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8-02-26黄琼玲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稳态策略

黄琼玲

摘 要:主要以“创设情境,营造概念氛围;呈现问题探讨,初步建构‘稳态概念;迎接挑战,完善概念;把握本质,科学记忆概念;变换情景,深刻理解概念”五步创新性尝试,探索概念教学之路。

关键词:稳态;概念教学;策略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1章第2节的内容。“稳态”的概念是该模块的核心概念之一。“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也明确支持:“本模块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稳态、调节、环境等生物学核心概念,应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如何对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有效性教学,直接影响整个模块的教学思路,也是每个教师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营造概念氛围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生物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發学生的“情”,就不仅能帮助学生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生物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生物概念知识的渴求。笔者播放视频“有关尿毒症”导入新课。提问:尿毒症患者内环境的成分与健康人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尿毒症患者就是因为代谢废物及毒素的堆积,而使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遭到破坏,危及生命。因此,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再因势利导地提出: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下面我们将通过问题的探讨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二、呈现问题探讨,初步建构“稳态”概念

问题探讨一:利用血液化验单,探讨内环境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2.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学生形成共识。

问题探讨二:内环境pH的变化特点

提问: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呢?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pH的大幅度下降呢?引出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问题探讨三:体温的变化特点

课前安排学生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报告。课堂展示并讨论:1.同一个人在24小时内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人体体温始终在37℃左右吗?3.将体温变化的测量情况与当天气温日变化的测量大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如何?教师评价和小结。

问题探讨四: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特点

首先提问:如果生病时输液,需用生理盐水,大家能说出生理盐水的浓度吗?PPT演示红细胞形态图,继续提问:请预测,输液时Nacl溶液浓度过低或过高会对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后作出肯定: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也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以上的问题探究,学生对“稳态”的概念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尝试给“稳态”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事实证明,学生比较轻松地小结出了稳态的概念。

三、迎接挑战,完善概念

教师继续提问: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呢?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是什么?学生观看血浆pH的调节动画,知道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能保持协调一致。学生自发地产生新疑问: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后两段,明确稳态的调节机制。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完善“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四、把握本质,科学记忆概念

稳态既然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这样完善的调节机制下维持的,那是否意味着内环境稳态一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启迪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经历,探讨问题。如:军训时,环境温度持续高达39℃,班上有学生出现中暑现象。又如:糖尿病人因胰岛B细胞受损,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内环境成分中血糖浓度过高。小组交流,形成共识:环境变化小,内环境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超过自身调节能力,内环境的稳态也会遭到破坏。因而,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稳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五、变换情景,深刻理解概念

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此环节,笔者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首先,联系生活,师生互议,如:发烧的经历与原因初探,从酶促反应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还有哪些?

其次,经典习题训练。同时,还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事实证明,学生基本掌握了“稳态”概念。

最后,布置课后延伸学习的内容:查阅资料,收集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以“内环境稳态与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小报。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能够掌握“稳态”概念,收到较好的反馈。如果在教学中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过程,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生物教学质量势必很差,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王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认知的教学策略:以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9).

[2]张颖之,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2010(1).

[3]王小军.高中生物概念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J].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15(5).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稳态策略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