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冠词习得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进展

2018-03-01尹洪山刘健

关键词:二语习得研究综述

尹洪山 刘健

[摘 要]冠词是蕴含语义和语用界面信息的功能语类,二语学习者往往难以完全掌握这一跨语言特征。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冠词变异性研究多围绕音韵迁移假说和波动假说展开,然而这两种假说的解释力仍需进一步验证,因此国内冠词习得理论的建构不容忽视。此外,基于冠词的促学研究多局限于其简单用法,缺乏复杂用法的反馈效果验证,所以冠词习得研究宜着眼于不同因素、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综合分析。近年来,诱导产出法后来居上,在冠词习得的研究方法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理论假说;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4-0105-05

Theoretical hypothes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rticles

YIN Hong-shan, LIU J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Articles belong to the functional category entailing semantic and pragmatic interface information, which makes it rather difficult for second language (L2) learners to fully acquire this cross-linguistic feature. In the past decade studies on L2 English article variability in China have been focused on Prosodic Transfer Hypothesis and Fluctuation Hypothesis, whose explanatory power remains to be further verified. Therefore, domestic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acquisition of L2 articles shall not be neglected. In addition, research on the facilitation of article acquisition has been restricted to its simple usage, with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feedback effects on its complex usage missing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argued that studies on the acquisition of article system shall be based on an integrated multi-level analysis of different factors from diverse perspectives. In recent years the elicitation method has become more popular and played an increasing role in research methodology on article acquisition.

Key words:English article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etical hypothesis; literature review

冠詞作为功能词汇,毫无疑问是英语中出现和使用最频繁的词之一,其复杂的用法和语义特征的多样性使得二语习得者在习得冠词的过程中屡屡出现错误,即使水平较高的二语学习者也无可避免,因此冠词二语习得的研究必不可少。相对而言,国外的冠词习得研究起步较早,并提出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研究假设。国内的相关研究直到最近十多年才逐渐兴起,虽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英语冠词习得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在回顾冠词习得的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对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冠词习得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加深人们对冠词习得复杂影响因素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冠词习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冠词习得的理论假说

近十年国内英语冠词习得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冠词变异性原因的探究,其次是从促学方面研究反馈方式对冠词习得的影响。

(一)音韵迁移说

功能词素产出变异性的原因存在两种争论:表征缺失假说和表层曲折缺失假说,这两种假说主要从语言表征有无展开。表征缺失假说由Hawkins等人提出,该假说认为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不可及,二语习得主要受学习者的母语影响,当目标语语言表征与母语一致时,习得者可很好地习得该表征;当母语中没有目标语的相应语言表征时,二语学习者则无法习得该表征[1-3]。根据表征缺失假说,当学习者的母语中无冠词时,学习者二语冠词产出永远达不到目的语标准。而由Lardiere等人提出的表层曲折缺失假说与表征缺失假说则完全对立,表层曲折缺失假说支持普遍语法完全可及说,认为二语习得与母语无关,难点在于句法表征和表层词素形式的匹配[4-5]。一种较新的观点认为,形态句法习得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语音层面的表征差异,音韵特征的迁移对冠词的习得具有阻碍作用[6]。音韵迁移假说从语言界面的角度阐释了形态句法习得的语音制约条件,其理论基础为表层曲折缺失假说和非线性音韵音系学。根据非线性音韵音系学,音系可以划分为音节、音步、音韵词、音韵短语等成分,且具有等级性[7]。语言中给功能语素加以音韵化的方法有四种:独立的音韵词、内部词缀、附着词素和自由词缀(可以和音韵词一起组合成音韵短语),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音韵化的方式[8]。由此音韵迁移假说认为,当学习者母语中没有目的语中所要求的相应功能语素的音韵表征时,学习者很难产出与目的语一致的音韵表征,因为母语音韵表征会干扰二语功能语素表征的产出[6]122。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操土耳其语的学习者在产出英语“冠词+形容词+名词短语”结构时会省略冠词,而在产出英语“冠词+名词短语”结构的时候则不会。根据音韵迁移假说,英语的冠词和弱读限定词都属于第四种音韵表征—自由词缀,它们可以和其他音韵词一起组合成音韵短语,所以允许形容词出现在它们中间。土耳其语中的重读限定词bir是独立音韵词,既可以和其他音韵词一起组合成音韵短语,也允许形容词出现在其中;而弱读限定词bir是附着词素,需依附在音韵词之上,所以不允许形容词的插入,这就解释了操土耳其语的学习者在有形容词参与的名词短语中省略英语冠词的原因。

