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化融合”背景下制造企业信息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实证研究

2018-02-28杜伟锦郑登攀

生产力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产品设计市场营销

杜伟锦,宋 颖,杨 伟,郑登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近年来,两化融合成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热点,国家层面提出了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鼓励正在实施工业化的企业以信息化促进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是,企业进行信息化投资能否有效促进创新绩效?目前学术界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学者从多个角度探索了信息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Fredrik(2011)、付睿臣(2012)、袁保立(2014)从理论角度论述了信息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创新[1-3];Huang(2014)、Chen(2012)、董祺(2013)采用实证研究从直接效应角度探索了两者的关系[4-6];金山(2015)和 Jabbouri(2016)探索了信息化和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7-8];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信息化对创新的影响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如付睿臣和毕克新(2009)[9]探索了信息能力的中介影响;徐国东等(2012)、曾萍等(2011)探索了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10-11]。虽然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角度较为全面,但多将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12],汪淼军等(2007)以企业信息化总投资额来分析[13];余雪婷(2013)采用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进行分析[14],忽略了信息化在不同价值链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仅从整体表现层面并不能体现不同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异质性。因此,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论文尝试打开信息化这一“黑箱”,深入到在价值链不同阶段上的信息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期望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

结合以上分析,论文将从工业化企业的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与经营管理这一完整的价值链去探讨信息化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现有的研究,为避免数据的主观性对结果的影响,主要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客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采购信息化与创新绩效

采购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首要环节。采购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来影响创新:首先,供应商可通过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采购效率。其次,供应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帮助企业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得到了很多学者的验证如:马文聪等(2013)探索了电子信息行业发现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进程对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15];Humphreys(2004)发现很多制造商都参与了其下游企业的产品设计活动并且显著的提高了企业的创新绩效[16]。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采购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

(二)产品设计信息化与创新绩效

产品设计信息化从三方面影响企业的创新:首先,产品设计信息化可以降低新产品研发的成本并减少资源的浪费。其次,产品设计信息化为产品设计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使产品更新信息能在业务层和不同阶段循环传递,有助于实现创新。最后,有关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工具(如CAD、CAPP)可改变产品设计的方式和效率,进一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Jamali(2013)提出产品设计中CAD和CAE等数字工具的使用可改变传统产品设计模式,实现产品设计自动化并提高设计效率[17];倪颖杰(2003)提出现代CAPP系统实现了人机混合智能,使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外界动态环境的变化并调整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满足外界需求的产品设计[18]。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产品设计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

(三)生产制造信息化与创新绩效

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可汇集车间生产的实时信息,为管理层进行决策和调整产品生产计划提供便利。生产制造信息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是:首先,减少产品不合格率并提高新产品生产质量。其次,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可减少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刘萍(2008)提出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可及时修正和调整新产品的生产计划、减少库存、降低成本[19];张明明等(2009)提出MES通过计划监控和生产调度实时追踪每件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反映产品的生产情况以及所有资源包括人、设备、物料等方面的生产过程数据,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优化,提高成本信息准确性,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20]。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3:生产制造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

(四)市场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绩效

市场营销阶段的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电子商务的使用,其对创新绩效影响主要是:首先,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市场营销可减少企业销售成本并增加企业利润,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其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销售使企业通过数据挖掘积累大量的销售信息,及时反馈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肖勇(2004)提出面向电子商务的现代市场营销要求企业在顾及利润的同时重视顾客的需求,其核心是生产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这是产品创新的动力和源泉[21];陈智勤(2008)构建了数据挖掘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提出数据挖掘在市场营销方面的重要性,以客户为导向,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可实现企业的创新和利润的增长[22]。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4:市场营销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

(五)经营管理信息化与创新绩效

经营管理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建立的资源管理系统,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供应商整合在一起,实现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并及时调整新产品生产的战略,从而实现产品的持续创新。任爰瑾(2006)提出企业可根据系统提供的内外部知识来调整生产,使企业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了企业新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的发展[23]。马宁(2014)更是指出ERP使企业处于开放的状态,信息的获得和交流使许多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了合作创新的形成[24]。刘福德(2007)提出资源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较为全面的创新模式,在实施与整合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25]。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5:经营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

三、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所开展的企业2013—2015年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该问卷调查采取直接派人进入企业调查和利用工商局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覆盖浙江省11个地区和32个主要制造业;第二,从大智慧软件上查到浙江省的319个上市公司,并结合问卷的数据进行重复性筛选,得到2013—2015年数据各90个;第三,在得到以上90个公司在三年的信息化投资数据以后,将对以上数据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最终得到270个完整数据。针对以上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进行回归分析。

