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卡”湛江:中学历史作业创新的有益尝试

2018-02-26陈涛周丽梅

老区建设 2018年18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湛江

陈涛 周丽梅

[提 要]固有的“副科”地位、“千篇一律”的背课文、记提纲,导致中学历史假期作业长期流于形式甚至备受诟病。以“打卡”湛江为代表的创新性作业从设计、实践到经验总结,既有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也不乏历史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锻炼。梳理这一创新性历史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总结和借鉴其经验,有助于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

[关键词]“打卡”湛江;历史作业创新;有益尝试;因地制宜;湛江华附

[作者简介]陈 涛(1984—),男,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湛江学校教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历史教学、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周丽梅(1985—),女,湛江市麻章区赤岭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乡土历史。(广东湛江 524033)

长期以来,历史假期作业是让一线中学教师感到困惑与纠结的一个难题。一方面,中学生需要利用难得的假期时间缓解学习疲劳,消化和巩固所学;另一方面,中学历史学科向来被视为“副科”,周课时较少,通常是每周2至3课时,这也就使得该学科老师往往需要利用假期时间,布置作业复习强化或是查漏补缺。而让上述对立显得更为尖锐的是,中学历史教学传统做法中的背课文、记提纲、做课后练习、课外作业或是练习卷等,不仅在事实上造成了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也因其流于形式而使学生囫囵吞枣、应付了事或是疲于应对,更使得学生及家长们对这类的假期作业产生厌烦。

有鉴于此,本着充实学生假期学习生活的原则,也借以锻炼学生发现并参与分享、推介身边历史的能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湛江学校(简称“湛江华附”)历史科组从湛江当地历史实际出发,在2018年国庆假期作业中创新性地设计和布置了“打卡”湛江①任务。这次作业,以“打卡”的形式铺陈开来,从设计到实践再到总结,坚守创新的主题,贯彻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又锻炼能力的理念,用实践证明“打卡”湛江是中学历史作业创新的有益尝试。本文从梳理该创新性作业设计、实践和总结等角度入手,结合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互动,立体式分析总结其经验,以期为中学历史作业设计与教学提供借鉴。

一、作业设计:就地就近取材发现湛江历史

湛江市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有着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现代港城气息。本次作业“打卡”的地点广泛分布于湛江市赤坎、霞山、麻章、雷州、吴川、徐闻等县区。对象上则包括了享誉中外的“湛江八景”之“寸金浩气”、“湖光镜月”、“硇洲古韵”等景点,别具一格的 “广州湾法国公署旧址”、赤坎老街、广州湾商会旧址、维多尔天主教堂等,以及彰显雷州半岛文化的徐闻“大汉三墩”、雷州“三元塔”与“石狗文化”等历史遗迹和遗存。

本次历史创新性作业面向的主体——湛江华附初一年级学生,主要来自湛江市县区各个城镇,以赤坎区、霞山区、开发区学生为主。生源地域的多样化、分布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卡”湛江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便利。这就是说,学生想要完成此次“打卡”作业,可以就地就近取材,如徐闻、吴川、雷州等相对偏远地区的学生只要就近“打卡”当地的大汉三墩、林绍棠故居、三元塔等历史场域或遗迹遗存即可,有效地避免了长途跋涉和由此而来的额外经济负担。部分学生假期随家人、朋友出游,就可以借此机会“打卡”所到之处的湛江历史。

可见,“打卡”湛江创新性作业的设计,始终紧扣历史教学三维目标和中学教育教学实际,不过多占用学生假期时间,又保证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在摒弃传统“千篇一律”做法的同时,做到历史教育教学的本土化,以接地气的形式帮助学生就地就近取材发现历史。

二、作业实践:“打卡”推介身边历史

“打卡”湛江作业的实践,让学生利用周末、国庆等假期时间,借助于陪同父母、朋友等外出游玩的时间,对自己所探寻的当地标志性建筑、景点、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等进行拍照“打卡”,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推介。由于本次作业下发时间恰逢国庆假期,因此我校初一年级学生多是在国庆假期间集游玩、学习、推介、总结于一体,完成本次“打卡”,并提交相应作业。

