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张天福下放闽东寿宁的那些日子

2018-03-02韦希成

中国茶叶 2018年2期
关键词:寿宁龙虎山茶场

□ 韦希成

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本世纪初,张天福三度到福建寿宁县扶持茶叶发展,为闽东茶事作出重大贡献。

——题引

张老遗照(108岁拍摄)

张天福考察茶叶基地

张天福(1910—2017),1910年8月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祖籍福州。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国茶业界最著名的茶学、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业界公认的“茶学界泰斗”。

张天福下放寿宁时近10年,返回福州恢复工作之后,只要寿宁这边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尽管岁数已高,他都不会拒绝。寿宁对于张天福来说,不只是“有缘”这么简单,他曾说过:“我在寿宁呆了9年多,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张老回忆起1970年“文革”末期,福建省农业厅的“造反派”曾说“保护右派,胆大包天,不能让地富反坏右留在福州过年,扔到寿宁县去劳动改造。”单位的“造反派”头头一声令下,包括张天福在内的10多位专家、学者,被当成“危险分子”押上一辆货车,送到了寿宁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寿宁方面不吃“文革”这一套,而是单纯地把他们当作专家、学者敬重,不仅没有严加管教,反而青眼相待,又送鱼肉又送青菜。张天福当时被下放到犀溪公社渡家洋大队洋头生产队,住在队长家里。县委书记秦光得到消息后,马上就做了安排:“怎么搞的,我认识的几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把他们下放在生产队,太浪费人才了。把他们分别安排到各自专业相关的部门去。”要知道,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个多么大胆的决定,旁人都忍不住提醒秦光说:“押他们下来的头头,偷偷地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危险分子,要严加看管。”“他偷偷地告诉我们?!我大声地告诉你们,他们不是危险分子,他们是国宝级的专家教授。”秦光书记不怕,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就这样,张天福在洋头生产队住了3个月后,被调到了县里的茶业局。颇具戏剧性的是,寿宁县茶业局的好几个人,都毕业于张天福在解放前创办的“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可以说,他们都是张天福的学生。老校长受到的关照,自然不言而喻。逢年过节,这里的村民干部也都会给张天福送年货和鸡蛋。

1970—1979年,张天福年下放寿宁犀溪、县茶业局和武曲龙虎山茶场,寿宁县茶业局老干部郭尧福曾经和张天福一起工作过,他清楚地记得,在张天福的宿舍墙上,贴着“学、用、人”3个大字。张老以此为座右铭,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当时县茶业局打算把龙虎山的“五七”茶场建成丰产茶园,还要在茶场里安置一批知识青年。茶业局的领导去找张天福求教,还没说几句,张天福满口表态说:“好呀,这很好很好!”随后领导提出,希望他能够去那里做技术支持,张天福很愉快地同意了。到了茶场,张天福受到热烈欢迎。茶场党支部书记兼场长王维椿对大家说:“我们全权委托专家张天福,负责茶场生产,我们全场职工,都要听从他的指导。张天福是茶叶专家,他来这里,场里有关茶叶的问题,由他说了算。哪怕说错了,大家也要按他的意见办。”张天福大感意外,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茶场职工深深鞠了一躬,来表达他对寿宁人民的感恩之情。

重温张老与寿宁茶叶结缘,乃始于那个荒诞岁月被错划为“右派”的蒙冤生涯。1974年夏天,已是64岁、下放寿宁4年后的张天福和14名从省城下乡插队的知青一道,进驻创办不久的龙虎山茶场。从此,他在场里担任专业技术师,整整5年下来,张老兼负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制作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技术领域工作。这期间,张天福抓住“等高梯田、表土回沟、病虫防治”这三方面开展生产。在他的带领下,龙虎山茶场一度成为闽东最好的茶场,亩干毛茶产量高达250多公斤。

