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侨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8-02-28吴东武钟锦萍

生产力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侨乡文化产业供给

吴东武 ,钟锦萍

(1.五邑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江门经济研究中心,广东 江门 529020)

一、引言

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前世界炙手可热的消费行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旅游是文化的媒介和附属物,是文化的拓展,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基础与精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展开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1)关于文化旅游内涵研究。世界旅游组织这样描述文化旅游: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任冠文(2009)从文化旅游与旅游者的关系出发描述文化旅游。他指出文化旅游是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1]。(2)文化旅游影响因素。潘秋玲(2004)研究了我国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2]。俞万源等人(2013)探讨了客家文化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提出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市场策略、产品策略、环境策略、管理策略以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的形象价值[3]。(3)文化旅游分类。Reisinger(1994)认为文化旅游除了一般的遗产旅游外还包括艺术、信仰、习俗等。可将文化旅游分为遗址遗迹游、建筑设施游、人文风俗节庆游、特色游、商品游、概念及其他游[4]。(4)文化旅游对文化产业影响。文化旅游作为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侯兵(2015)是文化传播最有效的中介之一,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世界旅游组织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人们热衷文化旅游,国际上每年参与文化旅游的人数超过24亿。(5)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入实施旅游业提质增效工程,支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文化传播,还能促进文化消费,迎合人们对多元、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还有利于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开发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源创造多维价值,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迅猛发展。

文献对文化旅游内涵、影响因素、分类、发展规划等进行了综述,从中看出,新常态下文化对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生的影响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侨乡文化是近现代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不仅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关,特别是海外移民历史息息相关,同时与中华传统文化和岭南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何发展侨乡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模式是什么,文献未提及。论文首先分析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了解资源分布现状及发展态势;其次,探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六种模式;最后以开平碉楼为例,对模式进行分析说明,结果显示高校、政府、市场三方联动的开发模式最有成效。

二、五邑侨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1.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新会、恩平、开平、鹤山、台山简称“五邑”,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侧,东面与佛山市的顺德区、中山市、珠海市斗门区接壤,西边接阳江市的阳东县,北面靠近云浮市的新兴县、佛山市高明区、南海区。据最新的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以及港澳台同胞超过300万人,分布在全世界的五大洲所属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侨乡”。五邑地区文化旅游资源门类多,数量多。统计发现,现存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特色建筑类、名人遗迹类、名胜保健生态、民俗文化类4大类型,如表1所示。

2.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区域独特性。五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各区域旅游资源底蕴不同,具有其独特性。如表2所示。

3.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国际性。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与其它地方最大的区别是具有“国际性”。分布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相当于侨乡人口的57%。海外移民不论是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低于中国的东南亚,还是到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北美洲,都将中国的文化带到侨居国,同时将异域文化带回来,在五邑侨乡渗透和碰撞后衍生出具有国际风味的侨乡文化,这些文化依附在侨乡的旅游资源上,具有异国风情和特色。

表1 五邑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主要特征

表2 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及分布特征

(二)五邑侨乡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经过多年发展,侨乡旅游资源演变成文化保健生态娱乐、文化消费产品设计、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用品生产、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工艺美术品生产等结构逐步优化、门类较为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2013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生产经营法人单位3 000多家,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6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3.25%。

1.文化旅游产业正从“规划型”向“产业型”转变。《江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指出,文化产业坚持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推进休闲娱乐服务、体育保健、生态旅游等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以旅游展现文化魅力,靠文化挖掘旅游潜力,实现从“规划型”向“产业型”的重大升级,迈进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以及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2.文化创意成为文化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江门属下市、区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制定《江门市区文化创新创意产业扶持办法》,引进文化艺术、数字创意、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制作、软件开发、休闲旅游、广告装潢、工业设计、咨询策划等具有特色的企业进驻。侨乡文化创意理念渗透到工业设计、旅游市场、城市建设等领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推动了文化消费品以及其它相关产品消费,开发了新的支柱产业以及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文化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提升。五邑旅游的亮点是其侨乡历史文化,而不是自然风光资源。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热衷于旅游的人数快速增长,因此,文化旅游消费以及关联产业的增加值,逐年上涨。由2005年的12.2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3亿元,文化旅游消费以及关联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528%增长至2015年的2.8%,文化产业发展对五邑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提升,如表3所示。发展五邑侨乡文化旅游业是侨乡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表3 2005—2014年五邑文化旅游消费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统计