(二)变量及测量

1.因变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度量方法十分丰富,尚未形成统一的衡量指标,利用专利数量衡量技术创新的做法比较普遍,既是因为专利数据获取简便易行,更是因为专利能客观的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科技综合实力,是衡量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选取发明专利申请数作为衡量创新绩效的产出指标,由于企业的专利申请数为零的比较少,将统一取对数进行回归。

2.自变量。龚炳铮(2008)以信息化软件(ERP、SCM等)的应用程度来衡量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程度[26],而信息化软件应用程度主要体现在软件投资额上。SCM涵盖了供应商的采购环节,以SCM投资作为供应商的信息化程度;PLM记录了产品从初始设计到报废的全过程信息,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以PLM投资作为产品设计的信息化程度;MES是车间执行层的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贯穿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以MES投资作为生产制造的信息化程度;ERP实现了企业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的实时信息整合,将企业各种信息流融合成一体的企业管理软件,以ERP投资作为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电子商务的应用是企业在市场销售阶段的主要方式,以电子商务销售额作为市场营销的信息化程度。其中不同软件的投资程度可分为五个等级:未投资、0~10万、10万 ~50万、50万 ~100万、100万以上,分别赋值为 0~4。

3.控制变量。为了得到无偏的估计结果,需要对影响创新绩效的其他变量加以控制。

(1)研发投资。研发投资是企业对创新重视程度的标志,不少研究者验证了研发投资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

(2)企业规模。很多学者论证了企业规模正向影响创新绩效,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可以从企业销售额、资产额、员工人数这三方面来衡量企业规模,本文选取员工人数来衡量企业规模,参考罗明新等(2013)[27]用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

(3)行业类型。行业类型可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和传统行业,高技术行业赋值为1,传统行业赋值为0。不同的行业类型在创新上存在各自的特点,将设置虚拟变量,“1”代表新技术行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其他行业如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赋值为“0”。

(4)企业性质。不同所有权类型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创新形式,其创新能力也存在差异。将设置虚拟变量,“1”代表外资企业,主要包括: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港澳台商独资、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性质企业则赋值为“0”。

表1 主要变量的定义和符号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的90个上市公司数据中高技术行业为17个,外资企业有14个,约占总样本的20%。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同时推进的,经营管理ERP与生产制造MES的推进较早,2005年以前投资的约占总样本的28%,且两者均在2005—2010年期间投资达到高峰期,2010年以后逐渐减少。同时,采购环节SCM与产品设计PLM起步较晚并逐渐发展,对两者的投资的企业逐年增加。此外可看出所调查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覆盖率100%,生产制造信息化投资覆盖率也高达98%,未进行采购、产品设计信息化投资的企业相对较多,占比分别为27%、38%,综上可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全面同时进行的,而是有选择的逐步推进的。

(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描述性统计见表2,创新绩效中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124,创新绩效差距也相对较大,从行业类型来看,大多是传统制造业,符合浙江省的制造业特点,从信息化投资来看,在不同价值链阶段,企业的信息化投资水平仍不是很高,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同时,信息化投资也相对不均匀,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方面投资程度相对较高,在产品设计、采购方面投资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化投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2 描述性统计

在相关系数矩阵中,总体来看,在不同阶段的信息化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显著性程度不同,相对其他阶段的投资而言,PLM、SCM、电子商务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更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305,P<0.01)、(0.241,P<0.01)和(0.183,P<0.01),而 ERP、MES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相对较弱,控制变量中,研发投资、行业类型与发明专利显著相关,符合论述逻辑。

表3 相关性分析

在回归分析之前,对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和异方差这三大问题进行了验证,利用方差膨胀因子法进行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5,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共线性。利用DW统计量进行的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Durbin-Waston均接近2,因此认为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通过散点图描述可以确认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三)回归分析

为了验证假设,共设计了5个模型,模型M1是用来检验控制变量研发投资、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行业类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M2、模型M3、模型M4、模型M5分别是在模型M1的基础上加入了 SCM、PLM、MES、电子商务、ERP来分析采购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制造信息化、市场营销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表4 回归分析

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研发投入、行业类型对创新绩效均有正向显著影响,相反企业所有制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虽然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但不显著。模型2回归结果显示采购信息化与创新绩效正相关(p=0.386),但影响不显著,假设H1未通过验证;模型3显示产品设计信息化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p=0.001),假设 H2得到验证;模型 4显示虽然生产制造信息化与创新绩效负相关(p=0.902),但影响不显著,模型5中,虽然市场营销信息化与创新绩效正相关(p=0.750),但影响不显著,模型6中,虽然经营管理信息化与创新绩效负相关(p=0.403),但影响不显著,假设 H3、H4、H5未通过验证。

