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作文模拟试题与思路点拨

2018-03-03224001江苏

作文中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陈寅恪梁启超牛顿

224001 江苏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20年代,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创办时,梁启超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曹问:“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也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陈寅恪最终与声望卓著的王静安、梁任公、赵元任被同聘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陈寅恪应聘回国后,因为所讲授的内容大多为前人所未言,每次上课教室里都是座无虚席,一半是学生,一半是慕名而来的学校老师,连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等知名教授都风雨无阻地前来听课,刚三十出头的陈寅恪因此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思路点拨

一位没有文凭、没有著作甚至连名字也“不见经传”、刚届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最终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这则材料中可供挖掘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陈寅恪的治学生涯、从梁启超的识人荐人、从曹云祥校长的大胆用人这几个角度来分析和运用这则材料。

首先,从对陈寅恪大师的治学经历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人应当致力于提升自我价值,丰富自己的内涵,而不是一味追求文凭、名声这些“身外之物”。陈寅恪之所以能得到梁启超的赏识和举荐,之所以能在清华园干得风生水起,成为“教授中的教授”,正是源于他的内在价值,源于他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做人信条。这样的事例,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少有些浮躁、喧嚣的社会里更显出一种典范性和导向性意义。在一个任人唯“名”、唯“文凭”的时代,我们多么需要像陈寅恪这样的人来改变社会风气,引领时代潮流!如果每个人对内涵的打造都能胜过对“身外之物”的追求,那么求真务实必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风气。

第二,从梁启超的识人、荐人之举我们可以看出,具有独特、独到的识人眼光和敢于举荐有真才实学者的举荐者的出现是多么重要。有了千里马,犹须有伯乐去发现,伯乐的意义并不亚于千里马。可以说,没有梁启超的力荐,陈寅恪未必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今天这样一个“只认证,不认人”的时代,多一些像梁启超这样的“伯乐”,会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我们的人才观和用人机制。要知道,当今社会用人制度中的条条框框,多少有些不合理!

第三,从曹云祥校长最终任用陈寅恪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年清华大学在人才使用上的“弹性”和灵活,看出曹校长察纳雅言、虚心“纳谏”的风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被一些僵化的条条框框所拘泥,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可以说,这些都是当年清华大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是值得今天的每一所高校乃至每一个用人单位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写作时,考生只需抓住一点,无须面面俱到,“切口小,挖掘深”,才能写出好文章。

◤可拟文题

举贤荐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一只雏燕,在灌木丛中安了一个窝,它觉得十分舒适温暖,就对灌木说:我爱你,我们永不分离。

过了两年,雏燕长大了,它觉得灌木丛已经太矮,便将巢迁到了一棵白杨树上。新家更令它满意,它对白杨树说:我爱你,让我们永不分离。

又过了两年,燕子变得成熟矫健,它渴望到大海上去搏击风浪,便把巢安在了高高的海边悬崖上,那个巢的舒适温暖是前两个无法比拟的,可是燕子却不想对悬崖说任何话了。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和套作。

◤思路点拨

写作本文,必须先对这则寓言故事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有不少的同学读过这则寓言后,首先想到了恋爱观,批评燕子见异思迁。这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在理解上有些偏狭了。其实,阅读这则寓言时,我们绝不能仅仅局限于燕子的几句“表白”,而应当从燕子的成长、燕子所处的环境的变化、燕子的表白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燕子的成长,它的追求发生了变化;随着环境的变化,燕子的眼界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眼界的变化,燕子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这则寓言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一旦登上了新的高度,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观念。二、人生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一切的“舒适温暖”可能都只是一种瞬间感受。三、人的眼界越高、欲望越大,他的幸福指数就可能越低。四、人总是在否定自我中不断前行……当然,寓言的多义性决定了它还有多种解读,但我们在写作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应当以你认为深刻而且独到的理解作为你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写出一篇与这则寓言相吻合而又观点新颖、深刻的文章。

定好题旨后,拟题是很重要的一步。形象、新颖、深刻、富有内涵、能体现文章中心是命题的关键。像“灌木丛不是燕子的家”“表白与沉默”“眼界”等都是不错的题目。

立意上的相对宽泛决定了本文发挥的空间较大。学业、事业、恋爱等方面的题材皆可进入本文的写作范围;写作时,记叙文、散文、小说、议论文甚至书信等文体皆可运用。对与寓言中的“燕子”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的中学生来说,写这样的文章应当能够有感而发。

注意:文章切忌庸俗肤浅,如果把文章写成一个年轻人喜新厌旧的“择偶记”,一定难成佳作;也不适宜把你所想到的寓意全部展示出来,以致论述时蜻蜓点水,难以深入。

◤可拟文题

灌木丛不是燕子的家 表白与沉默 眼界

三、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不信不能把儿子砸成牛顿第二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

◤思路点拨

拿到这则材料的第一步,是结合画面和标题读懂这则漫画。漫画上,夫妇二人“夫唱妇随”,共同演绎着用苹果将儿子砸成“牛顿第二”的“新编历史剧”。标题“不信不能把儿子砸成牛顿第二”应该是夫妇二人的内心独白,实际上也是这则漫画的主题。而漫画中那位手捧书本头上被砸出了一个大包、龇牙咧嘴痛苦不堪的儿子,则是当今中国无数在这种野蛮、粗暴、僵化、一味“照别人家孩子的药方抓药”的教育方式下艰难生存的孩子的缩影。

解读完这则漫画,便是分析、确定作文的立意了。这则漫画的批判性主题决定了这篇作文主题的批判性。根据漫画内容再联系现实,我们不难想到以下几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一是对成功的教育经验徒见其表,不见其里,所以所谓的学习借鉴也就成了形式上的照抄照搬。牛顿被一个坠落的苹果砸到脑袋后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了伟大的物理学家,我们某些家长便以为是苹果砸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砸苹果”一时间便成了缔造大师的妙方。现实中,看到张家孩子学奥数成功了,他们的孩子也去学数学;李家孩子学艺术成功了,他们的孩子也去学表演……不去探究偶然事件中蕴含的必然性因素,只会一味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

二是将教育看成是教育者一厢情愿的事,完全忽视甚至无视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就像漫画中那对夫妇,以为只要坚持不懈地“砸”下去,“牛顿第二”定然诞生,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事实上,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主体,是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忽视或无视他们的感受,将教育演化成“霸王硬上弓”,结果常常是“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三是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不懂得因材施教。如此,教育便成了一种毫无个性的“模板”塑造,成了对成功教育简单机械的效仿,成了你行我必然也行的“万金油”……殊不知,教育本应是一项因材施教的工程,是为每个受教育者私人定制的大餐!

选择以上任何一种教育方式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和鞭挞,都可以写出有内容、有思想的好文章。相信对当今教育现状有深刻体验的同学一定会写出生动、鲜活、深刻的妙文!

◤可拟文题

如此望子成龙 牛顿是怎么诞生的

猜你喜欢

陈寅恪梁启超牛顿
牛顿的实验室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牛顿忘食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梁启超的开场白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失信的牛顿
有感梁启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