最近几年,五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投入偏低。2013年,整个五邑地区旅游开发以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预算支出大约是56.959亿元,占五邑地区财政总预算支出的比重是2.412%,2014年五邑地区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的财政预算支出降低为53.301 5亿元,占五邑地区财政总预算支出的比重不升,下降为2.3%。由于资金短缺,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没法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制约了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此外,旅游产品缺乏创意和旅游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旅游宣传力度小、缺乏特色品牌和一些供游客参观的文物未能得到及时维修,一些地方文化队伍人员老化,专业水平偏低,管理人才较缺乏等因素,也抑制了五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要求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为提高供给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剔除无用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要求

供给侧改革,首先要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淘汰过剩产能;其次,增加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创新以及机制创新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要求

四、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邑侨乡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产业发展模式由产业特性决定和市场需求决定。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特性及存在的不足,结合市场化需求,提出六种开发模式。

(一)以侨乡文化内涵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从供给侧看,要提升侨乡文化产业的质量,就要增加侨乡文化元素含量。从辩证视角看,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6];从需求视角看,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跨区域变化趋势,由单一向多样、本国向国外、物质向精神、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方向不断变化;从市场视角看,传统的休闲旅游满足不了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文化旅游前景广阔。因此,必须坚持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发展文化产业。即是在开发旅游项目或产品时,要因地制宜渗入文化元素,增加产品的内涵和魅力、生命力以及附加值。

对于已经成型的文化旅游项目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如开平碉楼、梁启超故居等,继续渗入文化元素,丰富文化魅力,开发地文化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文化资源的档次以及商品转化率,实现旅游景点的文化的价值;对于休闲娱乐旅游项目,如金山温泉、古兜温泉度假村、上川岛、下川岛等,可注入养生文化和健身文化,提升这些项目的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各个节点、相关链条,全方位激发和点燃游客的兴奋点,赢得游客对文化旅游的认同感,增强其生命力、感染力以及吸引力。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就是瞄准消费者的脉搏,把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市场需求上,通过需求驱动开发产品[7]。影视业、歌剧、舞剧、音乐会、交响乐资源适合用这种模式开发。

江门侨乡发展影视业有一定基础,曲艺文化底蕴深厚。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拍摄场景在江门开平碉楼,许安华执导的电影《明月几时有》在江门开平赤坎近代建筑群取景拍摄,《醉拳Ⅱ》、《香港的故事》、《寻找远去的家园》等影视片在赤坎影视城拍摄。能够被名导演和央视选择为拍摄现场,说明五邑地区旅游资源已经上档次了。粤剧复兴鼻祖清末名伶邝新华,民国时期的四大名旦、四大名丑、以及解放后的艺术大师红线女,均出自开平。2002年,台山、开平和新会,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文化底蕴深厚的影视作品市场前景广阔,因此,要培养和引进影视高层人才,建立侨乡影视研究院,开发、培养演艺以及各种民间艺术,按照市场运作规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渗透,构思开发出既有五邑特色又有国际品味的优秀影视题材。

(三)以“热衷公益”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公益是指个人或组织在自愿以及不图任何报酬的前提下,通过做好事、行善举等方式,给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服务。做好事、行善举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价值衡量和判断;行动的结果是向非特定的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公益产品。

五邑华侨,不管是抗日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一如既往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热衷公益事业,做公益已成为常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在江门市捐资赠物累计超70亿港元,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五邑大学、五邑华侨广场、江门体育馆、华侨博物馆、明星公园、医院、路桥等既是公益产品、文化产业,又是旅游景观。

(四)以机制创新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从供给侧改革看,要增加有效供给,必须进行机制创新。机制创新包括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经营机制、发展机制、约束机制创新。新常态下,文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才能获取发展的新动能。而经营机制创新,能优化文化产业要素之间组合,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因此,对已经成立和正在组建的集团公司、文化报业集团以及影视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要求和产业发展条件进行改革,去行政化,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民间演出团体竞争大,生存困难,可创新经营机制,与大学联姻,利用大学的资源,构建课堂、实践、研究以及表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比如把五邑地区的歌舞剧并到五邑大学艺术学院或者五邑大学文艺社团、合唱团等,通过五邑大学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提升歌舞剧的创作水平和知名度,拓展市场前景。

此外,还可针对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创新融资机制,缓解资金不足问题。文化产业,公益性成份占比大,商业性占比小,构建“众筹”式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外国资本参与建设,包括基础、技术、培训、教育以及文化项目的具体经营等。

