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植被污染物的分析和处理

2018-02-28瞿晓斌

现代农业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湿地植被

瞿晓斌

【摘   要】 最近几年我国农业飞速发展,过度使用农药以及化肥,周围河流受到非常严重的污染。湿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湿地,对农业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调查河套地区所有的湿地的情况,对湿地的植被以及水文等进行分析,探讨湿地植被通过怎样的方式缓解农业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关键词】 湿地;植被;污染处理

Wetland vegetation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pollutants

Qu  Xiaobin

(Yuyang district forestry bureau ,Hubei shiyan   4425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rivers around our country are seriously polluted by the excessive use of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Wetland resources rich areas can make full use of wetlands to deal with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agricultu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ituation of all wetlands in Hetao area, analyzes the vegetation and hydrology of the wetland, and discuss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wetland vegetation can alleviate the pressure caused by agricultural pollutants to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wetland; vegetation; pollution treatment

濕地有强大的生产力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公认的重要资源。湿地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湿地还具有强大的生意效益以及环境调节能力。湿地调节环境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改善气候、消减污染、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洪排涝等,并且为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湿地生态系统有着很强的自净能力,植被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增强对植被的系统管理,植被是可以大大提高湿地的净化率,增长使用的期限,挺水类植物是湿地的主要植物,此类植物具有吸收同化污染物以及拦截、过滤污染物的效果,有一小部分植物还具有抑制藻类生长的效果。在最开始湿地植被净化污染物主要依赖香蒲、芦苇以及凤眼莲等数量较大的水生植物,香蒲和芦苇比较难高大,适合湿地植被的建设:凤眼莲特别容易繁殖扩散,会对局部地区水体造成灾难,目前不在提倡使用,还有很多学者认为,选用当地具有优势的植物,凸显生物多样性的特色是提升湿地净化能力的主要。

1  检测方法

1.1  污水主要污染物质的测定

COD使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总氮的测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铵态氮使用的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总磷的测定钼锑抗比色法等。

1.2  测定植物中N、P的含量

总氮的测定主要是使用硫酸消解,凯氏定氮法;总磷的测定使用砂子基质来吸附N和P从而从测定两种物质的含量;总氮的测定使用凯氏定氮法,硫酸消解;P可以使用高氯酸-硫酸消解。

2  湿地植被配置、选择以及退化情况

2.1  选择的原则

湿地植被主要遵循一下几条原则:优先考虑适合当地抗逆性比较强的湿地植物;优先考虑有良好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优先考虑根系较发达、茎叶比较茂盛的、生物数量比较大的植物;优先考虑生长期较长的植物;根据水深来选择适当的植物,注重植物和湿地之间的搭配;优先选择有一定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用途较多的植物。除此以外,因为项目内的区域是饮用水保护地,为了保证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绝对不能选择具有毒性的植物进行种植。如果湿地在城市的建设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可以适当的考虑观赏的需求。

2.2  植物选择和配置

在对植物进行选择时,要考湿地周围环境以及植物现状,在确定植物对湿地水质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以及保证生物安全的基础之上,适当的增加湿地的植物种类,大大提高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供选择的湿地植物主要有芦苇、香蒲、灯心草、再力花、浮水植物等等。

2.3  湿地退化的情况

湿地退化主要原因是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度以及不合理的利用进而引起此地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遭到破坏、生产力不断下降、功能大大衰退、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和湿地的能力不断衰退、湿地的资源逐渐失去等种种现象,因此还会引起气候的改变、水资源减少和许多自然灾害。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是最直观的一种表现,这也是衡量湿地退化的重要标准之一。研究证明: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因为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全球二分之一的湿地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出现了丧失和退化。有关调查显示两百多年过去了,美国的湿地面积已经减少了五成,没有消失的湿地也出现了退化的现象。全世界的湿地在不断地减少,为人类服务提供的服务以及产品都被削弱,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能力也在不断减弱。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以及过度捕捞,致使湿地的资源不断减少。湿地由于大面积开发,工业生产的排放物造成湿地受到严重的破坏,营养富集是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工农业产生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法湿地中,给湿地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造成湿地水质净化的功能不断下降,水的品质也在下降。在这二十年里,许多高原湿地已经出现非常明显的退化现象,按照各地区的气象来统计,对资料进行分析,湿地的气温也会有所增长。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降雨量的减少,蒸发量过大,径流的补水能力减弱:人类过度的开垦、围湖造田水环境的持续恶化。

3  针对植被进行改良性设计

选择适合湿地种植的植物,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以及稳定湿地的净化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植物选择的时候尽可能的增加该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一个生态系统之中生存的物种越多,构成的结构越复杂,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稳定性比较强的植物对去除磷有着很大的帮助。潜流的湿地更适合种植较长以及浓密根系的植物。目前湿地植被主要分为一级和二级生物,一级和二级石床,主要是为了种植美人蕉、蒲草、风车草、芦苇、席草、伞草。

在种植时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种植适宜在本地生长的植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的植被,还要对该植物的脱硫除磷的效果进行详细的研究,主要是为了给湿地除去污染物提供更多不同品种的植物。

4  植被的不同去除效果的对比

植被的不同对TP,BOD,TN,-N,COD,铵根的平均除去率存在一定差异,针对TN的去除率主要表现为茭白<芦苇<鸢尾<香蒲,香蒲和鸢尾TN的去除率的差异不太明显(P>0.05),两者香蒲和鸢尾TN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P>0.05);针对TP去除率主要表现为茭白<鸢尾<香蒲<芦苇,四种植被针对铵根的去除差异都不太明显(P>0.05);四种植被针对BOD5去除率差异不太明显,主要表现为茭白<香蒲<芦苇<鸢尾,芦苇以及鸢尾去除率有明显差异(P<0.05);四种植被针对COD去除效率主要表现为香蒲<茭白<鸢尾<芦苇,四种植被对COD的去除效率差异比较明显(P>0.05)。根据上述的结果来看,四种植被针对TP的去除效率最高,针对BOD的去除效率第二,针对COD的去除效率最低。

5  结语

湿地中的植被可以对废水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截流,还可以通过微生物来对污水进行净化,这些特点也是湿地可以较好净化污水效果的原因之一。在一般情况之下,为提升微生物挂膜空间来增强净化水的能力。湿地经常会使用空隙较大的砾石来做为湿地的基质填料。通过调查就可以发现,湿地植被针对氮元素吸收有较好的效果,然而对TP的去除率效果较差,因为湿地植被可以对污水以及废水中的杂质来截流并且过滤,微生物也可以很好吸收废水中的N、P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更新湿地处理的技术,提高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率。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决定了这个系统的稳定性,物种较多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相对较强的。植被种类的不同,對水中成分的吸收也不相同。对湿地进行建设时,尽量将植物多元化,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机制填料,充分发挥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凌之.现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改进性研究[J]环境科      学导刊.2017,36(3).95-98.

[2] 李伟斯,李长虹,徐 斌,李修岭.人工湿地植被净化水质效      果及其氮磷累积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3).251-257.

[3] 胡世琴.人工湿地不同植被净化污水效果及其氮磷累积         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1)201-205.

[4] 袁东海,任全进,高士祥,张 洪,尹大强,王连生.几种湿地     植物净化生活污水 COD、总氮效果比较[J]应用生态学             报.2004,15(12)2338-2340.

猜你喜欢

湿地植被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公路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新技术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浅谈盘锦芦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