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重频动目标检测雷达对相参有源干扰的抗干扰能力分析

2018-02-28景军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雷达

景军

摘要 简要介绍了相参有源干扰在现代雷达电子战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给出了几种典型的干扰信号产生方法以及对传统低重频脉冲多普勒防空雷达的干扰效能仿真。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参有源干扰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高重频、多脉冲相参积累动目标检测、精细化速度通道检测从信号处理层面提高雷达抗干扰能力的思路,模拟了三种典型高重频动目标检测雷達重频、脉宽、带宽、调制样式等主要参数,给出了在相同相参干扰条件下的抗干扰能力仿真,并同传统雷达的抗干扰效能进行了对比,得出了高重频动目标检测雷达能够有效提高抗相参有源干扰能力的结论。

【关键词】雷达 高重频 动目标检测 相参有源干扰 抗干扰效能

雷达干扰与抗干扰是现代电子战中最主要的领域之一,而雷达有源干扰又一直是干扰雷达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手段,广泛的使用于电子战飞机、各种平台载自卫式雷达干扰机和要地有源防御装备中。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相参有源干扰的手段和方法,并以自卫式干扰机为例给出其对传统防空雷达的干扰效能评估。

1 相参有源干扰的主要方法

常见相参有源干扰方法主要有:卷积噪声干扰、SMSP干扰、C&I干扰、密集假目标干扰、组群假目标及拖拽式干扰。

1.1 卷积噪声干扰

从仿真结果看,当干信比为40dBe时,在三种低重频参数情况下,对于各种干扰方式,无论距离域还是速度域均能实现有效干扰。即使由于雷达和干扰机频率源的不一致性带来了干扰频谱的扩展,降低了有效干扰功率谱密度,但是由于重频较低,大部分干扰功率折叠到了雷达有效分析带宽内,依然可以对雷达形成强烈干扰;即使进行相参积累、增加多普勒滤波,也无法有效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3 高重频动目标检测雷达的抗干扰思路和方法

下面从提高重复脉冲频率、增加相参脉冲积累数量、增加多普勒分析带宽等对地动目标检测雷达去除地杂波的常用手段入手,提出在算法层面利用高重频和多脉冲相参积累特性在时、频域有效对抗相参有源干扰的思路和方法。

高重频一般和短脉冲结合使用,以雷达发射信号占空比一般不大于20%推算,50KHz重频以上的脉冲宽度小于5us。按第二节中提出的转发延迟3us来看,其脉冲延迟将大于脉冲宽度的50%以上,需依靠更大的干信比带来的时间旁瓣展宽覆盖目标所在距离单元;同时,由于收发分时,除去收发切换时间,脉冲转发完整率小于50%,干扰信号脉压增益大大降低,同样需靠更高的干信比弥补;第三,若重频PRF大于目标多普勒带宽、且大于雷达与干扰机频率源间的频率抖动带宽,在高重频条件下即使积累脉冲数较多,积累时间也相对较短,可忽略这段时间内目标速度变化,多普勒频率展宽小于350Hz,经过多普勒滤波器滤波后,干扰信号功率将均匀分布在以干扰机调制的干扰信号多普勒频率周围士20KHz的多普勒通道中,有效频谱干扰功率大大降低。若结合宽带捷变频技术,增大干扰机对雷达信号的捕获难度、增加捕获时间延迟,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4 高重频动目标检测雷达抗相参有源干扰效能仿真及评估

下面模拟三种高重频雷达参数f表5),并根据第二节提出的技术条件,给出4种相参有源干扰信号在高重频雷达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功率损耗。

4.1 卷积噪声干扰

卷积噪声干扰对应的干扰信号增益如表1所示,卷积噪声干扰效果如图7、图8所示。

4.2 SMSP干扰

4.2.1 C&I干扰

和第二节类似,C&I干扰性能类似SMSP干扰在此就不再给出。

4.2.2 密集假目标及假目标拖拽欺骗干扰

由上述仿真结果对比第二节,采用高重频多脉冲积累动目标检测技术,对于4种相参有源干扰,信干比最低分别提高了7.ldB、12.4dB、9.2dB和10.8dB。因此,在大多数条件下,高重频动目标检测雷达对相参有源干扰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 结语

雷达抗干扰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与雷达干扰是一对典型矛与盾的关系,并且呈现交替发展、分时占优的局面。高重频多脉冲积累动目标检测技术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乃至消除干扰信号对雷达的影响,但在真正的作战环境中,还需要和其他先进抗干扰方式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雷达系统抗干扰性能。

参考文献

[1]张锡祥,刘永坚,王国宏,电子战技术与应用:雷达对抗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6-68

[2]王大军,孙亮亮.雷达诱偏系统相干诱偏与非相干诱偏效果分析[J].现代雷达,2007,7:24-27.

[3] Yongping,L, Ying X,Bin.T. SMSP jamming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atchedSignal transform. in ComputationalProblem-Solving,2011

Internat ionalConference on (2011

ICCP).2011: 182-185。

[4]王军宁,杨绍全,单脉冲导引头对多干扰源的角分辨[J].现代雷达,2002,5:53—57.

猜你喜欢

雷达
2022/2023年度雷达未来之星发布
有雷达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雷达欺骗干扰的现状与困惑
雷达
基于小波和Hu 矩的飑线雷达回波识别
班上的“小雷达”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
基于AA的多通道雷达自适应抗干扰方法
现代“千里眼”——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