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发火未必就是好父母

2018-02-28大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号玩儿育儿

大J,百万粉丝微信公众号“大J小D”的创始人。因为照顾早产的女儿,她结识了很多纽约著名的育儿专家,学习了专业的儿童早期教育,著有《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和《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两本畅销书。2018年,本刊特别邀请大J,和大家分享她最走心、最有温度、最接地气的育儿实践心得。

在公号里,有位妈妈给我留言。她带孩子去游乐场,最后一个项目是搭建乐高玩具车,孩子玩儿了几下就不想玩儿了。这位妈妈心里清楚,孩子玩儿了一整天,很累了。但她又觉得孩子快3岁了,不能养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于是就坚持让孩子搭完。孩子开始抗拒,妈妈就更觉得他做事没恒心,愈发要让他坚持完成。最终,原本很开心的一天,以孩子崩溃大哭收尾了。

这位妈妈说:“其实我能理解孩子,咱们大人累了也会犯懒。但是,我看很多育儿书上都说,3岁孩子的关注力可以有始有终完成一件事了,培养坚毅的品质就是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就坚持着。但看到孩子大哭,我也很困惑,我這么做到底对不对?”

这位妈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我是火暴脾气,于是,当妈妈的头一年,我把重点都放在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上。我学了很多技巧,面对女儿时永远都是微笑、神采奕奕、精神百倍的。书上不是说了嘛,妈妈的状态很重要,因此我需要这样要求自己。

但小D接近一岁时,我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情绪崩溃。那天,小D因为某件事而大哭,原本只是一件特别小的事,但我失控了,对着她大声吼叫,然后和她一起哭。小D吓到了,我也被自己吓到了。

那次后,我和小D的认知老师分享了这件事,作为两个孩子妈妈的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对我说,“你假装一个完美的妈妈太久了,你累了。”这是一份多大的理解和包容!是啊,因为我学习了育儿知识,我要求自己不能发火,甚至连一点点不昂扬的情绪都不能有。我被育儿知识绑架了,我要求自己做一个不真实的人,一个完全没有负面情绪的标准妈妈。可惜,所有被压抑的情绪一直存在着,它们最终以一个更加激烈的形式爆发了。

同样,在公号里给我留言的这位妈妈,也是学了很多育儿理论,因此,面对遇到的问题,即使母亲的第一直觉告诉她,这没有什么,但她还是坚持着书上的理念。最终,不仅破坏了开心的气氛,也让她很困惑。

如今,很多父母都容易陷入过度依赖知识的怪圈。我们把书上的育儿知识当成了秘方,希望通过精准地遵守来打造一个完美的孩子,打扮出一个完美的父母。但是我们忘记了,孩子不是标准件,父母更不是神。

给我留言的那位妈妈,在那一刻或许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们做事需要有始有终,但妈妈理解你累了。你觉得可以坚持完成,还是今天破例一下?”这样的对话,不仅将妈妈的期望非常清晰地传递给了孩子,还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拥有自主决定权。最关键的是,这才是我们真实的想法。

至于我自己,自那次以后,在养育小D过程中,我会和她分享自己的心情:今天妈妈累了,你可以自己玩儿一会儿吗?今天妈妈的心情不是很好,每个人都会有心情糟糕的情况,妈妈睡一觉就会好的。面对小D时不时的哭闹,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先管理自己的情绪,但是我再也没有“我不能生气”的压力了。相反,有时我觉得自己的情绪上来了,也会真实地告诉她,“妈妈是爱你的,但是你的这个行为我不喜欢,因此妈妈现在也很生气,妈妈需要冷静一下。”这样的处理,我仍然是在践行育儿知识,但我更加真实地面对了自己的情绪。

就像好的厨师需要精良的配方,更需要烹饪过程中的发挥;育儿从来都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育儿知识是科学,父母的本能是艺术。要平衡科学和艺术,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成为真实的父母,不要用育儿标准强迫自己,而是去体会每个当下的真实感受,然后通过育儿知识来指导我们如何在“真实”和“标准”之间达到平衡。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号玩儿育儿
玩儿
色彩玩儿起来
微信“看一看”带来何种新变化?
意外收获
还远着呢
哪家出版机构公号做得最好?
原创是第一生产力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育儿神器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