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不好的成因及对策

2018-03-02陈娥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1期
关键词:厌学关注天性

陈娥

[摘 要] 低年级课堂纪律成了考验老师耐心、爱心、方法的最好“检测仪”,长期带低年级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没有带过低年级的老师,只看得见他们表面的“可爱”和“单纯”,却无法读懂他们内心的世界,让我们的课堂“一盘散沙”,课堂纪律一度让我们焦头烂额。我们首先要探寻到真正原因。找到了真正原因,我们只需要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

[关键词] 年龄;约束;天性;厌学;关注;奖励

一直想自己从一年级带一个班到毕业。一来想与孩子们建立六年感情,二来想开展我的一系列的阅读计划和写作计划。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接手一个新班一个月了,虽然在阅读和作文上自己的思想和做法得到了家长、学校领导,甚至县级业务部门的肯定,但是没想到新问题来了——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随意在下面玩东西,不经允许就在下面乱嚷嚷,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吃东西……状况百出的课堂让我一时间难以招架。

一个月下来,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一年级的这群毛孩子,怎么这么难管啦?像这样,“按下葫芦浮起瓢”,怎么办?

我不得不进行一番全面深入的反思。慢慢的,我发现低年级课堂纪律不好,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年龄小,自控力不够。开学时,虽然读了不少课堂纪律方面的儿歌,告诉孩子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上课应该怎么坐,但是孩子太小,每次提醒总是“三分钟的热情”。后来我用儿歌中的“九、十——快坐好”来提醒,但是时间也不能长久,一节课要说无数次的“九、十——快坐好”。于是只得变换花样:有时我喊“一——二——三”,学生喊“三——二——一”来回答,以表示提醒;有时用“小眼睛,看前方;小耳朵,要听话”,但低年级孩子天性好动,而且刚从幼儿园到一年级,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嘴巴总是想说就说,有时一节课的内容,因为课堂纪律的问题,总是上不完。

搭档说孩子们上课喜欢讲话,说两人同桌,为他们制造了讲话的便利条件,看能否调成单人单桌,也许这种情况会好很多。于是我接受同事的建议,把学生调成单人单桌,但是我发现这种情况依旧没有避免:孩子想讲话的时候,会爬起来和前面的同学讲,有时歪着身子和旁边的同学讲,有时会扭过头和后面的同学讲。看来不是单人单桌或两人同桌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太小,约束力不够,容易受到同桌的影响。

二是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有的家长素质比较高,让孩子提前认识了很多生字,拼音、简单算术都会,但是一部分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看护,对于一年级的知识自然就没有提前学。那么上起课来,已经提前学的,就很有成就感,加上教师让她当小老师,成就感更强。那些不会读的,不会做的,教师和同学教好几遍,还不会,就会失去耐心。那些课堂上没有学会的同学,当天的知识就无法掌握,加上我们也无权剥夺他们上其他课的权力,最主要的是现在为了安全,放学不准留学生,教师不可能对他们进行一一过关,这样成绩自然掉队了,不如别人,上课讲话、玩东西也就成了他们的“必修功课”。我班的马金露就是如此。因为出身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学习有些不重视。学习成绩跟不上,我、组长和她的托管阿姨,每一课教了无数遍,她仍旧不会,加上上课我也不可能只管她一个,无所事事的她,只有东跑西跑。

三是目标小,进取心不足。与上一种情况相反的是,那些成绩好的,对本课知识进行了预习,加上知识比较简单,学生脑筋聪明,记忆力强,什么知识一看就会。他觉得自己已经会读了,不用学了,于是也在下面玩起东西来。去年刚开学,虽然还在学拼音阶段,但是我想从开始进行我的阅读计划,每天一首儿歌(含古诗、三字经之类),这时我大多是请那些已经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但是一次只能请一个当小老师,其他会读的没有被请当小老师的,就不肯买账了——在下面玩东西。

四是手段旧,吸引力不强。除了学生方面的问题之外,教师方面问题不容忽视。观察发现,有的课堂,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教学设计不够精彩,不够新颖,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有多媒体,也不使用,还是和过去一样,一本书、一支粉笔。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学生不能回答,从书中找不到答案,一两个学生答错了,就容易打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感觉不会这个回答,也就不思考了,干脆坐在这玩东西;还有一种情况,有时让学生读书,读一遍或两遍还可以,如果讀多了,学生也就没有了兴趣,也把注意力转到玩东西上去了。