(五)以产业集群化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从供给侧改革看,必须淘汰落后产能。产业集群,是指众多相互关联的产业在一定的区域内集聚所形成的产业组织形态,发挥集群资源的共享以及互补效应,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降耗增效目的。区域内的产业依据互补原则,进行资源整合,使原先弱势产业及强势产业获得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具有资源重组、资源再生、资源拓展、降低成本、放大规模、提高效率、技术创新、拓宽渠道以及实现人才聚集等诸多功能[8]。依托产业集群功能,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后,可在集群内部实现各文化企业间的生产、分工、管理、协作、交易以及资源的共享,产生集群规模效应,实现文化产品与外围资源、中间产品及劳动力的高品质、低成本供给,促进集群内部弱势企业成长起来,并依托资源使产业得到进一步延伸,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科技与文化创新发展的效率,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有力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杨英法,2013)[9]。

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虽丰富,总体看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算大、结构不够合理、低端旅游占比大,发展不够均衡、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创新力不足,由于缺乏资金,开发程度低、配套设施滞后,有市场,没有“钱景”,错失了发展机会。因此,可考虑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按照产业集群思想,重新配置资源,调整资源格局,组建多个富有五邑侨乡文化旅游特色的产业集群,既实现资源共享,又能产生聚集效应,提升竞争力。如五邑各地因地制宜,构建主题文化主题旅游产业集群带(见表4),推动侨乡文化与产业良性发展。

表4 侨乡文化产业集群带

(六)以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资金流入总额超过3 241.8亿元,产业发展过程其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互联网企业对文化企业的并购。互联网企业融入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五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江门市各级政府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把握机遇,挖掘资源,利用国家政策和出台本土政策,振兴本地旅游产业。

从供给侧改革看,劳动力、资本、技术是增加有效供给的必要因素,实际操作要把这三大因素整合起来。开平碉楼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开发模式。五邑大学领衔研究碉楼文化,再现碉楼的内涵以及保护碉楼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及相关企业为碉楼开发提供全力支持。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成为中国第34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恩平温泉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如何做强做大,再造江门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值得探讨。可尝试“高校+政府+企业”的开发模式,对恩平温泉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由本土高校五邑大学承担温泉人文、温泉保健、温泉产权、温泉发展趋势等方面研究,提升温泉内涵和魅力;政府针对温泉旅游业发展提供政策、资源和服务支持;企业提供温泉开发所需的资金。

五、结论及建议

论文分析了江门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文化产业展现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提出侨乡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模式,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发现:

第一,江门五邑侨乡文化产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必须依靠提高项目的文化内涵来实现。单纯娱乐休闲式项目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希望在旅游中增长见识和获取知识,满足精神层面和健康的需求。

第二,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多、散、小”等特点,需整合起来,依据资源属性,采取不同开发模式。

文化内涵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强调先注入文化元素和挖掘文化内涵再开发,是一种通用模式,适合对任何形式的资源进行开发。

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市场前景作为开发的内在动力,注重商业价值,比较适合影视业、歌剧、舞剧、音乐会、交响乐等资源开发。

“热衷公益”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热衷公益”是五邑华侨的显著特征,也是五邑华侨的代名词,这种模式适合开发学校、医院、公共设施等。

机制创新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侧重点,通过机制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获得发展的新动能,比较适合已经组建和正在组建的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广电集等规模比较大的企业。

产业集群化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强调通过整合资源、资源共享和交互,以更低投入,获取高效发展。比较适合“散、小”资源的开发模式。

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高校“出谋”,挖掘产业的文化基因;政府“献策”,提供开发产业的政策措施;企业“出钱”,实现产业开发的资金保障。“三合一”,可对任何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发现,这种模式是所有模式中,最适合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这对江门市发展和振兴文化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09,2(2):159-162.

[2]潘秋玲,李文生.我国近年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4,24(3):412-416.

[3]俞万源,冯亚芬,梁锦梅.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7):824-830.

[4]Reisinger Y.Tourism-host contact as part of cultural tourism[J].World Leisure&Recreation,1994,36(2):24-28.

[5]侯兵,周晓倩.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经济地理,2015,35(11):211-217.

[6]翁钢民,李凌雁.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J].经济地理,2016,36(1):178-185.

[7]陈忠暖,陈汉欣.新世纪以来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演变:与国内文化大省的比较[J].经济地理,2012,32(1):76-82.

[8]薛东前,张志杰.西安市文化产业集聚特征及机制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5):92-97.

[9]杨英法.文化产业集群与文化消费市场间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13,32(3):18-20.

猜你喜欢

侨乡文化产业供给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江苏行圆满结束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