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体系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2018-02-28郭继红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道德教育途径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创新法治教育内容与方式;营造良好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关键词】 法治体系;法治教育;道德教育;途径

一、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为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法治的观念,提升学生依法行事的能力,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

1、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人才培养,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大学生各方面发展都还不够成熟,又身处巨大变革的社会中,社会各方面给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法治意识,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才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合理地去分析和对待。

其次,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带来了社会的巨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给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大学生在求职中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加之求职心切,对求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陷阱无法辨别,容易误入歧途,给自己带来损害。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维权意识,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2、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助于法治精神的发扬和法治理念的普及,奠定社会法治建设的民众基础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全民族法律素质提高的关键,他们具有怎样的法律素养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是实施全民法治教育的突破口。对大学生实行科学和系统的法治教育,能让他们有效地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主动意识,进而自主维护法律的权威并遵循法律的约束。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了良好的法治意识,在步入社会后,他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身边的人,他们会成为法治思想的宣传者与传播者,成为社会中遵纪守法的典范,从而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

3、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法津知识与法治思想的教育和宣传,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素质的活动。道德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传授伦理道德知识,使其做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其道德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活动。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其了解外在于个人的国家社会的法治建设要求,而道德教育是让大学生通过提高内在的思想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了,其道德水准也会同步提高,反之亦然。

二、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关键在于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尤其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1、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

首先,要培育法律至上的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根本上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基本设置等最根本的问题。宪法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宪法居于法律体系中最核心的地位,是其他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我们要通过宪法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对法律的信念和树立起法律至上的信仰,使大学生能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其次,要树立权利义务意识。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义务意识,是法治国家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法治意识。我们要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不仅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个人的义务。大学生既要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又要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习惯。

最后,培育良好的守法、用法意识。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增強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法治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全民的守法、用法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守法教育可以从遵守校规校纪做起。比如,在考试中,通过宣传诚信应考,遵守学校相关守则和规范的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当然,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法,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要使学生明白哪些途径可以寻求到法律的保护和帮助。

2、创新法治教育内容与方式

第一,要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高校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认识法治的重要作用。高校可以和相关部门合作,如邀请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结合实践中的经典、热点案例为学生讲课,帮助学生更多了解法律的实际运用,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高校也可以组织法治知识辩论赛、法治宣传等活动,将枯燥的法条和记忆性的知识与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也可以组织大学生旁听有关的公开审判,让学生充分感受法庭审判的严谨,法庭上激烈的辩论,对事实的调查,对法律条文的应用等等,让学生对法律知识及其应用有更深刻的体会。

第二,丰富大学生法治教育载体与方法。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家五年普法规划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开展法律学习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高校可设立如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咨询服务所、普法协会等专门从事法律服务的组织,通过这些组织为大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有法律需求的学生提供帮助。

充分发挥宣传手册和校园宣传栏的作用,可以结合高校校园易发多发的法律问题,编写大学生法治教育宣传手册,向全体学生发放并组织专题学习。开设“大学生法治教育”宣传专栏,可以将国家法治建设的最新思想和精神传达给学生,将社会中发生的法律相关事件及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社会法治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成为新的途径。高校可以合理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法治教育,定期发布法治教育相关的知识,交流、讨论当下最热的法律问题,为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

3、营造良好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校园法治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首先,高校应实行标准化的教育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校园氛围。特别是要明确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学生明白法就在身边,自己既受法律的保护,也受法律的约束。高校要严明校规校纪、严格管理,这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理解法治的内涵。

其次,学校还应将法治文化有效地融合到校园环境的打造中。高校应结合实际,将校园法治宣传与环境默然融合,在校园环境的一草一木中融入法律元素,达到实用、审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张德江.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J].求是,2014.24.

[2] 沙艳蕾.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34(02)114-117.

[3] 李全文.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中的大学生法治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68-70.

[4] 張振芝,周美艳.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学路径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7.06.92-95.

[5] 陈大文,周扬洋.在改进中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7.74-78.

[6] 张阿兰.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特区经济,2018.07.155-157.

【作者简介】

郭继红(198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道德教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