总之,有时候学生讲话或者纪律不好,问题还出在我们教师身上,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不适合他们的口味。

找到了原因,我开始探索解决之道。经过慢慢摸索,我总结了低年级孩子课堂管理几个小窍门:

最甜蜜的话语——在对比中醒悟。每当有孩子讲话时,不听讲时,有人玩东西时,我就用这些话提醒他们:“有一个组坐得最好”“有一个小组最安静”“有一个小组表现最好”。这一句话对他们来说,既是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也是提醒他们要向其他同学这样做。我发现这几句话很管用,只要一说“某某坐得最好!”“第几小组最安静”全班像得到命令似的,全部齐刷刷地像他们一样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看着黑板,很有号召力,讲话的嘴巴立即被“封住”了,而且我发现这一招百用百灵。

最见效的刺激——在激励中上进。同事告诉我们,带低年级,书里要一直不离“小苹果”(一种粘贴画),谁表现好,一个小苹果一贴,教室里至少她四周都能立刻安静下来。在实行小组合作中,我们经常用加分或扣分来奖励或惩罚他们,两种方法我都尝试过,但是总体感觉是加分效果要好于减分。虽然减分能震慑他们,但是震慑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暂,而且有的学生对减分不在乎,虽然小组内其他同学对减分同学“恨之入骨”,但是一下课就忘记了。如果加分,全组人都会高兴好半天,这种高兴还会相互传染,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情绪能保持一定的持久性,即使下课了,学生还围在讲台前,算自己这节课加了多少分,我还看见小组成员相互击掌的动作。endprint

最忽悠的管理——在评价中收放。随着对孩子的慢慢熟悉,对孩子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哪些孩子性格开朗,哪些孩子性格内向,哪些孩子纪律不好,哪些孩子比较适合当组长,前面的两个月时间,相当于在用这种看似散漫的纪律在了解他们。后来我发现安排同桌的时候,把性格互补的安排在一起,效果似乎好一点。因为一方想讲话的时候,另一个不喜欢讲,这样他就没有了倾听的伙伴,也就会觉得讲话没有意思,只得闭上嘴巴。

后来借用原来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方法,把全班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学生,设一人为组长。一旦发现讲话的,玩玩具的,一人扣一分。我发现孩子虽然很小,却很有集体荣誉感,一旦扣了分,小组其他成员,都会很生气,下课了,还不忘集体批评一顿。但是依旧有孩子不买账,于是我使用了聘任编位。先把全班按照人数分成四人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挑选副组长,其余同学自己选择小组。这样他自己选择的小组长,肯定是和他好朋友,喜欢听他的,这样便于管理。这一招还真不错。

这种小组编位,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有帮助,每组的组长都是成绩优秀的,每个小组都有成绩差的,我们在安排的时候,就是组长和学习差的同学同桌,这样既可以管他的学习还可以管他的纪律,做到一箭双雕。剩下的两个同学同桌,互相检查,互相监督。有时可以组长安排轮流辅导学习差的同学,相当于除了学习差的学生之外,其余三个同学都是他的小老师。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展示,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这样就很好地消除了“学不了”“吃不饱”的现象,课堂纪律自然也解决了。

最持久的策略——在快乐中学习。当我发现有的学生上课讲话,是因为我的课堂不够吸引他们的时候,在每节课之前,我都要花大力气研究教材,研究教师用书,最主要的是研究这课书适合什么方式?我们都知道,孩子喜欢玩手机,只是喜欢玩里面的游戏。我便把这种观点用到我的課堂上,创设游戏情景,或者过关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在闯关中学习。于是我们同年级的几个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讨论,对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喜欢学习,把学生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重点在于一课一得,不求面面俱到。如有的课文只适合感情朗读,我们就用比赛的形式,特别是小组比赛,一个小组在读的时候,另外几个小组就在提醒本组同学,这样每个小组,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景朗读中,也就没有了时间去讲话玩东西了。有的课文适合表演,我们就安排学生提前把课文读熟,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学生兴致盎然,课堂纪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湖北远安县南门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厌学关注天性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