五、研究结论

论文从完整价值链的视角出发,探索了在不同价值链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对创新绩效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

第一,产品设计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设计软件的智能化提高了新产品设计能力,丰富了新产品设计方式,新产品的开发是创新绩效的基础和源泉,企业应积极引进产品设计的软件工具,重视研发设计的人才。尽管调查显示还有38%的企业未进行产品设计PLM投资,但不可否认产品设计信息化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能带来创新绩效的产品设计投资。

第二,采购、市场营销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本文验证的采购信息化对创新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企业还未重视供应商对创新的重要作用,供应商也还只是被动提供材料,没有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创新活动中,企业应该整合组织内外各方资源,不断加强供应商协同,提高供应商企业之间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创新。周立群(2016)提出市场营销信息化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投入的倾向[28],但本文认为市场营销信息化并没有实际影响创新绩效,这与他的结论并不矛盾,进一步,电子商务的数据挖掘只是提供了信息的来源,整理和利用数据信息的能力才是关键。

第三,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信息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生产是创新的执行阶段,该阶段在提高新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虽然降低成本是提高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虽然调查显示经营管理ERP投资的企业覆盖率是100%,但经营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施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可见目前企业实施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还并不理想。因此,企业不应盲目实施信息化,应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有选择的投资,此外,不少学者证明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效果具有滞后效应,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不同价值链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以上结果虽为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参考,但还具有局限性,首先,本文采用的三年的短面板数据,样本量比较小,并且样本全部是上市公司的数据,有待后续进一步探索。其次,对于变量的选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比如:以信息化软件的投资作为信息化衡量标准,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软件投资额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标,对于因变量的选取情况类似,尽管不少学者使用发明专利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绩效,但毕竟是存在不足的,后面还需学者们以更大样本、更全面的变量指标来衡量,仍需保持谨慎的态度。

[1]Bengtsson F,Ågerfalk P 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change actant in sustainability innovation:Insights from Uppsala[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1,20(1):96-112.

[2]付睿臣,刘洋,2012.基于信息能力的企业信息化对创新能力影响机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3):85-88.

[3]袁保立,2014.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数字化用户(24):220.

[4]Huang H.Performance effects of aligning service innovation and the 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Service Business,2014,8(2):171-195.

[5]Chen J.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IT-enabled resources o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J].Information&Management,2012,49(3-4):142-150.

[6]董祺,2013.中国企业信息化创新之路有多远?——基于电子信息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7):123-129.

[7]金山.广西企业信息化与技术创新能力互动关系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5.

[8]Jabbouri N I,Siron R,Zahari I,et al.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 on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Iraq [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8(3):861-869.

[9]付睿臣,毕克新,2009.企业信息化对研发优势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6):25-30,38.

[10]徐国东,郭鹏,2012.IT能力、知识共享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7):116-120.

[11]曾萍,邓腾智,曾雄波,2011.IT基础、知识共享与组织创新——来自珠三角企业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11):1696-1708.

[12]袁永明.企业IT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

[13]汪淼军,张维迎,周黎安,2007.企业信息化投资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企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6):81-93.

[14]余雪婷.信息化水平与创新活动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

[15]马文聪,朱桂龙,2013.供应商和客户参与技术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19-26.

[16]McIvor R,Humphreys P.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 in the design process:lessons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J].Omega,2004,32(3):179-199.

[17]Jamali M A,Voghouei H Nor N.the role of information on the growth of firms:A vaule added consideration[J].Joural of Theoretical&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3,3(57):313-325.

[18]倪颖杰.面向PLM的网络协同工艺设计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

[19]刘萍,2008.中国特色的制造企业如何走MES创新之路?[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7):65-67.

[20]张明明,邵海倩,2009.基于中国式MES的成本管理创新[J].财务与会计(4):19-21.

[21]肖勇,2004.浅谈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与创新[J].现代情报(11):189-191.

[22]陈智勤,2008.数据挖掘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J].科技和产业(5):1-3.

[23]任爰瑾.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4]马宁.我国中小企业运用ERP推进技术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5]刘福德,成晓辉,2007.论ERP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J].商业时代(5):51-52.

[26]龚炳铮,2008.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探讨[J].中国信息界(8):52-56.

[27]罗明新,马钦海,胡彦斌,2013.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资的中介作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6):938-947.

[28]张龙鹏,周立群,2016.“两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价值链的视角[J].财经研究(7):99-110.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产品设计市场营销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