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缘“语”而生,语异则不同

2018-02-26林玉萍

新教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笔者

林玉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良好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感。

一、听读,美化语感

范读,是将言语材料转化为有情感的声响,赋予它以生命的活力,让平面的语言立体化。教师在范读中形成一股强大的“磁场”,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听、读、想的过程中感受语感,领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如教学《长相思》时,王崧舟老师以他饱含感情的诵读,将纳兰性德爱国、思乡、恋家的情怀渗入学生的心田。学生在听读中走入了恢弘大气、哀怨凄凉的词的意境之中,走入了纳兰性德长相思的内心世界,撼动了心灵,美化了语感。

二、厚读,深化语感

1. 辨析,初涉语感。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语感具有直觉性。孩子们初始语感,直接源于他们听和说的言语实践。于永正先生在随笔《从外孙女讲故事说起》中提到孩子对“奈”的认识,来自于“无可”与“何”之间的蒙一蒙,原来孩子的语言库里早就有“无可奈何”一词了。孩子在每天的听读中学会了辨析,在简单的字词间初涉语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如《桥》一课,环境的渲染和先抑后扬的表达效果,值得品味。“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教学时,将一“揪”、一“吼”与一“拉”、一“叫”进行比较,让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老汉面对肆虐的洪水和准备逃生的党员儿子的冷漠而威严的形象,感悟在群众心中他是一座“山”的伟岸。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品味了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意韵,语感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2. 品悟,涌动语感。(1)情境渲染,熏陶语感。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笔者采用“情境法”,运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进行情感铺垫,为学生创设情境,再现战争的残酷、人民的痛苦,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读为主线,通过自读、合作读、比较读、体验读、教师的引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积淀语言,培养语感。课堂上,随着音乐的渲染、语音的补白,“父子分别”与“遗体归来”的画面,深深地刺痛着学生们沉郁的内心,那激情昂越、激愤难平的“和平!和平!和平!”的声声呼唤,穿透了教室。学生们情感迸发,语感喷涌。(2)放飞想象,丰富语感。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借助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鲜活形象的画面,使文字符号灵动飞扬,这样获得的语感才能深入骨髓,润入人心。如在教学《月光曲》第8、9自然段时,笔者先让学生闭眼听朗读录音,并想象画面,然后配上贝多芬的《月光曲》,请学生听笔者范读。舒缓深情—高昂激越—徐缓低沉,随着音乐的流淌,以及笔者语调的变化,学生也渐渐走入了贝多芬的内心深处,体悟了他的情感变化。又如《伯牙绝弦》,“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如果没有想象,怎么可以感受高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又如何能进一步感受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呢?抓住契机,以想象为抓手,在一次次的朗读、想象中,学生激发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感受,心灵深处回荡着语言文字的旋律美,深刻地感受到语感的魅力。

3. 笔端,倾吐语感。“言,心声也。”言语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语感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笔者播放紀录片,和学生一起观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你的感受如何?”“惊慌、恐惧。”“在灾难面前,我们的阿曼达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了38小时,在这38小时里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阿曼达在废墟底下想:我一定要坚持住!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我在一起的。”“对父亲的无限信赖让阿曼达充满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坚信父亲会永远和自己在一起让阿曼达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呀!”在师生互动之中,笔者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与文本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共鸣。又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伏笔的设置,真相的大白,学生感叹那位青年美丽的谎言,千言万语溢于言表。一纸铺展,一吐为快,笔端间洋洋洒洒的是读文后获得的语言感悟。

三、泛读,广化语感

王尚文教授说,语感如“通灵宝玉”,拥有它,不管是读、写,还是听、说,甚至举手顿足之间,都会有一种“灵气”,使语文教学具有“磁化”功能。课外阅读方面,先激发学生兴趣,然后从浅到深,从篇到章,从杂读到精读,循序渐进。课堂上,精读品悟,拓展链接。课外,批量阅读,加强语言储备,在不断的言语刺激中积淀语感,拓展学生的言语世界。如在高年段的教学中,对照相应的课文,笔者建议把阅读的触角伸向国外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精选,曹文轩的系列作品,以及其他的中外经典名著,这样,真正体现了“小课堂里有大课堂,小语文中有大语文”。语感的培养取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广泛的阅读中,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

四、恒读,敏化语感

学生真实的语感体验或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或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来感悟、积累,而长期坚持阅读,会使学生的语感更加敏锐。每天挤出时间,让学生在书籍中快意畅游,在语言的海洋里长期浸泡,学生的语感何愁会钝化?恒读,一日不懈,从浅阅读、自由阅读慢慢地走向经典阅读,将使学生的思维日趋灵活与增强。每日一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为他们的精神打底子,这是美丽的出发。那些灵动的词句多多少少地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痕迹,阅读的作品能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进而敏化他们的语感。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感缘‘语而生,语异则不同。”认识语感的本质,采取科学有效的语感训练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有声有色,语文课堂才能更加灵动,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全面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琯头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笔者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老师,别走……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