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教师课堂中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18-02-26赵迪

中国市场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

[摘 要]大学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课堂中问题行为的产生。研究发现,学生主要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情绪的异常化、错误的应试观等问题;新教师的因素有主要有受到旧身份的约束、职业晋升压力大、师范教育欠缺、新教师情绪异化等。文章针对上述情况,给予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教师;课堂问题行为;师范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4.257

1 引 言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或者教师在教学环境中,受到一定的刺激所引起的、经常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教学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1]关于“大学新教师”的范围有多种界定,文章把大学新教师界定为刚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不久的教师。[2]当前,大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的问题行为,课堂控制的低效性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这会让新教师产生教育教学挫败感,阻碍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大学新教师课堂中问题行为应该被关注。

2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的因素

2.1.1 学习动力不足

经历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步入大学校园,远离高考的压力以及来自教师和父母的严厉要求,错误地以为大学就是放松和娱乐的天堂。学习目标和任务变得模糊不定,缺乏自我约束力。主要表现为:上课玩手机、讲话、睡觉等显性课堂问题行为,不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对整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1.2 情绪的异常化

背井离乡的学生很可能出现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与室友、同学的关系不和谐,对学校不满意等负面的情绪。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时期,此时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学生上课时表现出“隐性”课堂行为,例如: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等问题行为,看似学生非常认真地在听讲,实质上则不然。这种消极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会导致教育教学的目标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1.3 错误的应试观

不同于高中课堂教学内容,大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大,不能完全依靠教师讲解,部分内容需要自学和预习。他们认为,老师不讲的就是考试不考的,就是不用学的,只要考试不挂科,考前疯狂突击即可,出现逃课、替课等严重的问题行为。

2.2 新教师的因素

库宁(kounin),研究中提到“学生问题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教师因素造成的”。

2.2.1 旧身份的约束

大学新入职的教师刚刚从 “学生身份”转变为 “教师身份,旧身份的角色规范对新教师的约束惯性仍然存在,新身份的角色规范还未完全融入新教师的思维。据调查我国新教师的年龄在35岁以内(包含35岁),部分新教师是应届的硕、博研究生,刚刚毕业就从学生时代步入职场,而学习和工作的场所都是在校园内,新身份需要随着教龄的增加逐渐被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

2.2.2 师范教育欠缺

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师生源,我国现阶段大学新进教师基本来源于刚毕业的研究生,虽然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但大部分都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对高校教育工作缺乏理性认识,难以尽快形成大学教师的角色意识。新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多,短时间内难以真正的体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更多地需要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

2.2.3 职称晋升的压力

新教师是年轻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一般都有着强烈的职业晋升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晋升时间通常为2~3年,评价指标主要关注新教师的科研水平。新教师为了晋升常常是重视科研忽略教学,导致备课内容不充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知识接受与内化。

2.2.4 新教师的情绪异化

高校新教师具有教学的不稳定性,这主要表现为对于学生轻微课堂问题行为给予忽视的教学态度,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基本上不予理睬。待课堂问题行为变成群体问题行为时就会对学生大发雷霆,例如从少数同学的交头接耳发展到多数同学的交头接耳,最后不得不中断课堂教学行为。

3 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

3.1 端正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控力

雷德(Fritz Redl)和华顿伯格(William W.Wattenberg)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不良行为,大多是是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回控制自己的能力。[3]此时,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确定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不应该是“应付”,而是为将来承担社会责任做准备,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避免课堂低效、考前突击的错误学习观。

3.2 建立反思性课堂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要建立反思性教学,也要建立反思性课堂管理。加强课堂管理的反思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有益于新教师向成手教师的过度。从科研方面讲,晋升时间过短容易给新教师产生功利化的职业取向。学校应该给予新教师充分的晋升时间,让新教师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学校也应将新教师的一线教学、教师培训、教学反思同步化,尽快帮助新教师成长。

3.3 形成教师机智,实施最小干预原则

教师机智是指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异常行为的能力。[4]斯莱文认为,当正常课堂教学行为受到干扰时,教师应该采取干預中最简单、干扰性最小的一种策略来纠偏。依次为:提供情境帮助、采取温和反应、采取中等反应、采取强烈反应。如果干扰性最小的控制方式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依次升级到干扰性强的控制方式。教育问题学生,态度要平缓温和,明确受责罚的学生,指出错误行为,讲明正确行为,并要求学生改正错误。

参考文献:

[1]辛继湘.课堂教学管理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6.

[2]顾志勇.大学新教师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4(11).

[3]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97.

[4]张奇.高等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7.

[5]卢淋淋,单颖.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问题分析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6]赵迪,苏琪,李德显.初任教师课堂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
赓续百年嘉庚学脉勇担师范教育使命
——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建院105周年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探析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素质师范生的培养理念摭探——以高职师范教育为例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机构发展的困境及其制度突破
我国师范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