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研究综述

2018-02-26庹安写聂胜楠胡学勤李梦然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艾滋病量表儿童

庹安写 曹 俊 聂胜楠 胡学勤 李梦然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一、引言

艾滋病不仅危害个人生命,同时影响,甚至危及患者身边的人。人类关于防治AIDS的行动一直都在进行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AIDS新发疫情和死亡人数呈现下降趋势,但总体状况仍不乐观。2016年约有180万名新增HIV感染者,约100万人因AIDS死亡。现阶段全球仍有3670万名AIDS患者,但目前只有一半的患者得到了ART治疗,HIV仍是人类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4]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传入我国,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数就逐年递增,相应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有关这一群体的研究一直都是社会热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开始关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概念界定

早期关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主要是艾滋病致孤儿童,即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儿童自身健康的群体。后来随着艾滋病人数递增,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为两类:一类是受艾滋病影响的非孤儿童,一类是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即受艾滋病致孤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非孤儿童指的是父母至少有一方感染了艾滋病,但父母均没有死亡的18岁及以下儿童。[5]目前常用的定义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联合国儿童(UNICEF)、英国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ULDREN),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归纳为四类:(1)感染了HIV的儿童;(2)和感染了HIV父母或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儿童;(3)艾滋病致孤儿童;(4)生活在艾滋病高流行地区的儿童,包括学生、朋友、家庭乃至整个社会。[6]

三、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数量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复杂,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获悉: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664751例,报告死亡209279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84320例,AIDS病人280431例,预计尚有三成未意识到的感染者未被发现。截至2017年3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691098例,报告死亡214849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20866例,AIDS病人288232例。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截止2017年10月,中国已知大约有66万人感染艾滋病毒。从全国分布情况来看,西南地区,云南,广西,贵州感染人数较多占本省人口比率0.2%,目前由于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界定不同,我国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具体数目因估算的方式不同而相差很大。但无论从整体数据还是总体分布都足以说明我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规模巨大,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必定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四、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研究的溯源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会将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并进行大规模破坏,未经治疗的HIV感染会逐渐发展成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最终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致命性机会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发生。[7]据报道显示,自1981年6月发现首例AIDS病例至今,全球约有7800万(7100~8700万)人感染 HIV,3500万(2960~4080万)人死于AIDS相关疾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自2010年起,新增感染者人数已下降6%;2005年感染人数达到峰值后,因AIDS死亡人数已下降45%。最早提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问题的是联合国基金会组织,基金会发起“为了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行动”,[8]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得到社会普遍关注。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为关键词对万方数据所有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发现,最初源于2005年的4篇,2006年2篇,2007年10篇,之后的文献数量每年都有,数量都在6篇左右。从2006年到-2018年3月共有81篇。开展研究较多的省份包括河南省、云南省、山西省,其他省份涉及较少,并有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相关问题繁多但具体研究较少,关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各方面研究远远不够,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研究。[9-10]

五、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研究的方法

1.定量与定性研究

就近十年的研究来看,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研究中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都有涉及。定量研究主要有相关分析、比较分析、调查问卷等,定性分析主要是描述性的研究和文献综述。定量分析的研究要多于定性的研究。

2.群体和个案研究

当前,以某一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为群体的研究对象较普遍,而以个案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目前还没有涉及。

3.心理测验研究

在各种研究中,对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调查主要基于比较成熟的心理测验量表,包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等。

六、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研究内容

1.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

关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使用的调查工具多样,方法也多样,有用问卷、量表进行分析的,有利用相关法进行关联性或影响性研究的,也有运用比较做比较研究的。但是无论用什么量表和问卷,运用哪种方法分析这一群体,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普通儿童较低。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地区在具体的因子上、差异程度上,出现了不同,这些差异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2.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特性发展状况的研究

(1)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心理复原力)是弱势群体的研究热点,往往在不利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心理弹性普遍较低,因为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容易遭到同伴的歧视,导致心理受伤,他们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也不愿意相信别人,导致心理弹性普遍较低。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较多。[11]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弹性发现该群体的未来取向越积极,对未来的掌控力越好,那么对他人的信任水平可能就越高,进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的可能性就越大。[12]张曼华等人提出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拥有目标是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心理干预措施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3]