由表1不难看出,在学生作业“打卡”内容方面,湛江市区内知名度较高的寸金公园,赤坎老街、广州湾商会旧址、霞山延安路天主教堂、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等场域系数在列,距离最近的寸金公园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本次“打卡”频度和人数之最;学生不太熟悉、相对偏远或知名度较低的徐闻、吴川等地历史场域则少人问津。而从“打卡”对象所处地域来看,属于市区的赤坎、霞山最受大家青睐、前来“露脸”者可谓络绎不绝,这一情形显然与这两处距离较近、交通便利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此两处历史场域及其背后历史掌握相对更为全面。至于所提交推文质量的评定,则直接反映出学生对于此次作者的态度及其原有文字功底,在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文史不分家”的道理。

分析以上内容,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部分学生“打卡”多处,反映了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对本次作业的重视程度;二是本次作业从设计到实践再到总结,都有家长的因素纳入其中。具体而言,本次作业的完成和提交,尤其是尚不懂电脑的农村小学毕业生要以邮件形式②提交作业,就更离不开父母、亲朋的帮助。因此,有部分学生家长在完成作业后多次致电历史老师,称赞本次历史创新性作业的完成,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而且让自己这个土生土长的湛江人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身边有那么多的历史。也正是得益于本次作业实践中学校、师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参与,“打卡”湛江创新性作业才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历史,为湛江历史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社会发现贡献力量。

三、经验总结:因地制宜创新历史教学

綜观上述内容,湛江华附历史科组因地制宜、立足湛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探寻发现身边的历史,并要求学生以“打卡”的形式推介所见、所思、所想的创新性历史作业设计及其实践,不仅创新了历史作业的设计形式,也用实践证明了这种“接地气”的中学历史创新性作业,顺应了新时代推进素质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改革等的要求,契合了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实际,是当前积极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的有益尝试,其做法和经验应当得到推广。

(一)中学历史作业的设计应当摆脱固化的传统思维

中学历史作业设计之所以会千篇一律地背课文、记提纲或“炒剩饭”般地做练习,原因就在于作业设计者——历史教师的固化思维,甚至于是为应付学校、科组的检查而布置作业,难免流于形式和受人诟病。前述湛江华附历史科组对于“打卡”湛江作业的设计,清楚认识到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跳出了固化的思维、切合实际地创新了作业的设计。特别是其要求学生“现身打卡”的设计,较好地激起初中学生乃至家长们的浓厚兴趣,为收获良好成效夯实了基础。

(二)中学历史作业的实践需要因地制宜

纵观本次历史创新性作业的实践过程,学生及家长们积极“打卡”湛江,并高质量地认真完成推文,不可否认有“害怕老师检查、需要完成任务”的成分,但若仅以此理由来解释他们面对传统作业与本次创新性作业态度的较大反差,则过于牵强。从前述学生与家长们的反馈可见,本次作业实践中学生与家长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就地就近取材。推介的对象就是自己身边的事物及其历史,可谓集假期游玩、学习、分享于一体。进而言之,全国各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不尽相同,且各具鲜明特色。这就更加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创新性作业设计与实践方面要因地制宜。只有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也只有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善于发现和推介身边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彰显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历史教育教学中引导者与主体的良性互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三)中学历史教学应努力跳出教材的藩篱

由教育部统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及配套的教辅资料,无疑是抓好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基石与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掌握和熟悉教材老师就能教好历史,也不能等同于学生就能学好历史。这也就是说,只会机械背诵、完全“依葫芦画瓢”的学生,无法将历史學好。因此,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在作业设计和实践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应努力跳出教材藩篱的束缚,拓宽教师与学生的史学视野,让历史学习“接地气”。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通过对乡土教材的重视和推广,在这方面已然成为先行者。

注释:

①“打卡”湛江,即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国庆等假期时间,借助于陪同父母、朋友等外出游玩的时间,对自己所发现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等拍照“打卡”,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推介。作业要求所拍摄的照片中必须出现学生的正面照,并在所提交的作业中附加200字左右的推介词或感想。

②本次作业提交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Word的形式将“打卡”照片及推介材料用邮件发送给老师,上交电子版作业;另一种是将“打卡”照片冲洗出来,并附上推介材料,上交纸质版作业。

[参考文献]

[1]钱穆.国史大纲[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

[2]樊树志.国史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古红梅.理工类独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新模式——历史人物专题参与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老区建设,2018,(12).

[4]郑士瓂.中学历史课程实施建议的比较性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7).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湛江
漆盒欣赏
2021湛江海洋诗会启动
油菜花
湛江傩舞面具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贵州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浅析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