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2018-02-26肖静华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法治

肖静华

(义县第一初级中学,辽宁 锦州)

一、理清观念,因材施教

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多的是要求他们能有一个好的思想和人格,而其中的思辨能力,在近几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教师应对此做出一定的改变,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而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此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社会阅历还不深,“三观”的形成还不健全,此时就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引,而指引的前提是让他们明白,思辨能力究竟是指什么。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卷上提到“若只是温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虽然王守仁并未直接指出何为思辨,但这句话中本就蕴含着思辨的韵味。思辨其实就是思考和辨析,是思维能力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自己分析综合与质疑,让他们能够对具体事物做出判断和评价。只有理清思辨能力的观念,认识到现阶段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它。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正确认知思辨能力这一观念,还能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一些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更深入和他们针对某一新闻事件做出讨论,让学生思维能更加开阔。而对于那些领悟能力稍稍逊色的学生,课本上的案例足矣。不妨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针对课本上的事例进行探讨,既可以加深他们对思辨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抓住特点,多元教学

对于已经超过十二岁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已达到最后阶段,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需要老师摆出具体的物件来进行运演,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很显然他们的许多想法都不太成熟,此时正是培养他们思辨能力的最佳时期。但是鉴于初中生思维活跃、叛逆心强这一群体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包括图表法、比较法和归纳法等。目前看来,许多老师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还处于一种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左耳进右耳出,这不仅让学生对于这一门学科有抵触情绪,更不利于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多引导的策略,以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针对当前讨论度较高的“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话题,不妨以辩论会的形式开展,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正方辩论员,一部分是反方辩论员,另外一方是裁判小组。双方可以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裁判根据双方的发言情况和表现来决定获胜小组,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而在课前,教师不能对这一话题有任何主观色彩的添加,一旦教师一开始就偏向于某一个想法,学生只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敢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更不敢和老师“唱反调”了,事实上,这样一来不仅让原本的辩论赛失去其应有的意义,还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这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三、认清问题,重点突破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逐个突破。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在乎学生对这一个知识点是否记住了,而忽视了在这个知识点下蕴含的思想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丝毫的时间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没有时间去思考,缺乏对学生的思维练习,更不用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了。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仔细地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教材。在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挖的地方。例如书本中第四单元的《生命的思考》中探问生命这一板块,有的教师可能只是将书上的知识点圈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完全违背了教材设计的初衷。对于探问生命这一板块,不如在课上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他们正是对万物开始有了自己认知的年纪,何不以此为“引”,让他们在思考的同时灌输他们思辨的想法,这样潜移默化比教师单刀直入的效果更好。只有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学生才乐于思辨,才能更好地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坚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生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