(2)生活质量

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的研究是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调查研究的热点,截止目前有10篇文献调查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局限于某地区,早在2005年,李澜等人就对中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一是受AIDS影响儿童家庭普遍贫困,父母与儿童的沟通不足,儿童从家庭中获得的支持有限。二是学校在帮助儿童完成学业,营造不歧视的环境和宣传AIDS相关知识等方面还有更大的空间。三是社区支持系统不健全,受AIDS影响儿童仍然受到歧视,“标签化”的帮助和支持普遍存在,在对受 AIDS影响儿童的家庭支持、AIDS致孤儿童抚养以及帮助受 AIDS影响儿童融入社会方面,社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受AIDS影响儿童表达自己情感及需求的机会不多,对影响儿童生活的事务参与的程度有限。五是受AIDS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在关怀和支持工作中对儿童的需求不完全了解,对儿童的心理支持不足,部分儿童的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对15岁以上儿童的需求变化关注太少,支持不够。[14]后期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关注这一特殊群体,但近几年调查结果依然显示:河南省某地区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自我满意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得分低于对照组普通儿童。[15]贵州铜仁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调查发现该群体生活质量偏低,幸福感不高,部分关怀救助措施覆盖不到位,提议应建立儿童生活学习和医疗救治长效关怀机制,加强心理支持,保障儿童健康成长。[16]

(3)情绪

艾滋病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儿童成长、破坏家庭稳定、制约社会发展的大问题。Miller等人(2007)在针对由艾滋病致孤的儿童中发现,父母感染HIV的儿童比正常儿童更易自卑、消沉、自闭、偏执、仇视等。[17]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由于在童年早期缺乏或过早失去父母的关注,父母的患病或死亡。尤其在艾滋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有人被新诊断为艾滋病,也不断有人因患艾滋病而死亡,这些信息不断刺激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重大的负担,使其负性情绪积攒较多,导致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焦虑、抑郁心理问题表现尤为突出。[18]

3.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

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各种问题,很多学者、专家以及各级相关部门在不断探讨。

(1)团体心理干预

干预后小组成员的焦虑、押郁情绪有所改善,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强其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提高心理韧性方面有一定效果。[19]

徐韬等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及干预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干预模式。[20]

(2)社区关怀

国外的提倡从社区入手进行干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模式最适宜,需要根据不同的社区结构和社区需求实施干预。艾滋病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在艾滋病流行较早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研究起步早,有关社区关怀的干预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进行干预首先要政策上积极引导,为社区干预创造较好的环境。

(3)学校和教育干预

接受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可以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获得大人的情感支持和临护,有机会学将如何与人交往,发展社会网络。此外,学校也是提供HIV信息的重要场所,可“通过提高知识、态度和技能降低儿童因为参与吸毒、性行为等高危行为而感染 HIV的危险性。[21]

(4)心理支持干预研究

综合心理支持内容包括:了解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状况,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给予帮助和解决:同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提高应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能力,从而解除孩子的心理焦虑和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王真真等人通过10个月的综合心理支持,有效地改善了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情绪状态。综合心理支持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2]

七、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研究建议

自从2005年联合国基金会发起“为了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行动”,关于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不曾间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了分析,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但就现实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并加以改进。

1.加强个案研究

当前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是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整体为研究对象,个案的研究还很少涉及,在今后要逐渐提高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个案研究力度,充分利用个案研究来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状况。

2.编制高质量的问卷

当下关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问卷主要以国外引进的为主,国内学者自编的量表信效度不高,专门针对我国的这一群体的量表又很少,编制更多的适用与我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问卷和心理测验量表非常重要。

3.提高综合研究

目前对于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的心理研究,缺乏对他们日常生活和内心体验的关注,也缺乏系统的研究调查,多以孤立的使用心理测验来进行量化,显得很生硬、肤浅。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是某一单一因素造成的,因此,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需要综合研究,使其更加深入且具备整体性。

猜你喜欢

艾滋病量表儿童
《 世界艾滋病日》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六·一”——我们过年啦!