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之本真 我之本心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2018-02-26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感情古诗词内涵

杨 涛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贵州 毕节)

几十年的发展,高中语文教育基本从诗歌中汲取精神文化,并将其内化吸收,转变为独有的语文素养,既体现了诗歌的魅力,又展现了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知,中国的诗歌既有广泛性又有深刻性,注重“意”“尚”“神”,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内在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此外,新课标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高中阶段学会掌握诗歌知识、体会内涵、增强审美鉴赏等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但因为古诗词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要掌握好诗词的内涵,体会诗歌的精神并非易事,所以我运用绘画法、迁移法和音乐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同时希望这些方法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以诗作画——绘画法

好诗如画,诗歌中简练平凡的语言,不仅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幅让人震撼的美图,体现出诗歌无限的内涵,还能让诗人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其中,表现出壮志豪情或哀思多愁。但因为意象具备不确定性,使得每个人的感受和感悟都各不相同,再加上诗人都是含蓄地表达感情,往往不会直截了当地表现,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将意象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作,并细心品味,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例如,在教学李清照《醉花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吟读,去初步感受诗歌所描写的场景,接着为加深学生对画面的勾勒效果,我进行诗句的引导。“薄雾浓云”展现出天阴昏暗之感;“玉枕纱橱”展现出屋内孤寂而凄冷的事物;“人比黄花瘦”展现出诗人瘦弱的身形,并孤寂地坐在窗边,寂寥地看着菊花凋落满地,一副哀容无法纾解。接着,为促使学生产生更加形象、具体的画面,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图画,并加以语言描绘,使图画更加丰富、生动。

二、以诗观世——迁移法

诗是诗人思想的传递,也是展现时代文化的载体。在诗中,诗人会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感情进行诗歌的创作,由此就自然而然地将时代背景融入进去,并通过文字语言刻画着时代的烙印。通过诗歌,学生能深刻感受文化的魅力,体会到诗人最真挚的感情,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思维发散、激发联想、丰富想象力,最终形成创造性思维,并迁移到诗歌的鉴赏、理解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内涵,增强对诗歌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课时,为促使学生能从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情感中感受到当时朝代格局的状态,并与诗人的内心感情产生共鸣,我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误入尘网中”的“误”,“守拙归园田”的“守拙”等,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背景。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到东晋时期社会动荡、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热衷于争权夺利的状况,对诗人不愿同流合污、归隐田园的心态也体会得更加真切。

三、以诗抚乐——音乐法

古诗词是学生获取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内容,既能通过精辟的语言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又能通过融入的情感精神与学生内心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诗歌的呈现形式却不尽如人意,往往都转化为枯燥无味的机械课堂,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主能动地去感受诗歌内涵,教师可以利用唱词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音乐的辅助,增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琵琶行》一课时,为让学生感受诗词中所渲染的凄凉之感,体会到琵琶女的悲凉,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先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让学生聆听音乐,体会曲中蕴含的感情。通过琵琶的拨弹,将音乐中的哀怨、郁闷、伤感的感情展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更加贴近琵琶女的心境,与此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此外,因为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背诵且篇幅较长,所以,为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我利用现成的编制好的琵琶行音乐,通过音乐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强化记忆。

总而言之,古诗词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成为高中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也为中华文化增添魅力。为有效促使学生深刻感受诗歌内涵、挖掘诗歌本质,真切体会诗歌感情,需要教师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对诗歌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从而提高文化素养与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感情古诗词内涵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带着感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