往往较弱,尤其是在涉及图表分析时。初始阶段,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的模板,培养其相应能力的养成。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重要信息,并能总结影响区域发展的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而指导学生建立此类问题的解决模型:读问题—审设问—找模板—析联系—组答案。

“区域种植某种农产品的条件”的建模过程:

通过模型的建立过程,学生能够较好分析总结出影响区域发展的两类要素,进而结合实际问题明晰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是价值观、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适当运用模式化解题,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精选学习材料,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如果在复习课中选材得当,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科特点,我们在复习课选择学习材料时要把握这几方面原则。一是要以“区域”为载体,尽量选择经典区域、热点区域。二是要以素养培养为方向,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地图、统计图、表,或者地图叠加信息。三是要联系热点,关注当年、当时段热点中涉及的区域。四是要关注学科联系,选择可能与历史、思品相结合的点。五是要关注时代特征,如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和谐观等方面的学习资料。

猜你喜欢

解题学科核心
用“同样多”解题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