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6例住院患者擅自离院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8-03-02钟萍吴爵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离院医护人员住院

钟萍,吴爵

近年来,住院患者擅自离院造成的各种意外是护理不良事件最突出的原因之一[1]。患者擅自离院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护人员允许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患者擅自离开医院,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概率增大。一旦发生意外事件,给医院和/或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损失,且可能引起严重的医患矛盾[2]。本研究通过对126例住院患者擅自离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共发生126例患者擅自离院,其中男性57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46±1.5)岁;小学及以下文化42例,中专48例,专科及以上36例;外科33例,内科62例,其它科室31例。患者均未征求医护人员同意,擅自离开医院时间≥3 h。

1.2 资料收集本院自2016年6月开始,针对擅自离院患者自行设计了《患者擅自离院原因登记表》。该登记表结合文献及前人研究基础上,将患者擅自离院原因分为5类,包括患者安全意识欠缺、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医疗护理服务不到位、其他原因等。在使用表格前,护理部对表格的填写使用进行了专项培训,护士对登记表的内容完全理解、登记方式熟练掌握。登记的时间安排在患者返院后48 h内,地点一般安排患者所在病房。在填写登记表时,责任护士应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询问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并及时填写登记表。

2 结果

截止2017年6月份,全院共发生擅自离院126例,均由患者所在科室填写了《患者擅自离院原因登记表》。研究者对每份登记表进行编号,由2名经验丰富的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对资料进行统计,并交叉核对,相同原因累加计算总和,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见表1。

表1126 例住院患者擅自离院原因

3 原因分析

3.1 患者安全意识缺乏住院患者群体在组成上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特点,部分患者文化程度较低、风险防范意识差,因此,对擅自离院的潜在的危险认识较少。此外,部分医务人员未能详尽告知患者住院期离院的潜在风险,患者对擅自离院的认知程度低。部分患者未认真阅读和理解《住院患者离院责任书》,使其形同虚设。这些情况均可导致患者对擅自离院责任制度理解不透彻、不重视[3]。

3.2 社会心理因素住院是一种负性的生活体验,对于突如其来的疾病,本身就是一种应急源,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表现为抑郁、焦虑、孤独症状,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患者担心一个人在病房,没有家属陪伴,牵念家人。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用药与治疗增加、经济状况降低等因素的不断刺激,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产生不适与厌倦,随时寻找机会回家或外出会友、购物、逛街等。

3.3 环境因素我国医疗条件有限,大部分医疗机构床位紧张、患者多,不能达到一人一间的住院条件,必须面临与陌生人同住同吃的客观现状。许多患者无法适应突然的生活习惯、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观上产生想逃离的心理,从而伺机离开医院。

3.4 医疗护理服务不到位医院的服务保障系统不完善,导致患者的检查、治疗、护理服务等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理念转变相对滞后,未能完全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引起患者住院的不满;医护人员配置不足,基础护理等落实不到位等原因,也可到导致患者在病房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不愿意待在病房里。

3.5 其他原因老年患者慢性病多,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长期多次住院治疗,对疾病重视不够,认为外出是很正常的事情;部分有精神症状患者在住院期间受到强迫服药、病房噪声以及与同病房患者的相处不和谐等不良刺激,容易发生擅自离院的行为;另外如有特殊信仰的患者,认为生病不应该住院等,种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擅自离院。

4 对策建议

4.1 提高患者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意识指在生活生产中面对各种安全隐患本能存在的一种安全防范基础认识,包括对风险应对的准备、防御、减少损失的策略及建议、引导。医院应该重视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设,推进安全文化的落实,将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就应该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告知患者病情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如果脱离开医护人员的监管,倘若病情发生变化,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措施;也会造成治疗的中断,导致病情观察不及时与病历记录不完整;擅自离院可增加外出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走失、交通事故、跌倒等。同时,医院可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微信讲堂等途径,宣传擅自离院的危害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擅自离院的认识。告知擅自离院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充分告知既是法律与伦理要求,也是避免纠纷的重要措施。虽然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医院都有监管责任,但医务人员应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责任侵权法》等有关法律及《住院患者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充分告知患者并签订《擅自离院责任书》,如果发生擅自离院,后果自负。

