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小画,唤醒心中山水诗意

2018-02-26王秀玲

风流一代·青春 2018年2期
关键词:画里山水园林

王秀玲

建筑师曾仁臻“不务正业”,爱画方寸小画。他画的,不是建筑设计图,他画山水、画园林、画居游其中的古装白袍小人儿。在画中,山月可摘,草叶为屋。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摹画出胜似桃花源的居游生活,唤醒盘踞在人们心中的山水诗意。看过他画的人,都有想要走进画里住下来的冲动。

爱画画的建筑师

曾仁臻1982年出生于湖南永州,就是柳宗元《永州八记》里那个永州,一个紧邻岭南的小地方。中学时他就十分喜欢画画,没有老师,他就自学,临摹古人的山水画。

大学时候,他选择了与画画相关联的建筑学专业。那时,他对今后要做什么样的建筑,心里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方向。2006年,他在北京实习时,去了一趟北京大学董豫赣老师设计的园林式现代建筑“清水会馆”,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原来建筑也可以这样好玩。从此,他对园林建筑和传统文化有了更多钻研的兴趣。

毕业后,曾仁臻在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工作。其间,他去北京大学旁听董豫赣老师的小班课程,坚持了一年多,从不迟到旷课。2009年,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他跟董豫赣一起出去考察园林,对园林的好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

曾仁臻喜欢中国传统园林,居住、游玩、社交结合得完美紧密。作为建筑师,他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和中国传统生活文化相关,同时又符合现代人居住和生活的需求。然而现实不尽如人意,流行的建筑离自然和人文越来越远。那么,未来中国的城市文化,怎样能在延续中国当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又能和传统文化、自然结合在一起?这些,促使曾仁臻进一步探究园林建筑中居游的意义。

2014年,曾仁臻辞职,创立幻园工作室,可以做一些独立建筑,起初也接触了两个项目,但不是特别顺利。那段时间,没有太多其他事情做,他开始比较系统地研习中国园林,参照民国时期建筑学家童寯考察《江南园林志》的路线,遍游园林。苏州、杭州、绍兴、宁波、南京、扬州、常州、无锡、泰州……交通不便的偏遠小镇,他也想尽办法前往寻访,发现了不少没有被记录的废园,有些园子不开放,他就翻墙进去,做记录和测绘,再翻墙出来。

多数时候,曾仁臻是在清晨人少的时候入园,先游一遍,人渐渐多起来时,就躲在一边看书、观察游人在园中的活动,等傍晚游人稀少时再游一遍。不同时间、不同天气,去游同一个园林,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两个月的时间,曾仁臻逛的园林和庭院,达150多个。

2014年冬天,曾仁臻把对园林的思考,试着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述。他的画色彩大胆鲜艳,红色的山体,绿色的树,简单两种颜色,没有更多复杂的色系,却能更好地呈现想要表达的东西。

踏上自我寻找之路

现在的城市生活,居与游基本就是分离的,人住在小格子一样的高楼大厦里面,像关在笼子里,想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与闲适,只能在周末或者假日坐很长时间车去很远的地方才能实现。

曾仁臻喜欢沈复的《浮生六记》,里面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以孩童般的微观视角看世界,以小见大,生活中的小趣味也会被成倍放大。这一发现启发了他。他尝试用拙朴的笔触画草间微小的人事往来,寻找日常生活与山水自然的连接。

曾仁臻想,如果人的身体变小,小到只有手指那么大,那时,一只普通的花瓶就成了起居的房屋,可以跳进一朵喇叭花里洗澡,可以在一片叶子的绿荫下纳凉,剥一颗荔枝壳也需大家通力协作。天马行空的想象,是想告诉人们: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把这些奇思妙想画出来,并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里的主角是穿白袍的小人儿,没有五官,身体姿态生动洒脱。小人儿从一枚红鸡蛋里出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就想去寻找,于是挽起裤腿,踩着花瓣,踏上了怀疑人生的旅程。他身材很小,一条鱼对他而言都是巨兽,需要小心躲避。他饿了,就去钓鱼,覆草为盖,结草为台;困了,竹篱笆挂衣衫,牵牛花做浴盆,泡着澡儿闻花香,看莺飞蝶舞。为防身,他学习武术,草为剑,叶为盾,狗尾巴草是狼牙棒。偶遇一只蜗牛,黏液似泼墨,他遂跪地拜师,学习画画。蜗牛爬得很慢,他学画也学得很慢。他觉得生活里少了一些滋味,就想要恋爱了。他扛着一朵比他高出一倍还多的玫瑰花,姑娘看到,拾起一片叶子遮羞,不敢回头。

当漫天飘起雪花,他和姑娘两个人依偎在一起取暖,温情款款。身子下面的叶子,像一个台子,是两人容身的地方。上面两片叶子像屋盖,遮挡住风雪。这也是建筑最初始的意义:为人的身体提供可以庇护的场所。

白衣先生很喜欢他的女朋友,就为她建了一个花亭。用布在花间轻轻一绕,变成一个有趣的台子;蒲草围合,就成了人可以居住的地方。他安安静静地睡在房子里,头靠在草枕上,似乎闻到了青草的香气,梦里依稀到了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

更有趣的是,画里的瓶瓶罐罐、草木虫鱼,全都变得比人还要高大许多,成为房屋、坐骑……草木自然与人相映成趣,令人分不清室内还是室外。

曾仁臻把画发到网上,看到画的人都很喜欢。有人留言说:“走进你的画里,就像鱼入了水中,自在悠游,只想沉浸下去,人与自然,似乎从来都是一体。”

想象诗意居游的无限可能

曾仁臻用方寸小画重新想象生活、设计生活,在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过程中,关注到被现代人遗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了一种人们在天地之间诗意居游的生活方式。曾仁臻的画笔赋予居所日常陈设以生命,它们不再是单调的装饰品,而是可以和生活产生一种对话关系。

山水、园林经过流畅的笔墨了然在他的心中,即使闭上眼睛,他也能熟练地画出妙趣横生的小人儿、红山、泼猴、屋舍……这些作品题材虽异,精神却相承,“幻园”所在,是现实中难以觅得的理想居处。他的画之所以受到城市里许多年轻人的喜欢,大概也正是因为自然有趣、率性自在的世界,永远令人心生向往。曾仁臻最喜欢的读者评价是:“我想住进你的画里。”他希望在画里体现人居住的最基本要素:“建筑最初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对人的关怀。我想在画中创造更健康、更美好的世界,同时也延续中国山水居游的生活文化。”

游园、设计、画画,是曾仁臻的工作方式,也是生活方式。他房间窗户上挂着轻薄的白色布帘,墙上贴着写有“阴晴”“明晦”的宣纸,即便是在室内,他也希望能捕捉到流变的风和其他丰富的变化。他用竹竿做了一盏“钓鱼灯”,四季干湿不同,竹子的弯度也随之不同。这些,都是他从身边的细节中,去靠近理想中人与自然的互动。他一直在画自己的画,过自己的生活,也活跃于豆瓣和微博,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创作需要互动。

对曾仁臻来说,画画只是做建筑

的前期工作,他在画中找到的答案,终要以建筑作为实现的载体。为了让理想有机会“落地”,他这几年花了很大精力在几个实际项目上,他梦想有一天,造出画中的居所,让人们真正住进他的画里。

猜你喜欢

画里山水园林
空蒙山水间
《园林》
《山水间》
山水朋友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童心童画
新水乡歌
我的祝福在我的画里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