(二)波动假说

作为英语冠词研究中相对较新的理论,波动假说对解释冠词替代有重要作用,它是基于冠词选择参数理论提出的一种假说[9]3-69。Ionin等通过对英语和萨摩恩语等语言冠词系统的分析发现,限定性和特指性是冠词选择中的两种参数值,并由此提出了英语冠词选择参数理论:在有且只有两个冠词的语言中,冠词是通过限定性和特指性来区分的[9]3-69。限定性体现了说话者和听话者共有的内容,即双方都知道某名词短语所提及的事物;特指性体现的是说话者自己的知识,说话者可能有意要提及某一特定事物,因为该事物具有说话者想提及的特征[10]36。英语冠词选择参数只适合有冠词的语言且每种语言只能选择一种参数来区分冠词,如英语是用第一种参数限定性来区分冠词,而萨摩恩语则取第二个参数。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参数并不相互排斥,在具有限定性特征的同时,也可以有特指性特征或非特指性特征;在具有非限定性特征的同时,也可以有特指性或非特指性的特征。

在冠詞选择参数的基础上,Ionin 等提出波动假说,认为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具有完全可及性,如果母语中缺少冠词系统,二语学习者在开始习得冠词时会在两种参数值之间波动,直到足够的二语输入使其可以设定正确的参数值,从而完全习得冠词[9]16 。

目前该假说已得到部分验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波动假说是否也同样适应于母语有冠词的英语学习者,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其冠词使用情况为何与该假说出现不符的预测[11]136-142;等等。波动假说如得到普遍验证,将会是普遍语法可及性问题的极有力解释。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而为波动假说提供有力的证据。

(三)互动假说与互动反馈理论

互动假说是在Long在Krashen的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2-13]。Krashen和Long 都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但 Long认为Krashen的输入假说忽视了互动,即忽视了意义协商对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作用。互动假说认为意义协商可以触发纠正性反馈,纠正性反馈则能让学习者很好地意识到并修改产生的错误,这有利于加强输入的可理解性,对功能语类的习得具有促进作用。Swain则强调了输出的重要性,认为没有输出就无法检验输入是否真正被理解,就不能提供纠正性反馈,也就不存在意义的协商过程。在此基础上,Swain提出了自己的输出假说[14]。Gass整合了上述三种假说的观点,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从可理解性输入开始到学习者进行意义协商、纠正性反馈再到语言输出的过程[15]。经过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Long对早期的互动假说进行了重新阐释,他把输入、互动、输出纳入一个整体,形成了完整的互动假说[16]。

Lyster 和Ranta进一步发展了互动假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动反馈理论。他们将反馈分为六种类型:重述(用正确的形式复述学习者所用的错误句子),显性修正(直接指出错误并修正),澄清请求(要求学习者复述一遍错误的句子),元语言反馈(通过给予语法规则提示等让学习者自我修正),引导(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出学生的正确形式),重复(重复错误的地方或整个句子)[17]。近几年,互动反馈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互动反馈与冠词习得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二、国内英语冠词习得的研究进展

(一)对于冠词错误类型的研究

冠词的错误类型有三种:冠词冗余、冠词缺失和冠词替代。其中以后两种最为常见,学者们也多围绕这两种错误展开研究。

1.冠词替代。冠词替代错误(即定冠词与不定冠词相互替代)在二语学习者冠词产出中是十分常见的,对于冠词替代这一变异性类型,国内学者大多围绕波动理论展开讨论。根据波动理论,在母语无冠词的情况下,学习者将以特指性区分冠词。国内学者对波动理论的验证结果不一致:戴炜栋、韦理对40名汉语受试者和10名英语本族语者进行强制选择提取任务,分析数据后发现结论与波动假说的预测不符,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冠词时没有在限定性和特指性两个参数值之间波动,即特指性没有产生影响,因此波动假说不适应于中国英语学习者[11]136-142。而马拯针对96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特指性影响了冠词的使用,波动假说适应于中国学生[18],这与戴炜栋、韦理的结论不符。张京鱼、马拯对该问题又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结果再一次验证了马拯之前的结论。他们认为戴炜栋、韦理先前研究中所分的中级组实际上应是高级水平,所以影响了实验结果[19]。

