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聘“潜规则”,名校研究生求职受青睐

2018-03-02

人力资源 2018年2期
关键词:月入潜规则年收入

招聘“潛规则”,名校研究生求职受青睐

今年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的统计数字显示,从报考志愿来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2个招生单位的报考人数均超过1万人。也就是说,这12所“名校”吸引了报考北京院校的约1/3考生。据了解考生之所以扎堆儿报考名校,“继续深造”和“为了更好的就业”是普遍诉求。一位HR经理曾抛出“会对非985高校的大学生区别对待”的话题,引起网络热议。这难道真是招聘的“潜规则”吗?

@会微笑

对于这个招聘环节的“潜规则”,很多非名校本科毕业生已心知肚明,许多人甚至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在他们看来,真相虽然残酷,但命运并非不可改变。他们期待通过考研进入心仪的名校,既提升学历,又能在未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砝码。

@雪柯

在职场,许多人认同“学历不代表能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但可惜的是,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学历低的往往连“出来遛遛”的资格都没有。目前虽然是应试教育,存在死记硬背的因素,但名校研究生仍意味着更勤奋、更聪明、反应速度快、做事更容易上道。

@亦宣

我个人认为,根据每年的人才市场行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重点学校的学生能够满足招聘需求,就不会担心漏掉优秀人才。伴随着用人需求,企业也会适当放宽对学校的要求,非名校的求职者也不是全无机会。在大量简历投递而来的情况下,因为筛选成本太高,一定会设置相应门槛删除一些简历,在这种情况下,非名校的优秀人才往往被漏掉。

@欣娇

我的专业是口腔医学,从我上大一开始,就被各路长辈灌输不考研没出路的思想。“名校+研究生等于更好的就业”,似乎正在成为找工作的“黄金定律”。因为本科毕业基本进不了大医院,在医院里会让人瞧不起。医学既需要经验,也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不读研就意味着不懂研究和创新,无法最大化实现医生的价值。

翻转君

相信许多HR早已习惯“优秀名校毕业生蜂拥而至”的现实。招聘市场不再缺乏“名校毕业生”已经渐渐成为常态。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上,HR确实很难有精力再去甄别一名非名校的研究生是否优秀。名校学生确实更有优势,但非名校学生也不会一无是处。一方面,他们应以考取名校研究生、职业资格证等方式,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要强化自己的业务水平,毕竟,在有了学历这个敲门砖以后,能力和业务水平才是你站稳职场的本钱。

月入2083元算中等收入 这标准靠不靠谱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月入2083元就算中等收入群体。此报道一经发布立即在朋友圈引发热议。原来,国家统计局是按照世界银行的中等收入标准“年收入2.5万-25万元人民币”换算下来,也就是说只要月收入2083元,就能算中等收入群体了。以这种算法,中国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3亿人为中等收入群体,占世界的30%。“被中等”后,您有什么想法?

@做回单身汉

我在北京月薪差不多两万,足足多出十倍。去年刚在燕郊买的房子,首付的一半是问亲友借的,一个月房租7500,汽车油费加保养3000元,还要攒钱还债。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想接来北京尽孝,感觉压力太大了。中等?想都不敢想。

@小确幸

再也不要说什么拖后腿了,再拖都拖地了,感情我这月入5000元的都成土豪了,今晚东来顺火锅,我请客。

@迪士尼

这个时代,公共空间话语权早已经偏向于精英化了。中等收入以上的人,把关于房子、车子的故事,以及房子、车子背负起的压力,讲到了极致。反倒那些平均数以下,苦于每一个生计日子的人,稀缺了声音。我们不能失去对于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仍然庞大的体认能力——真实世界里,每个月为了1000元苦苦挣扎的,大有人在。

@亮亮

在当代中国,可能除了“×0后”的代际话题之外,最能撩动民众心弦的就是自己的收入,特别是和别人比起来能排到哪个段位的话题了。大家调侃的时候,显然多少有另一重表达:这标准是不是也太低了点?

@小雨

当我们在谈论中等收入群体的时候,都附带着一种对于静美生活的向往,一种从容应对日常生活的追求。从这个维度来考量,公共话语层面的中等收入群体,月入2083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世界银行的指标跨度很大,“年收入2.5万-25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月入2000多元到月入20000多元之间”,这一个“0”,包含的内容何其丰富。

翻转君

回到中等收入群体这个指标数字来说,它只能作为一个“脱贫攻坚、推动发展”的参考指标。希望它成为一个兜底的底线,“撞线”的人数越多越好,但绝对不是撞了指标线就万事大吉了。社会发展需要有兜底的网,更要提供更多向上的梯子,让年收入2.5万元的,往年收入25万元攀爬;让年收入25万元的,有更多财富增收的机会,能进入新的阶段。endprint

猜你喜欢

月入潜规则年收入
No.3 海底捞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45亿元
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玩具网红
提了四个问题,凭什么月入5000元?——来自直销万事通平台用户的真实分享
标准线
最难成为1%人群的美国州
清代阅卷潜规则
办公室潜规则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