此外,国家政府应该从社会医疗保障系统层面进行干预,因为患者擅自离院影响治疗及发生意外,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支出。因此。建议对患者擅自离院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并与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进行关联,达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4.2 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但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是患者安心住院治疗的重要条件之一。首先,家人及朋友的关心、照护、鼓励是患者住院后直接的支持,医护人员应引导他们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免去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后顾之忧,减少离院;其次,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不适感,加之疾病的困扰,很可能导致情绪的改变,普遍存在心理问题[4]。医护人员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依赖者和信任者,患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特别关注,选择非治疗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主动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需求,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陈述,尽量满足患者所提出需求的同时,运用共情的方法配合关心与安慰患者。对于患者疑问、顾虑进行解释、建议和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进患者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和其自身安全感。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医患沟通更加顺畅,对于医护人员的叮嘱与规定依从性提高。此外,帮助住院患者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增强其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角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参与形式比其他方式更能促进自身的安全[5]。将患者自身也加入到护理过程中,从根源上加强了护理患者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患者住院行为发生突然,没有任何心理与生活准备,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严重影响了患者社会角色。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协助患者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帮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尊重患者风俗习惯与生活习惯,酌情允许家人陪护照顾,减轻住院的孤独,尽快帮助患者角色转换,积极调动患者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促进患者角色尽早地成功转变。4.3改善住院环境改善病房环境,让患者感到宾至如归,给患者一种温暖的感觉。加强病区卫生清洁工作,督促清洁工人随时巡查、勤于清扫;为患者提供便民设施,如微波炉、指甲剪、针线、电吹风等,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责任护士应注重协调促进患者与患者之间交流,特别是同病室的患者,鼓励患者间多沟通,生活上相互帮助,增强患者间的感情,减少陌生感;工作人员应做到“四轻”:“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营造一个温馨愉悦安静的病房氛围。

4.4 “以人为本”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落实整体责任制护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从患者入院开始,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安排责任护士。安排责任护士时,应充分考虑护士层级水平,对于病情相对危重、重大手术的患者需由年资高、经验丰富、处理问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深入整体责任制护理,不仅能加强基础护理服务,更能充分实现对患者的生活照顾,例如帮助进食、洗头、擦身、排便等,提高患者住院的舒适度。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更多的交流沟通时间,增进护患、医患之间的彼此信任,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擅自离院的可能[6]。

4.5 熟悉患者病情,重点患者重点预防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有精神史、特殊信仰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由于夜班人员较少,护士除了分级护理规定的时间外很少巡视患者,让患者有擅自离院可乘之机。因此,除了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外,对于特殊患者,应该熟悉患者病情,多巡视病房、关心患者,掌握患者整体情况的动态变化,同时做到灵活机动处理。在对患者擅自离院原因回顾性评估时发现,一些细心的患者观察到护士医生常规的工作模式,利用两个巡视时间点之间的空档和工作人员薄弱的时机来达到擅自离院的目的。而这些患者往往都是一些生命体征平稳的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患者。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应加强宣传教育,并加强同病房患者间的相互监督,以防止擅自离院的发生。对于容易发生擅自离院的高危人群,医院人员应该随时处于戒备状态,随时巡视,高度重视患者的病情与心理变化,并进行动态评估,预防在前。所以,根据患者特殊情况灵活掌握分级护理巡视时间,对患者住院安全管理以及防止特殊患者擅自离院至关重要。

总之,患者在住院期间擅自离院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缺乏、社会心理因素、住院的环境因素以及在住院期间得不到满意的护理服务等,因此,医护人员及管理者应针对这些原因,寻求根本的解决办法,减少患者擅自离院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避免纠纷的发生。

[1]白引珠,杨莉,王颖.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外出率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5(8):1104-1104.

[2]雷启蓉.皮肤科住院病人离院外出的风险与管理对策[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1):102-103.

[3]赵美剑,丁雪珍,应晓霞.老年患者擅自离院原因分析及风险防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3):442-443.

[4]邓云龙,张恬,马鑫.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筛查量表的初编及临床意义探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4(5):71-74.

[5]刘虎子.患者家属角色转变后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157-159.

[6]刘娜,刘娟.夜间擅自离院患者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6):27.

猜你喜欢

离院医护人员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糖尿病住院患者擅自离院现状及对策研究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三步督察法” 全天候管好临时在外干警
早期强化健康教育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离院后的影响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