虽然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了波动假说,但是波动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替代的解释力还不能妄下定论,目前仍需大量实证研究数据以及各因素的综合分析才能成竹在胸。

2.冠词缺失。冠词缺失又称冠词漏用或冠词省略,是冠词变异性的特征之一。近年来对英语冠词缺失的影响因素研究如下:朱叶秋、文秋芳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的调查发现,冠词漏用与冠词滥用的现象同时存在,母语中缺乏冠词体系是学习者冠词漏用的主要原因[20]62。黄小萍首次界定了冠词省略的定义并区分了零冠词与冠词省略的异同。她指出,冠词省略是省略名词前该有的不定冠词或定冠词;冠词省略要与零冠词和无冠词形式区分开来。除此之外,黄小萍使用语料库方法调查英语冠词在固定短语中的冠词省略情况,分别分析了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省略的范围,并根据英美两国冠词省略实例得出结论:冠词省略是一种趋势。该作者认为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有:(1)受邻近修饰语的影响,(2)语法结构简化的需要,(3)冗余信息的省略,(4)零冠词和冠词省略的界限混淆[21]。该研究只涉及冠词的固定短语用法,没有考虑到语境因素的作用,所以研究结果不能用于解释所有冠词省略现象。另有杨梅在音韵迁移假说基础上分析了汉语量名短语音韵结构并对比了汉英限定词短语音韵结构的异同;通过改错测试收集数据发现音韵迁移假说只能部分解释中国学习者冠词省略现象,而不能解释形容词对冠词使用的影响。她进一步指出:英语冠词是集多种意义、形式于一身的功能词,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才能深入理解以至解释冠词习得的难题[22]。邵士样、吴庄通过诱导产出法(让高、低水平组用英语描述一个提前设计好的故事)引出冠词的使用。研究发现低水平组普遍出现冠词缺失现象。根据研究结果,他们认为低水平学习者在初始阶段并没有习得英语的DP结构,而是直接利用汉语的相应结构表示英语的有指名词成分[23]。

从以上研究中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过于机械且单一,不仅普遍缺乏不同语境下的冠词使用数据,而且没有涉及各因素的综合层面分析。至于音韵迁移假说对冠词缺失的解释力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修正性反馈与冠词研究

近几年修正性反馈与冠词习得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主要研究情况为:张凯、王同顺研究了口头反馈类型(直接纠错、提示加直接纠错、澄清请求加元语言反馈)对英语冠词在书面写作中的习得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反馈方式对冠词习得均产生效应,其中澄清请求加元语言反馈(即深层协商)与直接纠错反馈、提示加直接纠错反馈相比,更能促进冠词习得发展[24]。姜琳、陈锦选取某高校非英语专业92名学生,采用“前测—干预—后测—延迟后测”的实验设计,考察了两种书面反馈(元语言反馈和直接反馈)对英语冠词显性、隐性知识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反馈方式都能促进英语冠词显性知识的发展,且二者效果相差不大,但元语言反馈比直接反馈在促进隐性知识发展上更具优势[25]。周杰对8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间隔性测试,探讨了修正性反馈中重述、元语言反馈和重述加元语言反馈对学习者英语冠词系统习得的影响。该实验发现这三种反馈方式对英语冠词学习者的习得发展均有效。其中重述加元语言反馈组的方式效果最显著,元语言反馈组次之,重述组的效果最小[26]。

目前的研究皆证实了修正性反馈对英语冠词习得的促进作用,但实验的范围仅限于对简单冠词用法的反馈(首次提及和再次提及的用法),至于修正性反馈是否对复杂冠词用法有效还有待探讨。

