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彤贤:76岁的他,让中国的海港重型机械称霸全球

2018-03-01

东西南北 2018年1期
关键词:上海港振华温哥华

一个本可以退休颐养天年的老人,59岁创业,76岁“打脸”奥巴马,向世界诠釋了什么是中国制造。

2013年3月29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来到迈阿密港口发表演说,主题是振兴“美国制造”。毕竟,在美国看来,这些年来,中国人抢走了美国人太多制造业岗位,是美国实体经济萎缩的“罪魁祸首”。

这事关美国经济,甚至国家荣誉,所以,码头上的起重机专门挂起了美国国旗。

奥巴马演讲滔滔不绝、振奋人心,但突然发生了尴尬一幕:一股大风刮来,吹开美国国旗,露出了几个中国汉字,定睛一看,原来是中国上海振华重工的商标。

结果,宣扬“美国制造”的演讲,却为中国制造的振华做了一次大大的广告。

白宫这一“掩耳盗铃”的做法,引发美国媒体和网友的议论。

美国媒体CNN对这一“插曲”全过程进行了报道,报道介绍了上海振华重工的基本情况,并调侃白宫工作人员下次挂国旗时该“换条更结实的绳子”(比如,made in China)。

美国巴斯造船厂建造中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用的吊车上面也印着“SPMC”:上海港机股份制造(现被振华收购)。

虽然五角大楼和防务问题专家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不应该让中国企业参与到美国军事项目之中。但让美国人无奈的是,整个美国西太平洋的港口和造船厂遍布着以振华为代表的中国重工机械。

中国港机是怎么从无到有,称霸世界的呢?这就要从振华的创始人管彤贤说起……

管彤贤,195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分配到交通部任技术员,一直默默无闻,最后干到了交通部水运司副处长。1992年,他59岁,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个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讲话”却激发了他多年的一个梦想。

“我们有机械制造业为什么总是进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机呢?为什么自己不能干?”他任副处长时,看到国内的港口起重机全部都是从国外高价进口的,还是二手货。而当时国产港机还不如外国的淘汰货,国外的同行和船运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国。

“你没见到外国人那种傲慢,根本看不起我们。”老外的鄙夷激发了管彤贤的斗志,他要完成自己的梦想:“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港口,就要有中国港机的产品!”

于是,他在59岁下海创业,成立了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起名振华,就是要振兴中华!

公司刚成立时,全部身家就是他从上海港机厂要了一块地皮,作价50万美元,还有香港一家公司的投资50万美元,资产一共100万美元。这家美其名曰的“中外合资企业”,只有三间简陋的办公室和从上海港机厂分过来的十几个人,既无资金也无技术。当时,三菱、三星和克虏伯等掌控着全球95%的市场份额,而当时中国最强的上海港机厂只能生产几个中小型门吊和散货机械,对于一穷二白的振华来说,连个国际招标的资格都没有。想打入国际市场,在别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管彤贤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

1992年底,什么都没有的他果断参与加拿大温哥华港的竞标。他借“上海港机”的名义,以报价低30%、白搭百万美元运费,把这“第一单”抢到了手。虽然这是个赔本的买卖,但在管彤贤看来,这是赔钱赚吆喝,树立振华国际品牌形象的好机会。

振华全体成员呕心沥血,把自己的港机打造成了“工艺品”,第一单没完工,温哥华港就立刻追加了第二单。加拿大温哥华港让振华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经过18年的打拼,如今振华垄断了全球的港口机械市场,市场份额达到了82%,出口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8年雄踞世界第一!振华让世界认识到了什么是中国制造。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港机企业的老总,他的企业拥有2000多科研人员的强力配置,外加每年2%产值的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诞生一项世界第一”,这令振华逐渐占据了港机技术的全球制高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海港振华温哥华
承载百年世博情 远帆归航“上海港”
承载百年世博情 远帆归航“上海港”
上海发布上海港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通告
上海港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异域见闻
乡村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