张天福在品鉴茶叶

1975年,龙虎山茶场又来了一批“知青”。新鲜劲一过,这些年轻人渐渐没有了刚开始的热情。张天福看在眼里,向王维椿提议:“我想向他们传授科学种茶和加工制茶的知识。”说干就干,张天福带着这些“知青”上茶山,手把手教他们育苗、种植、修剪、施肥、喷农药、采茶、制茶,还编写教材、办墙报,又干了回教书育人的老行当。和张天福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虽然待人随和,做起事情来却十分严谨,遇到别人做错了事,他会当面批评。有一次县里请了几个安溪人来帮忙制茶,结果半夜大家犯困,休息的时候忘了照看茶叶。张天福发现后,毫不留情地骂道:“你们怎么做茶的?香气都已经起了,要杀青了,人还在这里休息。”那时候,张天福被茶场里的人称作“狗精”,不过这可不是贬义词,因为他入道很深,鼻子实在太精灵了。

张天福参观当年龙虎山茶场的制茶机

张天福在寿宁县龙虎山茶场机采茶叶

在龙虎山茶场,张老带领职工和知识青年推广科技成果,改造低产茶园,建立丰产茶园,指导职工改进制茶工艺,和茶场员工、知青们共同生活,一起打拼,呕心沥血、耿耿诚心,在这块倾洒了无数心血的热土上创造了奇迹,终使龙虎山茶场从创始的200多亩扩展到1000多亩;而且茶叶单产、质量、售价名列当时宁德地区第一。茶场连获省、市先进表彰,成为农业生产的样板基地。与此同时,他还建议生产“龙虎山牌”绿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寿宁茶业长足发展。他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喝上产自寿宁的有机茶,每次张天福参观当年自己亲手参与创建的龙虎山茶场时,逢人就说:“我在寿宁整整呆了9年多时光,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

除了龙虎山茶场外,张天福还到各公社、大队的茶场指导、帮忙。那时候交通不便,乡间全靠步行,张天福白天在路上赶来赶去,晚上还给茶场里的工人们讲课。他的那间小房间,经常挤满了人,没有椅子,大家就紧挨着坐在床板上、门槛上听讲。就这样,他在寿宁培养出了一大批茶叶技术能手。

张天福被打成“右派”期间,其中有9年待在寿宁,到了1979年平反才调回福建省农业厅工作。这以后,他虽然人在福州,但是仍然牵挂寿宁的茶业,寿宁县里有人找他帮忙,他都会尽心尽力妥善解决,帮助推进寿宁的茶业发展。

回忆起在寿宁的日子,张天福满怀深情,他说:“寿宁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温和湿润,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造就了寿宁高山茶叶厚、形美、耐泡、香高、味醇的独特品质。”怀着对寿宁的深厚感情,张老一直有一个夙愿:要在有生之年为寿宁再建一个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2011年8月19日,张天福再一次踏进寿宁这片热土,在海拔近1000m的南阳镇龟岭村一片未开发的山地上,百岁高龄的他显得很兴奋,不顾旅途劳顿四处选址,一连3天认真察看地势、水源、土壤,询问气候状况,最终选择在这里新建“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这也是张老通过实践实现了自己怀揣多年的意愿——为振兴寿宁的茶叶产业把脉寻方,谋划良策,开拓场面。

如今,可以告慰张老的是,这里漫山遍野绿景霓裳,已成为以茶为植被、以茶为风景的一部新画卷,即将迎接寿宁茶业春天的到来!

“我作为‘右派’下放,寿宁却将我保护起来。”后来,直到临作古之前,张老仍念念不忘说起这件事来。

猜你喜欢

寿宁龙虎山茶场
北宋茶场探析
新伟茶场
龙虎山:道教发源地
作品赏析(1)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猴妈”和她的猴孩子们
华丽天成的寿宁石雕艺术
伊马茶场
黎平家庭茶场首个“头像+姓名”商标注册成功
毛建华打造国内道家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