(三)其他层面的冠词研究

2008年以前国内的冠词习得研究仅限于书面语,对英语学习者在口语中使用冠词情况的研究寥寥无几。朱叶秋、文秋芳开启了口语中冠词使用的调查研究[20]60-63,此后,学者们陆续研究了不同水平学习者在口语中的冠词使用情况[27-28]。除了口语方面的研究外,还有以下新层面的探究:周保国研究了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英语冠词习得的影响,他认为儿童与成人拥有不同的认知学习风格。儿童倾向于用分化的方法处理新信息,即当新输入与已有体系不符时,对已有体系进行改变;而成人则倾向于采用同化的方式处理新信息,即将已有的规则强加到新输入上,原有规则体系不作变化。这样一来,成人冠词学习者就很有可能排斥英语中某些冠词用法而导致冠词使用错误的出现[29]。刘艾娟、戴曼纯、李芝从特征组合视角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者采用口语测试任务、诱导性书面产出任务、短文改错和诱导性冠词选择填空四种测试工具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较之于不定冠词和定冠词,零冠词的习得于受试者而言似乎更困难。研究认为这是由于零冠词的特征重组复杂度最高,因此习得难度最大,其中重组复杂度与特征重组数量、性质、母语干扰等多种因素有关[28]385-397。张德禄、孙治国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系统地区分了零冠词和零用冠词,很好地解释了冠词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了冠词系统的核心部分[30]。邵士洋、吴庄在语言接口视角下,采用诱导产出法对120名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语篇中冠词使用情况进行考察,结果验证了起初的假设,即低水平学习者开始未能习得英语DP结构,但最终可以习得;对于冠词表达定指性的这一句法-语用接口知识将难以被最终习得[23]552-561。

(四)冠词习得的研究方法

近十年来,研究者大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对冠词习得情况进行数据采集:语料库法、强制性选择法和诱导产出法。

朱叶秋、文秋芳使用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录音语料库进行冠词研究,发现定冠词使用正确率最高,不定冠词次之,零冠词最低[20]60-63,然而这个结论不能说明学生的真实情况。一方面,这项研究是基于学生的口语产出,在冠词知识书面测试中的结果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该结果是依据学生总体成绩得出的,但是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冠词掌握情况,正确的使用形式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冠词用法,其间猜测性等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着冠词使用。朱叶秋、文秋芳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口语语料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冠词习得情况,数据显示口语水平与冠词使用无关,然而经过个案分析后发现不同水平者在冠词使用错误的广度和深度上有较大差异[27]。刘艾娟、戴曼纯、李芝对实验的口语产出语料进行分析也发现冠词使用准确度与语法水平之间无明显关联。但是通过分析受试者在四种不同任务中的表现,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学生英语语法水平越高,冠词使用准确率越高[28]385-397。

概而言之,口语产出数据不能单方面地说明冠词的习得情况,书面测试是不可或缺的;研究结果不可单凭成绩判定,个体差异性分析不容忽视。语料库法虽然方便,但语料库是前人经过特定的方法在特定的测试中得出的数据,研究者对于语料库的控制十分有限,因此所需数据的收集也是有限的。再者,由于语料库法缺乏互动性,即利用语料库得出的结论是基于数据的机械的结论,研究者对受试当时的心理情况等无从得知,所以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强制性选择任务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调查问卷形式、测试题形式、改错形式等,近年来学者多用该方法进行冠词波动理论验证[11,18-19],也有学者进行音韵迁移假说验证[22]。与语料库法不同的是,强制性选择方法对研究的控制性极强,主要是通过设定特定的句法和语义、语用环境,直接针对和控制所需要的冠词产出。该方法的缺陷也不难看出:研究目标对受试者开放,在清楚研究目标的情况下,受试者对测试的内容会比较敏感,从而刻意地调动所有有关冠词的知识,而不是第一反应所做的决定,结果的正确率往往比非强制性任务结果要高。另外,强制性提取任务和语料库法一样无法得知受试者当时的心理状态,通常可在强制性提取任务后加一个跟踪采访以较好地弥补该缺陷,但语料库法行不通。

由于语料库法和强制性选择提取任务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所以为了使结果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许多研究者采用诱导产出法收集数据[23, 28]。诱导产出法即通过描述图片、翻译句子/短文等引出相应冠词使用,相較于强制性选择法,诱导产出法不易透露研究目标,能减少受试者产出冠词的刻意性,增加结果的准确性;与语料库法相比较,诱导性产出法有更好的控制所需数据产出的优势。相比之前两种方法,诱导性产出法似乎更胜一筹。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英语冠词习得研究仍存在许多待完善之处:波动理论和音韵迁移假说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使用的解释力需要进一步验证;纠正性反馈研究还需扩大冠词用法范围,应结合学习者个人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冠词本身用法多且复杂,冠詞的使用与语义、句法、语用等各层面都密切相关,研究者应首先注意到这一点,在研究中宜着眼于多层面和视角进行综合分析。此外,研究者还应了解各研究方法的优势与缺陷,正确选择研究方法,不应过多地依赖定量数据而忽视了学习者个体差异分析。同时由于国内冠词习得的研究均是基于国外理论基础而展开的,所以国内冠词习得理论的建构亦应加快步伐。希望本文可以对研究者有所启发,并在冠词习得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解决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冠词使用难题。

[参考文献]

[1]Hawkins R, Chan C. The partial availability of universal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failed functional hypothesis”[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97(13): 187-226.

[2]Hawkins R,  Liszka S. Locating the source of defective past tense marking in advanced L2 English speakers[M]// R van Hout, Hulk A, Kuiken F, Towell R. The Interface between Syntax and Lexic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3: 21-44.

[3]Tsimpli I. Clitics and determiners in L2 Greek[M]// Liceras M, Zobl H, Goodluck H. Proceedings of the 6th Gener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ference ( GASLA 2002 ) : L2 Links. Somerville, MA. : Cascadilla Proceedings Project, 2003: 331-339.

[4]Lardiere D. Dissociating Syntax from Morphology in a Divergent End-state Grammar[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998(14): 359-375.

[5]Lardiere D. Mapping features to form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Archibald J.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Oxford: Blackwell, 2000: 102-129.

[6]Goad H, White L. Ultimate attainment of L2 inflections: Effect of L1 prosodic structure[M]// Foster-Cohen S, Smith M, Sorace A , Ota M . EUROSLA Yearbook: Vol. 4.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119-145.

[7]Pepperkamp S. Prosodic Words [M]. The Hague: Holland Academic Graphics, 1997.

[8]Selkirk E. The prosodic structure of function words[M]// L Morgan  J, Demuth K. Signal to Syntax: Bootstrapping from Speech to Grammar in Early Acquisi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6: 187-214.

[9]Ionin T , Ko H,  Wexler K. Article semantics in L2 acquisition: the role of specificity[J].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4(12): 3-69.

[10]常辉.冠词习得与中介语句法损伤研究[J].外国语,2009(6):35-46.

[11]戴炜栋,韦理.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语义特例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2):136-142.

[12]Long M. Native speaker or 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 126-141.

[13]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

[14]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 Gass S, Madden C.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 235-253.

[15]Gass S. Integrating research areas: a framework for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8(9): 198-217.

[16]Long M H. The role of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Ritche W C , Bhatia T K .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96: 413-468.

[17]Lyster R, Ranta L.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7(1): 37-66.

[18] 马拯.特指性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影响[J].当代外语研究,2010(4):38-42.

[19]张京鱼,马拯. 特指性在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5):66-72.

[20]朱叶秋,文秋芳. 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冠词的研究[J].外语教学,2008(3):60-63.

[21]黄小萍.英语冠词省略的现状及其成因[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22-28.

[22]杨梅.中国学生英语冠词的二语产出:关于音韵迁移假说的实证检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1):65-79.

[23]邵士洋,吴庄. 语言接口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17(4):552-561.

[24]张凯,王同顺. 口头反馈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和介词习得效果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64-70.

[25]姜琳,陈锦.书面纠正性反馈对英语冠词显性、隐性知识发展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6):48-55.

[26]周杰. 重述和元语言反馈对英语冠词习得的影响[J].外语与翻译,2016(3):64-69.

[27] 朱叶秋,文秋芳.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中冠词的使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37-41.

[28]劉艾娟,戴曼纯,李芝.特征组装视角的英语冠词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385-397.

[29]周保国. 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二语习得信息处理的影响—来自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2010(2):126-132.

[30]张德禄,孙志国. 零冠词与零用冠词系统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2014(3):25-31.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研究综述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